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中国伪瘤姬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瘤姬蜂属Pseudopimpla Habermehl,1917隶于瘤姬蜂亚科Pimplinae(=长尾姬蜂亚科Ephialtinae)瘤姬蜂族Pimplini,主要特征是产卵管强度侧扁,直或稍向下弯;背瓣端部背缘有锯齿状齿,腹瓣端部扩大,包围背瓣;腹瓣末端有许多近于垂直的小波纹状细脊;产卵管鞘长约为前翅长的0.24~0.30倍。迄今为止,本属尚无寄主记录。但我们最近在河北槲梢螟幼虫和辽宁槲茎蜂幼虫(学名均不知)中育出了一些伪瘤姬蜂。伪瘤姬蜂属是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仅3种,1种分布于阿尔及利亚,另2种分布于南欧。本文报道我国2新种:光腰伪瘤姬蜂P.glabri propodeum sp.nov.和全脊伪瘤姬蜂P.carinata sp.nov.。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于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  相似文献   
52.
单羽蛾科是鳞翅目中非常小的科,目前已记录的昆虫仅有3种,分布于中国(台湾),日本,斯里兰卡,斐济和马达加斯加。首次记述了该科在我国大陆的分布,并首次对东方单羽蛾Agdistopis sinhala (Fletcher, 1909) 的雌性进行了描述。东方单羽蛾Agdistopis sinhala (Fletcher, 1909) 翅展31.0 mm。触角背面灰黄色,少毛,腹面灰色,密被短而细的纤毛;下唇须长于复眼直径的2倍;前翅外缘线白色,近前缘4/5处具1不规则的黑灰色斑;翅面具1从顶角延伸至翅面2/3处的白色窄带。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宽大;抱器瓣对称,腹基角具1小钩状突;抱器端部二分叶,形成二棒状突;基腹弧延伸成1近三角形的大突起。雌性外生殖器交配孔大而不规则;导管端片不规则球形,基部的右侧弧形内凹;交配囊卵形;具1对小型囊突。  相似文献   
53.
柑桔爆皮虫羽化孔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柑桔爆皮虫成虫羽化孔的分布,经空间分布型检验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以及Taylor幂法则和m*- m(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柑桔爆皮虫的羽化孔在柑桔树树体内和桔园内均呈聚集分布: 在枯树内呈负二项分布,在半枯树内呈负二项分布或奈曼A型分布,在桔园内呈负二项分布,在树体内和桔园内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树势较差的柑桔树容易受柑桔爆皮虫危害,在树势强的树体内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因此,柑桔爆皮虫采用多次聚集攻击的策略攻击寄主。在桔园内聚集危害部分寄主,在树体内聚集危害寄主主枝的中下部,主枝的死亡导致整株树势下降,下一代虫源进而再次攻击寄主,在树势下降的树体内柑桔爆皮虫完成世代发育并羽化出孔,成虫继续为害健康的柑桔树。  相似文献   
54.
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寄生后,其取食、发育及营养代谢在各种寄生因子的作用下伴随幼蜂的发育而发生很大的变化,畸形细胞作为调节因子之一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比较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蛋白浓度以及两种血淋巴对菜蛾盘绒茧蜂幼蜂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液的蛋白浓度,发现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比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的蛋白浓度略低但差异不显著,而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幼蜂培养液的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幼蜂培养液的蛋白浓度,证明畸形细胞的蛋白质分泌功能。被寄生后期, 小菜蛾体重明显大于未被寄生的小菜蛾体重,而脂肪体重量相比正好相反;通过显微染色观察,在小菜蛾念珠状脂肪体表面粘附有畸形细胞,对脂肪体进行分解破坏而使其成颗粒状; 蛋白含量和脂滴浓度测定也表明,脂肪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滴浓度也迅速降低,同比低于未被寄生小菜蛾。而与此同时,幼蜂正处在快速生长阶段,中肠酯酶的活性逐步上升,幼蜂得以快速消化吸收小菜蛾体内的营养直到完成幼虫发育,整个幼蜂的脂滴浓度也达到了最大值。因此寄生后期,推测在畸形细胞的协助下,幼蜂吸收了寄主小菜蛾体内的营养为自身生长发育所用。  相似文献   
55.
