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根据Merrifleld固相方法,人工合成了霍乱肠毒素A2亚单位第10—24位氨基酸序列。合成中采用树脂一氯甲烷为载体,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I)作为连结剂。最终合成产物经过高压液相氨基酸分析证实:含有A。亚单位第10—24位十五个氨基酸组成成分,经初步活性测定证实有抗原性;能激发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能产生抗原抗体特异性沉淀反应。它不具有改变血管通透性的毒性活力,小鼠皮肤反应阴性。肠袢结扎试验显示:不引起肠液贮留;当与B亚单位结合后,在肠内可抑制霍乱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从采自喀麦隆不同地区的芋艿(Xanthosoma mafaffa L.)病根及田土中分离菌株,分别从雅温得(Yaound(?))和巴马约(Mbalmayo)分离到的腐霉菌株XPMY和XPMM1,根据其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鉴定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用上述腐霉菌株的游动孢子悬液或菌丝体片断悬液人工接种,表现叶黄化及根腐等典型症状。用经常伴随群结腐霉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人工接种后均未表现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是喀麦隆芋艿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53.
脱氧寡聚核苷酸d(G-C)6是迄今所报道的同类脱氧多聚核苷酸中能形成左手螺旋DNA(Z-DNA)的最短序列。环境因子如PH,温度和离子的类别与浓度对d(G-C)6在溶液中的Z-构象的形成和B-、Z-构象的相对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下,d(G-C)6在溶液中可呈现B-构象区,Z-构象相对稳定区和B-、Z-构象跃迁过渡区。  相似文献   
54.
用DEAE-SepharoseCL-6B层析柱从C.thermoaceticum细胞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两个具有相近分子量(700)的活性组分,在MV+存在下,对二硫键具有高的催化还原活性.这两组分参与的催化还原反应不以NAD(P)H为电子供体.在实验条件下,对二硫键的催化还原活性顺序为:GSSG>硫辛酰胺>胱氨酸>硫辛酸.活性组分具有较高的反应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两组分在260、354和505(465)nm处具有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55.
应用RT-PCR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组织总RNA扩增大鼠FMR1同源基因的cDNA片段,克降至pUC18质粒中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从终止密码子起共1681bp的编码序列,尚缺少约200bp的5′序列.所克隆的这部分大鼠FMR1cDNA,不含有对应于人FMR1基因的外显子12及外显子17第一和第三剪接受点之间的序列,提示大鼠FMR1基因也有选择剪接表达.同源性分析显示,大鼠FMR1与小鼠FMR1基因的同源性为97.7%,与人FMR1基因的同源性为94.9%;与小鼠FMRP(FMR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与人FMRP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9%.以大鼠FMR1cDNA片段为探针检测到大鼠不同组织中FMR1基因的选择剪接表达.上述结果为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深入研究FMR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对许多多年生克隆植物来说,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光是限制因子时,随着立地密度的不断增加,克隆分株的出生率逐渐减小、死亡率逐渐增加。本文观测了乔木状高大竹类植物毛竹竹笋的出生与存活过程,结果表明:竹笋的出生率,即每样方的出笋数,明显地随着成竹立竹度的增加而增加。更确切地说,竹笋的数量,不管是出笋数还是活笋数,都明显地随着带新叶(1龄叶)的成竹立竹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带老叶(2龄叶)的成竹立竹度相关性不显著。并且竹笋的死亡率是非密度制约的。这可能是由于对毛竹来说,其立地总是比较开敞,而且,其竹笋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直接需光的。  相似文献   
57.
微波处理修复抗原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切片经微波处理进行抗原修复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敏感性明显提高,显色效果明显增强。提出了冰冻切片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前进行抗原修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8.
采用加玻璃珠混合振荡1800r/min15分钟并95℃水浴加热10~20分钟的物理破壁方法由真菌菌丝直接提取DNA用于PCR扩增,具有所提DNA可扩增性好、提取方法简便易行、便宜等优点。相同引物或不同引物的二次扩增产物均好于一次扩增,且以引物B1和B3扩增后再用引物Fg1和Fg2扩增的效果最好。此法可广泛应用于大量样品的PCR和RAPD扩增实验。  相似文献   
59.
蓝细菌ORF469的分子克隆和缺失突变工程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扩增了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PCC 6803的ORF469(编码46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进一步以pUC118为载体将其克隆到E.Coli中,构建了pOQ2质粒。通过DNA体外重组,以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部分克隆化ORF469片段,又构建丁缺失ORF469片段(保留部分上游和下游序列)的pOQ22质粒。用pOQ22质粒转化Synechocystis sp.PCC 6803野生株细胞,获ORF489缺失突变工程株,它在红霉素抗性培养基上生长正常。对缺失突变工程株DNA的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Synechocystis sp.PCC 6803的ORF469已被删除。色素测定结果揭示Synechocystis sp.PCC 6803中ORF469表达产物控制细胞内不依赖光的叶绿素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