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 目前仅有少量分布且主要以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形式存在。因此, 了解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对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对森林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 是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CTFS)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建设标准, 于2011-2012年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1个9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内胸径≥ 1 cm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如重要值)、群落结构(如区系组成和径级结构等)以及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 (1)样地有木本植物存活个体47科92属200种71,396株, 其中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和山矾科等占优势; (2)在区系组成上, 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 (3)群落径级结构接近倒“J”型, 表明群落更新良好, 其中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型、偏常态型和波动型等各种形态, 且并未表现出种群衰退的趋势; (4)优势种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和聚集分布格局, 暗示生境异质性可能是影响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秦岭华北落叶松林乔木种群结构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雯雯  欧景莉  刘晓  岳明 《生态科学》2011,30(6):618-623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在秦岭属于外来物种。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曲线分析方法,探讨了秦岭华北落叶松种群以及群落中其他乔木的年龄结构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与本地树种华山松林的乔木种群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密度较高,幼苗数量少且死亡率较高,种群内其他乔木树种仅有极少量幼苗,乔木的自我更新能力较差。由生命表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华北落叶松是一个衰退型种群,华山松则为稳定发展的种群。建议对华北落叶松采取适当间伐,人工促进更新。  相似文献   
53.
三峡库区秭归县景观格局变化及模拟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87和2002年秭归县TM影像,采用景观指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1987—2002年间秭归县各景观类型的变化情况,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未来50年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987—2002年间,秭归县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不同景观类型面积的分配趋于均衡,疏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旱田和灌木林地面积明显下降,景观总体的平均形状指数下降,表现为各景观集中连片化分布,且形状趋于简单,人为干扰的影响较明显;总体上,该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化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来50年,研究区疏林地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林地的增幅次之,旱田和灌木林地面积将不断下降,其他景观的变化幅度不大.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县城搬迁和林业政策.  相似文献   
54.
南亚热带杉木林皆伐迹地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以固碳以减缓气候变化, 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将低效杉木人工林改造为生态效益较高的碳汇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题之一。对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进行皆伐改造, 保留单株杉木萌芽条, 并采用速生、乡土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 分析幼龄林前期(3-7 a)与后期(9-11 a)的针阔混交林植被层、凋落物层和0-100 cm土壤层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前期和后期的碳储量分别为138.56 和158.56 t C·hm–2, 其中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7.93 和118.88 t C·hm–2, 植被层碳储量分别为9.55 和37.46 t C·hm–2, 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1.07和2.23 t C·hm–2。乔木层碳储量从前期的8.43 t C·hm–2 显著增大至后期的36.93 t C·hm–2, 平均固碳速率为5.7 t·hm–2·a–1。随林龄增大, 小径级(胸径<10 cm)植株个体数减少, 碳储量增大, 但变化不显著, 而大径级(胸径≥10 cm)植株的个体数和碳储量均显著增大。从幼龄前期到后期, 小径级植株的个体数比例从98%下降为71%, 碳储量比例从85%下降为30%; 在大径级个体中, 阔叶树种的个体数比例为41%, 但碳储量比例达62%, 表明碳储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径级个体的增多, 其中造林树种黧蒴(Castanopsis fis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平均碳储量显著大于杉木, 对提高幼龄针阔混交林的固碳能力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5.
依据自然要素(地貌和土地适宜性)和人为要素(人类活动强度),对沈阳市域进行了景观功能区划.结果表明:沈阳市可分为经济文化支持区、生态协调区(南部低平原协调亚区和北部高平原协调亚区)、生态支持区(东部生态支持亚区、西部保护型生态支持亚区)和生态屏障区.经济文化支持区需强化其文化经济的辐射功能,同时维持和保护现有的自然及人工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支持区需大力发展对自然破坏程度小、无污染的产业,以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协调区是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对其他生态功能区起到平衡、稳定的作用,应控制该区建设用地,保持现有的自然和近自然系统,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强化自然系统间的功能联系;生态屏障区需重视自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做到保护和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56.
