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生命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演变,生物类群也在不断地新旧更迭。虽然漫长的40亿年时间过去了,然而古代的植物遗体以及一些目前仍生存在地球上的古老植物家族的后裔为回顾和推论植物界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九寨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了冰川时期植物“避难所”。不少远古植物在这里幸存下来,传宗接代,延续至今吸引着广大游人,特别是有关方面的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52.
太湖16000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  刘金陵 《古生物学报》1996,35(2):213-223
通过对太湖钻孔岩芯岩性,结构,构造的剖析及粒度,磁化率的测试,发现冰后期东太湖形成于跑今6500年前,在距今6500-5800年,为一水深约2-3m的,经常受到流水作用影响的浅水湖泊,距今约5800-5700年,东太湖曾一度干枯或接近于干枯,距今5700年以来湖泊变浅,平均水深只有1m左右,由于湖泊变浅,湖底经常遭受波浪的扰动,形成波状层理或透镜状层理。西太湖局部洼地集水成湖的时间比东太湖早,并且  相似文献   
53.
中国种植的小麦以普通小麦为绝大多数。目前中国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共39000多份,分属129个变种。其中编入《中国小麦品种志》的主要品种为1461个,它们分属于55个变种,而主要变种有7个即长芒、颖无毛、白壳、红粒,长芒、颖无毛、白壳、白粒,长芒、颖无毛、红壳、红粒,长芒、颖无毛、红壳、白粒,无芒、颖无毛、白壳、红粒,无芒、颖无毛、白壳、白粒,无芒、颖无毛、红壳、白粒,无芒、颖无毛、红壳、红粒,属于这7个变种的品种1271个,占总数的87%。随着年代的推移,主要品种的变种数呈减少的趋势;7个主要变种各自所包括的品种数有增有减,麦区的分布也明显不同。这些变化是自然和人工选择及新品种选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鼎湖山地带性植被种间联结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鼎湖山地带性植被厚壳桂属(Cryptocarya)群落种间联结15年的变化,以期揭示该群落随时间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种种类组成基本没变化,但与15年前比较,优势种群的种对正负联结比例基本一致,但种间关系趋向平缓,高的正或负联结系数值少见;阳生性的先锋种与中生性建群种的联结系数值增大;群落中的2个亚群丛分化更为明显。表明南亚热带地带性顶极群落稳定是相对的,而波动变化是明显的,尤其是当群落循环演替的进程加剧时。  相似文献   
55.
武汉东湖桡足类的生态学演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1962-1963,1974-1975,1979-1991年在武汉东湖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过去三十年内在东湖两个代表性采样站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现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桡足类种类数由60年代的14种减少为90年代的7种,I、Ⅱ站在种类组成的差别趋于消失。统计结果表明,东湖桡足类现存量以80年代初、中期较高。但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由1987年前的I站现存量高于Ⅱ站,至1987年后Ⅱ站高于I站。本文还就影响东湖桡足类演变的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57.
西安城市热环境格局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刚  石辉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921-2925
以TM和ETM+热红外数据为基础,采用单窗算法,研究了西安1995-2006年间热岛效应景观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热场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的建成区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市热环境格局表现出异质性加剧的趋势;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温度剖面线与土地利用与覆被关系密切,以建设用地地表温度最高、水域最小,其大小关系依次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归一化裸露指数( NDBI)呈正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
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旨在检验多年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揭示喀斯特内部差异性, 并为不同类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水热、地质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土地覆盖4 个方面考虑, 对2000—2015 年贵州省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 1)贵州省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整体平稳转好, 4 期综合指数分别为51.08(2000)、52.65(2005)、51.93(2010)、53.36(2015)。2)黔南州、遵义市以及铜仁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较稳定; 六盘水市、安顺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毕节市、黔西南州综合指数稳定性较差。3)丘陵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增幅较大, 盆地波动较为明显。4)不同喀斯特类型区综合指数: 非喀斯特地区>亚喀斯特地区>典型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地区改善幅度高于非喀斯特地区。未来应继续加强土地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对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盆地地区应进一步优化开发利用方式,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祁连山典型流域谷地植被斑块演变与土壤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演替.植被斑块的演变导致土壤性状的明显分异,从金露梅灌丛斑块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组成由大粒级的大团聚体(》1mm)破碎为小粒级的大团聚体(1-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表明土壤结构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1.2%和55.9%,干筛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显著低于金露梅斑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粒径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植被退化演变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部分地由于团聚体的破碎引起;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不同斑块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植被斑块退化演变使氮的有效性降低;但磷、钾养分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不敏感.植被的退化演变使土壤团聚体破碎、土壤结构退化,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使其抗侵蚀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又进一步加速植被的退化演替.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马蔺斑块将进一步向林线逼近,灌丛草甸植被将会进一步退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60.
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是关于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理论.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类型的作物会导致形成相应的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又会对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可以引领其演变.其遗传基础是作物在传播和改良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