记述殃叶蝉亚科1新属新种,即拟二叉叶蝉属Paramacrosteles gen.nov.和黑斑拟二叉叶蝉Paramacrosteles nigromaculatus sp.nov..新属与二叉叶蝉属Macrosteles Fieber近似,区别点在于本属阳茎端部具4分叉.新种黑斑拟二叉叶蝉Paramacrosteles nigromaculatus sp.nov.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冠前缘与中部各有1个八字形暗褐色斑纹;阳茎基部宽,端部具4分叉,长的2叉伸向前方,2短叉伸向后方.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6.
三叶草斑潜蝇的寄生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的寄生蜂种类、生物学特性、寄主选择性和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及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囊泡病毒(ascoviruses)和类囊泡病毒(ascovirus-like viruses)通过寄生蜂parasitoid wasp的产卵行为而散布于鳞翅目Lepidoptera幼虫体内,它与寄生蜂的关系多种多样.大部分的囊泡病毒和类囊泡病毒都是致病性的,由雌蜂携带传播.一些囊泡病毒和类囊泡病毒则是互利共生生物,其基因稳定地存在于寄生蜂的细胞核中,世代间垂直传播,通过抑制鳞翅目幼虫的防御机制来促进幼蜂的成功发育.囊泡病毒DpAV4则根据所处的寄生体系可以是致病性病毒、互利型或共生非致病性病毒.各种生物学特性显示囊泡病毒与寄生蜂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寄生蜂控制病毒复制的调节因子,囊泡病毒与寄生蜂的关系类型依赖于它们之间关系得以进化的种类系统.  相似文献   
58.
郦卫弟  时敏  陈学新 《昆虫学报》2007,50(7):662-666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膜翅目: 姬蜂科)寄生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鳞翅目:菜蛾科)蛹脂肪体形态、超微结构和脂肪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 被寄生72 h后小菜蛾蛹脂肪体结构松散,细胞游离,细胞膜破裂;细胞内营养物质开始被动地消耗;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核内染色质状态发生变化。这些现象说明寄生对寄主的脂肪体结构及脂肪细胞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有利于为幼蜂的发育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59.
时敏  陈学新  马云  何俊华 《昆虫学报》2007,50(2):153-164
本研究选取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的6族15属18种做内群,茧蜂科其它7亚科11属11种做外群,首次结合同源核糖体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和100个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对该亚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利用“非圆口类"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为根,以PAUP*4.0和MrBayes 3.0B4软件分别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对矛茧蜂亚科的分子数据和分子数据与非分子数据的结合体进行了运算分析;并以PAUP*4.0对矛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碱基组成与碱基替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矛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GC含量在39.33%~48.28%之间变动,而对于碱基替代情况来讲,矛茧蜂亚科各成员间序列变异位点上颠换(transversion)大于转换(transition)。不同的分析算法所产生的系统发育树都表明矛茧蜂亚科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单系群;在矛茧蜂亚科内,除了吉丁茧蜂族Siragrini为单系群外,其他族(矛茧蜂族Doryctini和方头茧蜂族Hecabolini)都是并系群。对于矛茧蜂亚科内各属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不同算法所得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完全一致,表明矛茧蜂亚科内(属及族)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寄生蜂核型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寄生性膜翅目昆虫(寄生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情况及其在寄生蜂分类中的应用,并对寄生蜂核型分类的前景作了讨论。核型对众多的寄生性膜翅目类群来说可以提供许多分类上的信息,并在种类研究上作用最为显著。通过核型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和染色体显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寄生蜂的核型分类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