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性外激素监测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持效期达 3 0天以上的复合橡胶载体的新型诱芯诱捕器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林间监测 ,发现诱蛾数量与田间调查的幼虫数量有很大的关联性 ,各乡镇每诱捕点平均诱蛾数与 1代、2代幼虫虫株率、平均虫口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2.
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和RAPD-PCR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松口蘑 [Tricholomamatsutake(S .ItoetImai)Sing .]菌丝体分离培养困难和各种相关分离物目前难以用出菇试验鉴定的现实 ,采用 8种培养基配方 ,对 9个不同来源的松口蘑子实体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 ,计接种试管 81 0多支 ,结果从菌褶部位获得 94支慢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 ,从菌柄部位仅获得 1支快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以马铃薯葡萄糖土壤滤液培养基 (PDAS)、马铃薯葡萄糖麦麸滤液培养基 (PDAW )、BM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对菌褶进行组织分离 ,获慢生型菌丝体的成功率依次为 74.4%、35.5%、156%和 8.9%。以各分离菌株的来源松口蘑子实体和中日两国松口蘑研究者提供的分离菌株作为DNA参照样品 ,对从供试子实体、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各种相关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采用筛选的 1 7个随机引物介导 2 5个供试松口蘑子实体及其分离菌体的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PCR反应 ,全部获得了清晰而稳定的DNA指纹图谱 ,结果一致表明 :每个松口蘑子实体的菌盖 (含菌褶…  相似文献   
53.
对安徽省国外松大面积衰退和枯死原因的调查研究表明,造成这种衰退和枯死的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林木衰退病.该衰退病的发生原因:1)诱发因素:温度年较差较大、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土壤粘重板结或容重过大、地势低洼积水、土壤瘠薄、林分密度过大;2)激化因素:干旱严重重复发生、割脂过早过度、霜冻、食叶害虫等害虫危害;松针褐斑病等病害侵害;3)促进因素:松枯梢病菌、根腐病菌、立木腐朽病菌、天牛、小蠹虫等病虫害危害.  相似文献   
54.
马尾松人工林种群自然稀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福建北部丘陵山区生长发育正常的各种类型的马尾松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样地,测算胸径、株高、优势高、株数、蓄积量、年龄等数据,以植物种群生物量增长模型dB/dt=rB[1-(B/K)^θ]和3/2自疏法则为理论依据,出森林自然稀疏过程密度变化规律的模型:N={[A(1 ce^-ft)^b]^-p-[A(1 ce^-ft0)^b]^-p No^-p}^-1/p,该模型适用于描述各种密度林分的自然稀疏规律。经用闽北马尾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验证,证明此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际的密度观察资料,显示了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大的适用性,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阿尔泰山的北方森林是中亚以及全球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长动态可以影响到全球范围的热辐射、碳平衡等。因此, 探究影响阿尔泰山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西伯利亚五针松(Pinus sibirica)为研究对象, 建立西伯利亚五针松年表,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累年生长量、竞争指数以及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 探究竞争和气候对新疆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五针松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竞争树胸径和与西伯利亚五针松过去30年的累年生长量之间的拟合效果最好; (2)标准年表与3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3)累年生长量最高值出现在气温0-5 ℃, 竞争指数低于100的时候。累年生长量最低时, 气温达到-10 ℃, 竞争指数也超过了300。目标树的树木径向生长受到竞争树胸径和及生长季前期气温的影响, 两者共同作用。但相较于气候因子而言, 竞争对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6.
1964年J.Holub建立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Herter)Holub之后,植物学界有各种不同的反映。 本文在研究中国种类基础上将这个属看作不同于石杉属Huperzia Bernh.的独立的属,其特殊性尤表现 在附生习性和热带分布两方面。本文将该属中国种类划分为三个组,列出其分组检索表。对其中新组 拟石杉组Sect. Huperzioides(sect. nov.)作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了该组植物13种,内含4个新组合: Ph.petiolatus(Clarke)H.S.Kung et L. B.Zhang,Ph.cryptomerianus (Maxim.)Ching,Ph.ovatifolius (Ching)W. M. Chu, Ph. nylamensis (Ching et S. K. Wu)H. S. Kung et L. B. Zhang; 7个新异名: Hu- perzia formoana Holub [ = Ph. taiwanensis Ching], H. austrosinica Ching [ = Ph. petiolatus ], Lycopodi- um minchegense Ching [ = Ph. mincheensis Ching ], Ph. mincheensis var. angustifolius C. Y. Ma [ = Ph. mincheensis ], Ph. longyangensis C. Y. Ma [ = Ph. fordii ], Ph. nanus C. Y. Ma [ = Ph. fordii ], Ph. yangdongensis Ching et C. F. Zhang [ = Ph. fordii ]; 以及1个中国分布新记录种: Ph. hamiltonii。  相似文献   
57.
福建万木林天然马尾松林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万木林天然马尾松林为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的松阀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与四周的天然阔叶林相近,林分蓄积量高达984.2m3hm-2,是罕见的、典型的天然马尾松丰产林,为珍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58.
重组人胸腺素α原体外活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胸腺素α原后,观察其体外活性,了解到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在它可明显提高氢化考的松损伤后细胞的数目和MTT反应能力,氢化考的松引起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显著降低CD4+、CD8+单阳性细胞和CD4-CD8-双阴性细胞的比例,胸腺素α原不能抑制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对胸腺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它也可明显降低CD4+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非通过抑制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59.
从12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一株产3-脱氧葡糖松还原酶的高产菌Bacillussp.2,并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在所试验的细菌中,3-脱氧葡糖松氧化酶活性较低甚至检测不出,而还原酶活性普遍较高。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3,牛肉蛋白陈1.0,氯化钠0.5,0.5mmol/L3-脱氧葡糖松。培养基起始pH6.6,30℃振荡培养48h,产酶量最高,酶活力可达36.4u/g。3-脱氧葡糖松对产酶有诱导作用,而甲基乙二醛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捕食天敌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根生  李典谟 《昆虫知识》1998,35(6):336-340
根据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资料,分析了江西省万年县不同松林中马尾松毛虫不同发生代别低龄幼虫期的主要捕食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捕食无敌有13科31种,其中以蜘蛛类最多,其次为蚂蚁类。不同林型中捕食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在年份间代别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数量差异尤其显著。在室内研究了几种主要捕食无敌对马尾松毛虫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及其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功能反应为S型,由此建立了它们的功能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