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理通讯》2009,28(1)
每到冬季,有些人就会感觉呼吸不畅,感冒次数增多,其甚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证状。这与换季时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但另一个重要诱因是冬季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52.
坝地剖面泥沙有机碳分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刘颖  杨明义  张风宝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10):2635-2643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的5.6万余座淤地坝累计拦截有机碳0.95 Pg,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但是目前对其分解机制仍知之甚少,难以量化其在陆地碳循环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模拟原始沉积条件下的泥沙环境(缺氧条件)进行矿化培养,并比较假定泥沙暴露在有氧情况下的有机碳分解速率,探究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坝地泥沙在原始沉积条件和暴露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碳分解速率均值分别为(6.47±4.06)和(56.66±17.78) mg C·kg-1·d-1,坝地泥沙在埋藏条件下有机碳分解速率仅为被暴露在有氧条件下的11.4%,表明埋藏显著降低了有机碳分解速率。在缺氧条件下泥沙化学性质比有机碳分解相关微生物对泥沙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影响更大;在有氧条件下则表现为有机碳分解相关微生物对泥沙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影响更显著;泥沙物理性质对缺氧和有氧条件下泥沙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影响均较小。自然情况下,淤地坝表现为碳汇,但当发生溃坝时,原本在沉积缺氧条件下储存的泥沙有机碳会迅速暴露在空气中,有机碳分解速率显著提高,表现为碳源。  相似文献   
53.
需氧厌氧培养方式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方式的选择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ini VI-TAL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或BacT/Alert 3D培养仪对18684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含骨髓)标本进行需氧和(或)厌氧培养(其中仅做需氧培养935例,仅做厌氧培养16例,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17733例,每瓶注入约5 ml血液)。结果18684例血液标本,共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888例(20.81%)。在17733例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中检出3613例,其中仅需氧阳性406例占11.24%(406/3613),仅厌氧阳性405例占11.21%(405/3613),需氧和厌氧培养均阳性者2802例占77.55%(2802/3613),需氧和厌氧均生长的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22.56±13.22)h和(26.69±15.80)h,仅需氧阳性的报警时间为(32.85±23.33)h,仅厌氧阳性的报警时间为(34.46±18.44)h。结论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方式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阳性率相同,采用需氧和厌氧瓶配对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只做厌氧或需氧培养将有11.24%或11.21%阳性病例被漏检。  相似文献   
54.
西伯利亚蝗气门结构及呼吸代谢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的气门结构和呼吸代谢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策略。【方法】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西伯利亚蝗气门超显微结构,多通道昆虫呼吸仪测定18~42℃处理下西伯利亚蝗的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和呼吸商。【结果】西伯利亚蝗共有10对气门,胸部2对,腹部8对,呈圆形或椭圆形,内侧着生有筛板,呈刺凸状,分布密集。18~4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西伯利亚蝗呼吸代谢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8℃时西伯利亚蝗雌雄成虫的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值显著小于其他温度下的相应值(P<0.05),雌虫分别为0.0022 m L/min、0.0019 m L/min和0.0210 m L/(g·min),雄虫分别为0.0016 m L/min、0.0016 m L/min和0.0236 m L/(g·min);21~27℃范围内,西伯利亚蝗雌雄成虫的呼吸代谢变化平稳,超过30℃呼吸代谢各指标值迅速上升,至36℃时雌雄成虫的O_2吸收率和代谢率值均显著大于其他温度下的相应值(P<0.05);雌虫分别为0.0071 m L/min和0.0592 m L/(g·min),雄虫分别为0.0089 m L/min和0.1108 m L/(g·min),39℃时CO_2释放率显著大于其他温度下的相应值(P<0.05),雌雄成虫分别为0.0074 m L/min和0.0067 m L/min。【结论】依据西伯利亚蝗呼吸代谢随温度变化特征可以判断,随气候持续变暖,西伯利亚蝗仍将是新疆高山、亚高山草原的重要致灾类群。  相似文献   
55.
极谱法测定无氧介质中根系氧气输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利用极谱法测定凤眼 (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菰(Zizania latifolia(Geiseb)Stapf)、石菖蒲(Acorus tartarinowii Schott)、慈菇(Sagitarria sagittifolia Linn.)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ian.)等多种湿生植物根系在无氧介质中氧气的对扩散速率(ODR)。实  相似文献   
56.
胡永红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07,44(6):783-783
在古生代末期,由于大气中氧含量达到记录的最高水平,一些昆虫逐步进化成形成巨大的昆虫。当氧气含量回归低水平时,巨大昆虫走向了灭亡。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对数百万年前大型昆虫灭亡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观点。这种巨型症归因于昆虫的呼吸系统。与脊椎动物血液传播氧的方式不同,昆虫直接通过网络状的气管传递氧气。当昆虫变大时,这种传递氧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无效。但是当大气中的氧水平增加,就像古生代末期那样,较长的气管也能很好的行使功能。这将允许大体积的,甚至巨大型昆虫进化。  相似文献   
57.
小麦不离体叶片在无 CO_2气流中,预照3小时2000μmol·m~(-2)·s~(-1)强光后,叶片光合作用受光照抑制的百分率随气流中氧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气流氧浓度在0—10%范围内,随氧浓度升高,光抑制程度减小。在10—50%氧浓度下,叶片光合强度几乎没有不可逆下降。高于50%氧浓度,叶片所受光抑制程度反而随氧浓度提高而加重。预照光强度增加,时间延长,叶片的光抑制程度也增加。在高于2%氧的无 CO_2气流中,叶片在强光下的 CO_2猝发并非都能长时间存在。在8—11%氧浓度下,叶片的 CO_2猝发仅可持续15—30分钟。氧也可使破碎叶绿体免受强光伤害。叶片无论在高氧还是低氧条件下,强光总是只影响叶绿体 PSⅡ活性。  相似文献   
58.
血蓝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呼吸蛋白,参与昆虫的氧气转运、免疫防御和蛋白存储等多种生理过程,并显著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近年来,血蓝蛋白在不完全变态昆虫中被陆续报道;血蓝蛋白的进化及功能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本文系统综述昆虫血蓝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并重点探讨血蓝蛋白对昆虫氧气转运和低氧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