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农田步甲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2种农田常见步甲的种群动态和捕食习性,施用杀虫剂对步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Q热立克次体以10-1—10-12不同稀释度,用血腔注射法感染非洲钝缘蜱,感染35天,取蜱血淋巴液,分别用Gimenez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在10-1—10-5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检出率基本相似。10-6以下各组,免疫荧光尚可检出少数阳性标本,而Gimcnez法则无阳性,前者总阳性率为48.28%,后者为40.68%。感染的蜱悬液接种豚鼠,12组动物血清做Q热补体结合试验全部阳性。动物发病情况如潜伏期长短、发烧天数等似与蜱内立克次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对扁头中国短头鲵(新属新种) (Sinobrachyops placenticephalus gen. et sp. nov.) 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位置进行简述.标本得自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中国短头鲵是目前迷齿类中在地史上最年轻的一个属.它的发现使迷齿类在地球上生存时代的上限推移到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55.
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 Kze.)系 Kunze 于1817年报道见于丹麦石竹(Dianthus carthusianorum L.)茎上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的第一个种(模式种)。Cooke and Ellis 在1878年描述了见于飞蓬属(Erigeron L.)腐茎上的橄榄色毛壳(C.oliaceum C.et E.)。在 Chivers(1915)、Skolko and Groves(1953)、Udagawa(1960)、Ames(1963)和 Seth(1972)关于毛壳菌属的专著都曾指出很难划分这两个种的界限。Skolk and Groves(1953)区分此两个种时以橄榄色毛壳具有较大的子囊壳、较宽的顶附属丝和较大的子囊孢子,而 Chivers(1915)则认为橄榄色毛壳是球毛壳的异名,Udagawa(1960)区分此两个种仅根据子囊孢子的长度和宽度,他认为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大于球毛壳的子囊孢子。Seth(1972)在他的专著中虽保留此两个种作为独立种,但他指出限于他镜检过的标本材料及根据 Chivers 专著中的球毛壳的特征辑要概括了橄榄色毛壳的特征,对这两个种的区分界限确实是很难划分的。最近我们在北京采集和分离了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材料上的毛壳菌种类,以期进行北京地区毛壳菌种类调查研究。我们分离获得许多球毛壳——橄榄色毛壳类的毛壳菌菌株。参考了不同作者对这两个种的子囊壳、顶附属丝、侧附属丝、子囊及子囊孢子的特征记载,对北京的这一类型菌株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球毛壳与橄榄色毛壳确有形态学特征区别,表现在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壳、顶附属丝和子囊孢子较球毛壳的更为粗壮,兼之球毛壳的顶附属丝较橄榄色毛壳的为窄且有分隔和微粗糙,球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浅橄榄褐色至暗橄榄褐色,含两个折光性油滴而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暗橄榄褐色,量度亦较大,凭依经验即可鉴别此两个不同种。  相似文献   
56.
卫兆芬   《广西植物》1986,(Z1):17-40
省藤属是棕榈科中最大的一个属,约37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种类最多,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地和我国次之。此外,大洋洲北部海岸和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少数种类。 由于本属种类繁多,特征相差很大,加之植株高大且具利刺,对于标本采集十分不便,采得的标本又极不完整,所以给分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四个新种和二个新变种,它们分别是:内蒙黑蛋巢菌Cyathus neimonggolensis Liu et Y.M.Li,盘柄黑蛋巢菌C.discostipltatus Liu et Y.M.Li,太原黑蛋巢菌C.taiyuanensis Liu et Y.M.Li,毛被黑蛋巢菌C.hirtulus Liu et Y.M.Li,天山黑蛋巢毛被变种C.tianshanensis Liu et Cao var.tomentosus Liu, Cao et Y.M.Li,环状黑蛋巢武夷山变种 C. annulatus Brodie var. wuyishanensis Liu et Y.M.Li。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8.
