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中国南方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生物地理区系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古生物地理区系资料,阐述下述4个问题:(1)扬子地台中三叠世晚期的海退事件;(2)华南-华北陆块的拼合,应发生于中三叠世安尼晚期至拉丁期;(3)三叠纪南盘江“地槽”,裨上是一个断陷盆地,它的最强烈活动期也发生于中三叠世它尼晚期至拉丁期,与化南-华北的拼合及扬子地台的海退同时进行;(4)自中三叠世晚期后,华南东部与西部之间在地质发展史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运动,特别是晚三叠世和早-部侏罗世。  相似文献   
52.
1976年出版的《云南中生代瓣鳃类化石》一文,记载了云南上三叠统一种双壳类,命名为疑问翼蛤?Pteria?problematica J.Chen(马其鸿等1976,287页,图版28,图1—9,11)。当时,因壳体内外有关部位构造了解不全,作者在讨论这一种的比较时曾作如下说明:“已知材料表明,当前的标本很可能为Pteriidae 科内一个未被描述的新属,因未见内部构造,暂被置于  相似文献   
53.
新疆天山、准噶尔地区石炭纪海扇类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天山和准噶尔地区石炭纪地层比较发育,双壳类化石也相当丰富。新疆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多年来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双壳类化石材料,经初步鉴定有古栉齿类、裂齿蛤类、小花蛤类、海扇类、古满月蛤类、并齿蚶类和蛏海螂类等,其中不少属种在我国为首次发现,待  相似文献   
54.
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1977—1978年间于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乃东、穷结、扎囊地区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发现了一批海燕蛤化石。这批化石产于未曾命名的上三叠统灰黑、灰色砂板岩中。因构造较复杂,地层厚度难以准确测量,但各化石点上所反映的生物群基本面貌是很相似的。这样的海燕蛤化石群以往在我国西部如川西、青南、藏南等地的浊流相巨厚碎屑沉积岩中分布相当广泛,它们一般没有底栖动物共生,菊石亦很少见。很多作者对这样的生物群所反映的生物相很感兴趣,认为这是目前欧美一些学者所持“双壳类全营底栖生活(除幼虫期外)”的观点所无法解释的。另外,我国西部的  相似文献   
55.
黄晓春  余溪华  陈金华 《蛇志》2010,22(1):23-2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对大肠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人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大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A组(单纯化疗组)20例,B组(化疗+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组)20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A、B两组CD3、CD4、NK细胞、CD4/CD8均下降,但下降幅度A组大于B组。A组CD3、CD4、NK细胞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亦有下降,CD8上升,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及CD4/CD8亦有下降,CD8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使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联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望使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鞍上池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与CT、MRI上的横断面解剖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做64层螺旋CT和MRI头部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各60例,获得5mm层厚横断面图像。从第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与CT、MRI相对应层面的头部薄层连续横断面标本图像,对照观察鞍上池在CVH、MRI与CT图像上的正常解剖形态、毗邻及内部结构。结果:CVH图像上,鞍上池表现为六角形和五角形两种形状。CVH薄层横断面图像能连续、清晰地显示鞍上池的正常形态、毗邻及内部结构。60例CT及MRI图像上,鞍上池全部显示,但解剖结构均不及CVH清晰。鞍上池在CT、MRI横断面图像上形状变化更大,以六角形最多,五角形次之,四角形最少,相应毗邻及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六角形鞍上池在CVH、CT、MRI上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五角形鞍上池部分相匹配,CVH图像上无四角形鞍上池。结论:通过与CT、MRI进行对照研究,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能为颅脑疾病的影像识别和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新发现的双壳类化石命名为Baxoitrigonia baxoiensis gen. et sp. nov.,产地为藏东八宿林卡家东,化石产于景星动物群之下的拉贡塘组下段,同层位有菊石和其他海相双壳类,时代为晚侏罗世Tithonian期;化石的外部特征很接近于三角蛤类Iotrigonia属,但前闭肌痕特征又相似于类三角蚌类,被认为是三角蛤类闯入非海相领域后演变成类三角蚌类的产物。此发现提供了生物和地层两方面的直接证据,证明非海相类三角蚌类(Trigonioidoidea超科)起源于海相三角蛤类(Trigoniida目),而不是起源于珠蚌类(Unionida目)。海相三角蛤类闯入边缘隔绝的洛隆-八宿地区并演变为非海相类三角蚌类,是一次典型的边域成种事件。  相似文献   
58.
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含恐龙蛋地层中的双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的双壳类5属(亚属)9种,其中1新种。依据双壳类的地层分布特征,确认含恐龙蛋地层的时代属晚白垩世,很可能为晚白垩世中-晚期(Coniacian-Campanian期)。描述的双壳类化石有:Pseudohyria cf.gobiensis MacNeil,Pseudohyria cf.cardiiformis(Martinson),cf.Plicatounio(Plicatounio)hunanensis Zhang,cf.Plicatounio(Plicatounio)zhuchengensis Ma,Plicatounio(Acclinoplicatounio)cf.nan-anensis Ma et Huang,Plicatounio(Tamuraia)henanensis Chenet Wangsp.nov.,Sphaerium shantun gense(Grabau),Sphaeriumtani Grabau和Sphaerium laiyangense Chen。其中,Pseudohyria属及Tamuraia和Accli-noplicatounio亚属的历程均限于晚白垩世。韩国和日本早白垩世地层发现的Pseudohyria matsumotoi Yang,1979应归Matsumotoina,不属于Pseudohyria;福建禾口组上部原鉴定为Plicatounio(Plicatounio)naktongensis和Pli-catounio(Plicatounio)fujianensis的标本,应改归Tamuraia亚属。  相似文献   
59.
双壳类壳质超微结构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壳类的壳质结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由于研究手段及观察方法的限制,加上结构类型名称的不统一,发展速度较慢。当时,不少学者曾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对壳质结构进行过分类,如Cayeux(1916)提出的柱状结构、皱状或叶状结构、交错结构等;Schmidt(1924)提出的柱状层、珠母层、瓷质层、透明层、表壳层等,后者还就偏光显微镜在这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生物学会从1929年成立至今,已整整五十周年了,为了检阅五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三十年来古生物学的成就;为了在新的长征路上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力量,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中国古生物学会在苏州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同时举行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来自科研、生产、教学等各条战线的287名代表及来宾,216名列席代表及工作人员,参加这次在古生物学科领域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代表中有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尹赞勋、裴文中、乐森(王寻)等,中青年古生物科学工作者占绝大多数。老中青欢聚一堂,展现了一派继往开来、生机蓬勃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