廉敏  铁军 《生态学报》2020,40(7):2267-2276
分析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可以探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情况。以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鹅耳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分别从不同径级和不同坡向对鹅耳枥群落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earest taxon index,NTI)进行研究,探讨了鹅耳枥群落沿着径级梯度形成群落谱系结构特征,进而分析了鹅耳枥群落构建的历史进程。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鹅耳枥群落乔木层(26种)、灌木层(32种)和草本层(39种)谱系结构树可分为5个类群、5个类群和4个类群;乔木层(86.67%的样地,下同)和灌木层(73.33%)物种群落谱系结构呈谱系发散格局(NRI0,NTI0),但草本层(86.67%)物种群落谱系结构呈谱系聚集格局(NRI0,NTI0)。(2)鹅耳枥群落乔木层中,DBH在Ⅰ级至Ⅱ级间,NRI指数随着DBH的增大而减小,NTI指数随着DBH的增大而增大;在Ⅱ级至Ⅴ级之间,随着植物DBH增大NRI指数和NTI指数值均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不同DBH水平上群落NRI和NTI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随着径级的增大,群落谱系结构由谱系聚集变为谱系发散。(3)灌木层物种谱系结构在阴坡和阳坡均呈聚集型,乔木层阴坡物种的谱系结构呈发散型(NRI0,NTI0),乔木层阳坡和草本层阴阳坡群落均无法判定群落谱系结构是聚集还是发散。  相似文献   
57.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等地亚热带中山或低山区的森林中。文中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群落类型的香果树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其径级结构、建立生命表,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影响该种群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种群基本属于衰退型,幼苗少,中树、大树个体丰富。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香果树纯林密度较大(8.45±0.818株.100 m-2),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较好(幼苗密度1.05±0.326株.100 m-2),针阔混交林中香果树密度较小(6.58±0.76株.100 m-2),无幼苗;(2)香果树种群中树死亡率较高,其他各级死亡率较低;(3)香果树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4)对影响香果树种群结构的13个环境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较高的光强、土壤含水量、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适量的人为干扰对种群增长发挥有利影响,而高海拔、阴坡、陡坡度和大的乔灌层盖度对香果树种群增长则发挥不利影响。(5)充分利用香果树幼树喜荫、大树喜光的特点,加强现有林分的就地保护,特别是具有结实能力的母树,并就地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58.
以山西翼城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自然保护区的翅果油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3000A叶面积测定仪测量其单叶面积,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单位叶面积饱和光合速率(Aaraa),用H2SO4-H2O2消煮法测定叶氮含量,计算叶性参数比叶面积(SLA)、单位叶重量饱和光合速率(Amass)、光合氮利用率(PNUE)和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的值,并研究它们与径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翅果油树径级的增加,SLA、Nmass、Aarea、Amass和PNUE值先下降后上升,当翅果油树径级为7.5 cm左右时,SLA、Nmass、Aarea、Amass和PNUE值均降到最小值,表明径级为7.5 cm左右的翅果油树其光合能力最弱、光合氮利用率较低且生存压力较大.翅果油树叶性参数是研究翅果油树种群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可为研究翅果油树种群动态提供更为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林分密度对尾赤桉人工林群落结构与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永安市不同经营密度下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ta×E. eamalducensis)人工林的林分结构、群落组成以及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造林密度对闽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尾赤桉人工林林分径级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与平均胸径、树高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3,对林分蓄积量也存在显著影响(r=0.84)。密度对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呈现分异现象,与灌木层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94),但与草本层的相关不显著(r=-0.52)。不同密度林分的林下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但低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收获量最大。林分密度对枯落物持水率的影响较大(r=0.94)。  相似文献   
60.
太白山林线附近太白红杉种群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林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干扰异常敏感,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对高海拔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太白山林线附近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线附近不同海拔区域,种群的平均基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等基本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明显降低。(2)太白红杉的胸径与年龄存在着较明显的回归关系,而树高与年龄相关性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呈下降趋势。(3)林线附近不同海拔区域,太白红杉种群的径级结构与年龄结构均存在一定的波动。表明该区域存在着波形的更新,可能与太白红杉的年龄结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有关。(4)太白红杉种群各龄级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聚集型。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呈增加的趋势。随年龄增加,种群分布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聚集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