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茶树芽叶紫化的生理生化分析及其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方面比较了茶树紫化芽叶与成熟绿色叶片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色幼嫩新梢中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高于成熟绿色叶片,差异达到极显著。光合色素中,成熟绿叶样品中叶绿素及叶绿素a、b的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幼嫩紫叶样品,花青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幼嫩紫叶;在研究的9个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AL、C4H、CHS、CHI、F3H、F3'H、F3'5'H、DFR和ANS在幼嫩紫叶中均呈上调表达,从而促进花青素的合成,使芽叶呈现紫色。  相似文献   
52.
[目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Mp-2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反相C18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等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紫色红曲霉Mp-2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  相似文献   
53.
辜运富  张小平    涂仕华  孙锡发  Kristina Lindstrm 《生态学报》2008,28(5):2123-2123~2130
采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从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及基因多样性角度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紫色水稻土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4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和硝化作用均不相同,施肥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会增加土壤的硝化作用;不同作物种植方式也会影响土壤pH和硝化作用,紫色水稻土旱季pH和硝化作用均大于淹水土壤.施用化肥以及化肥配施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硝化作用,也能够改变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化肥配施农家肥不仅提高了土壤的硝化作用,而且提高了土壤硝化细菌的分子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10种不同施肥处理的聚类图也不同;在水稻收割后,M,NM,NPM与NPKM聚在一个群里,CK,N和NP聚在第二个群里,而NPK,NPKMZn和NPKMMn聚成第三个群;在小麦收割后,M,NM,NPM,N,NP和NPKMMn肥料影响下的硝化细菌群落聚成一个群,NPK,NPKMZn和NPKMMn肥下的硝化细菌聚在一起,形成第二个群, 对照(无肥)下的硝化细菌群落单独成为第三个群.应用PCR-DGGE技术可以揭示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上24a不同施肥及作物栽培管理措施下的硝化细菌分子群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4.
紫色辣椒色素性状观察及其叶片色素提取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紫色辣椒种质为材料,分别进行紫色色素性状的形态学比较、显微观察和色素提取体系优化研究,为该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信息。结果表明:(1)紫色辣椒种质9007-2、7036I、7036Ⅱ与DZ在叶片、幼果部位的色素分布差异较大,前3个种质的幼苗期真叶叶片正面紫色色素分布更浓,子叶、真叶的正面及背面叶脉处均有紫色色素分布;三者幼果整体呈现紫色,而同期多数DZ幼果表面呈现紫色与绿色相间。(2)叶片紫色色素主要分布在网状叶脉内,茎段主要位于最外层表皮处且在表皮内呈均匀分布,而果实则主要存在于最外层的厚壁细胞内,并在外表皮细胞内外呈均匀分布,且色泽浓于茎段表皮。(3)7036Ⅱ叶片色素提取试验表明,乙醇、盐酸浓度为紫色辣椒叶片色素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最佳固液比为1∶30;紫色辣椒叶片色素提取的优化体系为:60%的乙醇、0.2mol/L的盐酸、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1h及固液比1∶30。  相似文献   
55.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位于西南大学的农业部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始于199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为对象,研究了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等4种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下SOC和SMBC均呈现出在土壤剖面垂直递减趋势,翻耕栽培下其降低较均匀,而免耕栽培下其富集在表层土壤中。同一土层不同耕作方式间SOC和SMBC的差异在表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在0—60 cm剖面中,SOC含量依次为:LM(17.6 g/kg)>DP(13.9 g/kg)>LF(12.5 g/kg)>SH(11.3 g/kg),SOC储量也依次为:LM(158.52 Mg C/hm2)>DP(106.74 Mg C/hm2)>LF(93.11 Mg C/hm2)>SH(88.59 Mg C/hm2),而SMBC含量则依次为:LM(259 mg/kg)>SH(213 mg/kg)>LF(160 mg/kg)>DP(144 mg/kg)。与其它3种耕作方式比较,LM处理显著提高SOC含量和储量以及SMBC含量。对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进行分析发现,耕作方式对SOC和SMBC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SMBC与SOC、全氮、全磷、全硫、碱解氮、有效磷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硫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SMBC可以作为表征紫色水稻土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56.
紫色马铃薯为原料、以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紫色马铃薯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多酚提取效果大小的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49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多酚含量为3 038.84±23.85 μg 阿魏酸/g。  相似文献   
57.
阳宗海中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高原深水湖泊中的微生物生态分布信息,运用统计学软件,在2002年对阳宗海中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数量进行了数学分析。影响湖泊中PNSB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平位点、深度和采水期,溶氧、温度、透明度、COD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对PNSB数量也有影响。各环境因子如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之间也有相关性,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一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8.
云南色球藻科新分类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区碳酸盐岩表面的气生蓝藻类进行研究时,发现色球藻科中的1个新 种和3个新变种。其中石林肾胞藻是中国特有属——肾胞藻属中至今发现的第2个种;3个变种均属于星球藻属。  相似文献   
59.
紫色丘陵地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紫色丘陵地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紫色丘陵地生态农业建设对策。一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广应用水土保持耕作法;二是抓好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三是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四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规划;五是发展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模式;六是应用旱作节水灌溉生态农业技术;七是采用种植、养殖、沼气池三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八是农业结构调整同旅游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60.
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0.38、0.19和0.095 mmol/L)纳米硒溶液对紫色马铃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纳米硒对紫色马铃薯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各硒处理马铃薯的生物量与单株结薯数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的生物量最高且增幅达1.5倍,喷施0.19 mmol/L硒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增加2.2倍。(2)纳米硒能够显著提高紫色马铃薯叶片、根系、块茎硒含量,各器官硒含量大小呈现:根系>叶片>块茎的特点,且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块茎总硒含量达0.106 mg/kg,较对照显著提高0.65倍,达到了马铃薯块茎的富硒标准;同时纳米硒可在不同程度上调控K、Ca、Mg、Mn、Zn在马铃薯各器官中的分配。(3)随施硒浓度的增加,紫色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喷施0.19 mmol/L硒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56.33%、26.91%和27.89%;块茎中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均在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4.73%、25.33%;而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下最低并较对照显著降低34.82%。研究表明,叶面喷施0.095~0.19 mmol/L纳米硒溶液能够显著促进紫色马铃薯生长和单株结薯数,提高硒元素含量,调控矿质元素含量在器官中分配,有效改善其块茎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