郑濡永  陈桂清 《菌物学报》1991,10(Z1):45-58
由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李成龙大夫提供的一株人体皮肤病菌经我们研究鉴定为毛霉目(Mucorales)毛霉科(Mucoraceae)根毛霉属(Rhizomucor)的一个种,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新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Chen sp. nov.)。据李大夫介绍,这株菌是从一名居住在江苏农村到该医院看病的女病人的手上病部分离的。这个病人没有一般真菌病病人所患有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等。她也没有患有其他毛霉病,因此她的皮肤毛霉病是原发性的而不是继发性的。我们查阅文献结果,国内由根毛霉属真菌引致的毛霉病过去仅有过一次肺部感染的报道;国外则有过较多次数的由根毛霉引致的人体毛霉病,主要为肺部疾病并可引致继发性的皮肤病,尚未见有由根毛霉属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报道。无论国内、外引起人体毛霉病的根毛霉均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Lindt) Schipper,包括Mucor pusillus Lindt,Mucor parasiticus Lucet & Costanin等异名]一种。因此,本病例为我国第二例由根毛霉弓l起的人体毛霉病及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皮肤毛霉病,同时又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属除微小根毛霉以外的另外一个种引起的人体毛霉病,很可能还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多变根毛霉与根毛霉属内所有过去已报道过的种都有显著差异。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最低9℃,最高38℃;其他种均为高温真菌,它们的最高生长温度可达55℃或更高。形态方面,多变根毛霉也与属内其他已知种明显不同。它的菌落高达4-8 mm并呈鲜明的浅黄色;其他已知种菌落低矮,除奈尼塔尔根毛霉(Rhizomucor nainitalensis Joshi)外全部为深暗灰色,奈尼塔尔根毛霉菌落色泽虽然较浅,但为浅灰或灰黄色,与多变根毛霉的鲜明黄色不同。它的假根异常发达并可从菌体的各个部位如菌丝、匍匐丝、孢子枝、孢子囊、囊轴上长出;其他已知种的假根一般都不发达且从未见有从孢子枝、孢子囊、囊轴等处长出的描述。它的孢子枝的分枝常常长于主枝;其他已知种则分枝长度一般不超过主枝。它的囊轴形状多变: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卵形、椭圆形、梨形等等,两边对称或不对称,溢缩或不绕缩,纵向深裂或不作纵向深裂;其他已知种的囊轴形状通常为倒卵形至梨形的规则形状。它的囊领明显;其他已知种的囊领均很不明显至缺如。它的孢囊孢子形状和大小变化都较大,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近球形、近三角形或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长度范围2.5-16.5 μm;其他已知种除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奈尼塔尔根毛霉外,它们的孢囊孢子形状仅限于卵形、椭圆形、近球形等较规则的形状,长度范围总是在3-6 μm范围内,奈尼塔尔根毛霉的孢囊孢子形状虽然多变,但其决度亦在3-6 μm的范围内。此外,多变根毛霉的孢子囊、囊轴、孢囊孢子等各种构造均较大;其他已知种则较小,其中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 (Milko & Schkurenko) Schipper]虽亦较大,但除此之外与多变根毛霉迥异。多变根毛霉未见有接合孢子,将我们保存的全部微小根毛霉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或将我们的几对别的属的(+)(-)测试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均未见形成接合孢子或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59.
李思忠  王惠民 《动物学报》1989,35(2):213-221
本文研究了中国鲽形目8科、27属和约40种的脑颅骨;指出其脑颅骨的最显著特征是前部左右不对称,并首次发现鳒科无基蝶骨(与Berg,1940,1955及Nelson,1984的记载不同),副蝶骨延及基枕骨腹侧后端或附近(与Amaoka,1969及Ochiai,1963的记载也不同)和冠鲽科无眶间突且左右前额骨互连。还依它们脑颅骨的异同,探讨了其演化程度,并拟有中国鲽形目各亚目及科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60.
范果仪  孙文静 《动物学报》1989,35(1):111-112
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组织,曾有报道,随个体年龄增长或某些疾病及药物会引起哺乳动物毛表面的毛小皮鳞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fujita et al.,1971)。所以毛形的变化可用于检测或筛选某些药物的疗效,其明显优点是取材对机体无损伤,且简单易行,又便于重复实验。 本实验用Wistar种雄性大鼠,饲以中药复方人参茎叶皂甙(简称8401,由沈阳中医研究所药理室处方设计,本溪市中药制药厂制备),观察其对毛形变化的影响,并与饲以人参根皂甙大鼠毛对比,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