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及功能基因的影响,为其疗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和控制饮食等复合因素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分别用四磨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用无菌水灌胃。造模结束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提取小鼠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rDNA V4区测序。结果脾虚便秘造模降低了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四磨汤治疗后,小鼠肠道细菌丰度整体水平上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基于功能基因分析,造模降低了小鼠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一些辅酶、维生素代谢等的作用,提高了核苷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酶类等的水平。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后,小鼠的肠道细菌功能基因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多糖生物合成、遗传信息复制、翻译和跨膜运输等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论脾虚便秘小鼠降低了肠道细菌能量、糖类和脂质代谢,四磨汤可能通过提高肠道细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提高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跨膜转运水平来达到治疗脾虚便秘的效果。基于功能基因的角度分析为小鼠肠道细菌的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对来源于田间与室内飞蝗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的454高通量测序(HTS)结果进行了分析,共分析鉴定出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66个,其中室内飞蝗种群41个,田间飞蝗53个。全部OTU归属于6个门,9个纲,11个目,14个科,20个属。室内种群共含有12个属,其中优势类群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分别占总种群的13.3%和36.1%。田间飞蝗鉴定出14个属,优势类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占总种群的18.8%。田间飞蝗后肠菌落的Ace、Chao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室内种群,而Simpson指标呈相反结果。研究表明来源于田间的飞蝗肠道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室内饲养的种群。分析结果为今后开展不同来源飞蝗肠道微生物资源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2种蜜蜂(健康意大利蜜蜂和健康中华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 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2种蜜蜂成虫工蜂肠道2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18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和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2种蜜蜂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肠道可培养细菌为肠杆菌属8株,克雷伯氏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气单胞菌属1株。【结论】通过研究健康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开展蜜蜂的微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54.
五、质粒的检测和分离 1、大质粒的处理 采用通常使用于分离肠道细菌中质粒的“清亮裂解物(cleared lysate)法或类似方法从一些根瘤菌(Rhicobium)和兰细菌中获取到一些质粒。然而,它们的功能尚未查明,而且其分子量大都在70Md以下。目前已有可能分离到分子量超过300Md的质粒,而且除根瘤菌外,在固氮菌(Azotobacter)和拜叶林克氏菌(Beijerinckia)亦见到有质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家蚕Bombyx mori肠道内留存产酶菌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家蚕耐氟和氟敏品种的耐氟力差异。【方法】分别给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敏品种734添食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 至5龄第3天取材。采用筛选培养基筛选产蛋白酶、 纤维素酶、 脂肪酶、 淀粉酶的菌株, 并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关系, 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家蚕肠道内产消化酶细菌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terium, 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 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细菌可同时产4种酶。氟中毒后T6肠道内产酶菌由5种减少到4种, 734肠道内产酶菌由2种减少到1种。【结论】家蚕肠道内留存的产酶菌与家蚕自身的耐氟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离不同生态环境中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中产消化酶细菌,明确生态环境和食物对其肠道共生细菌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自野外林间废弃的菜园和花生田分别采集蛴螬,鉴定出铜绿丽金龟蛴螬后,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其肠道中的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分别进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的分泌能力测定。结果自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中共分离出细菌24株,其中在野生铜绿丽金龟蛴螬体内分离出9株,花生田铜绿丽金龟蛴螬体内分离出15株。野生蛴螬体内分离的细菌中,产淀粉酶菌株1株,产蛋白酶菌株4株,产纤维素酶菌株1株,产脂肪酶菌株1株;花生田蛴螬体内分离的细菌中,产淀粉酶菌株1株,产蛋白酶菌株3株,产纤维素酶菌株9株,未分离到产脂肪酶的菌株。结论野生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细菌中产蛋白酶种类较多,占44.4%;花生田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细菌中产纤维素酶菌株最多,所占比例可达60.0%,反映出生境和食性与昆虫肠道共生细菌产消化酶活性的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57.
《生物磁学》2014,(1):I0003-I0004
人体内微生物的数量比细胞的十倍还多,这些微生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们维护人体健康,调节免疫系统,维持消化系统”有活力地”运转。现在,《科学》杂志上的两篇文章指出,这些微生物还有助于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深入研究菜青虫肠道的营养生理,分析其取食消化机制,对菜青虫肠道细菌进行了研究。方法从自然种群的菜青虫肠道环境中按传统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5个菌株,对其茵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鉴定结果l号菌株为李斯特菌属(Listeria),2号菌株为皮杆菌属(Dermabacter),3号菌株为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4号菌株为沙雷菌属(Serratia),5号菌株为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结论在菜青虫肠道环境中分离出5个菌株,鉴定出分类地位。其菌株之间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以皮杆菌属数量最多(2×10^8),需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功能及其在菜青虫肠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豆天蛾幼虫肠道优势菌株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豆天蛾是一种传统食用资源昆虫,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往对豆天蛾的研究多集中于温度、湿度、光照和密度等环境因素对豆天蛾的影响,本文则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豆天蛾营养生理情况及微生物对其寄主的影响,发掘豆天蛾肠道优势菌株,为探索一套适用于豆天蛾工厂化生产的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1~5龄及越冬幼虫中共分离得到不同细菌23株,确定出其中2株细菌为豆天蛾幼虫肠道优势细菌。经系统分类鉴定法及16SDNA法鉴定,得出2株细菌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60.
【背景】塑料废物的累积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作为最常用的塑料之一,其生产与消耗量极大。【目的】基于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自然取食塑料的现象,探究黄粉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聚氯乙烯类塑料的生物降解作用。【方法】通过观测黄粉虫取食聚氯乙烯过程的重量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黄粉虫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黄粉虫幼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聚氯乙烯的降解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仅以PVC作为碳源类营养来源,每200条黄粉虫为一组,共3组,喂养32d后,每组平均取食了0.499±0.023gPVC,黄粉虫平均体重增长0.015±0.002 g。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虫粪组分中PVC官能团中的C-C骨架峰明显减弱,表明PVC长链有断裂现象。高通量测序黄粉虫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以哈夫尼菌属(Hafnia)、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大肠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未培养肠杆菌属(unclassifiedEnterobacteriaceae)为优势菌群。肠道菌群中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的丰度分别比常规饲养对照增加了35.20%和16.42%。【结论】证明了黄粉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PVC塑料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且其肠道菌群中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菌株对PVC的利用效率最高,研究结果为"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