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通过两个核基因NT-3基因(约740 bp)和BDNF基因部分序列(约720 bp)的分析,对爬行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中鳄类与鸟类和哺乳类系统发生关系、龟类在爬行动物系统发生中的位置以及扬子鳄属的划分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NT-3基因序列中,有307个位点存在变异(约为总位点数的47.3%),BDNF基因序列有256个变异位点(约为38.79%);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NT-3和BDNF基因以及两序列合并数据后所得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均支持鳄类和鸟类聚为一支构成姐妹群,鳄类与蜥蜴类尽管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它们的亲缘关系仍然较远;同时支持把龟鳖类作为鳄类和鸟类支系的姐妹群,支持把蜥蜴类(有鳞类)放在爬行类系统发生树的基部,而不是龟鳖类作为现代爬行类中最基部的1支.对扬子鳄分类地位的研究结果支持在现存的鳄类中扬子鳄与密西西比鳄的亲缘关系较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2.
测量和比较采自黄山的凹耳蛙成体标本(雌雄各20个),统计结果表明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前臂及指长、前臂宽等两性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形态特征,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凹耳蛙雌雄两性在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存在显著差异。凹耳蛙两性异形比达到0.418,雌性平均体长对雄性平均体长的比达到1.716。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斜率大于雄性斜率,说明雌性凹耳蛙上述局部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雌性体长的繁殖力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凹耳蛙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53.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筛选特定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稳定表达的微小RNA(miRNA)表达分析内参基因。【方法】根据麦长管蚜miRNA Illumina测序结果筛选出miR-10-3p, miR-993, miR-276, miR-275, miR-252a, miR-1, miR-375, pc-15, pc-73和1个常用内参基因U6共10个候选内参基因。利用qRT-PCR测定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麦长管蚜有翅蚜和无翅蚜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以及4种化学药剂(95.1%吡虫啉原药、97.8%噻虫啉原药、95%阿维菌素原药和40%氧乐果乳油)处理无翅蚜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GeNorm, NormFinder, ΔCt法, BestKeeper和RefFinder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qRT-PCR结果表明,在麦长管蚜有翅蚜不同发育阶段、无翅蚜不同发育阶段、有翅蚜和无翅蚜不同组织中和4种药剂处理的无翅蚜中表达量较高的内参基因分别是miR-276, miR-276, miR-10-3p和miR-10-3p;5种方法综合分析得出,在上述4种条件下表达稳定性都较好的内参基因分别是miR-252a, miR-993, miR-275和miR-993。GeNorm软件分析表明不同条件下麦长管蚜内参基因的较佳数目为2,结合RefFinder稳定性综合排序的结果分析可知在有翅蚜不同发育阶段、无翅蚜不同发育阶段、有翅蚜和无翅蚜不同组织中和不同药剂处理无翅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组合分别是miR-252a和miR-276, miR-993和miR-276, miR-275和miR-10-3p, miR-993和miR-10-3p。【结论】麦长管蚜有翅蚜不同发育阶段、无翅蚜不同发育阶段、有翅蚜和无翅蚜不同组织中和不同药剂处理无翅蚜中内参基因优化组合分别为miR-252a和miR-276, miR-993和miR-276, miR-275和miR-10-3p, miR-993和miR-10-3p。研究结果为麦长管蚜miRNA基因定量表达的研究提供了内参基因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张方  陈旭  何志新 《动物学杂志》2012,47(3):95-101
利用常规H.E和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方法(modified toluidine staining,MTB),对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肝、胆囊和胰的解剖学、组织学以及上述器官的肥大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商城肥鲵的肝小叶不明显,肝索互相连接成网状,肝细胞核大,单核,少数2~3核,肝侧缘细胞胞体大,有的达70μm,但核质比小。肝中存在大量的色素细胞。胆囊黏膜上皮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未见形成皱襞。胰中结缔组织不发达,细胞界限不清,胞核大。除肝的门管区、肝门静脉区和胰的胰管周围分布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外,肝和胰中其他区域分布很少,胆囊壁内有较多的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56.
玉米(Zea mays L.)S型CMS胞质育性基因被认为与其线粒体DNA高频重组R区相关.R区含orf355和orf77两个开放阅读框,其中orf77被认为是重要的胞质候选基因.RT-PCR分析发现R区为双链转录.其中一条为orf77-orf355的模板链,它的转录受植株核育性基因及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在S(rf3rf3)(不育)基因型材料的黄化苗、S(Rf3-)(恢复)基因型材料的黄化苗及雄穗中,RT-PCR检测到这条模板链上R区的转录本完全相同,但S(rf3rf3)(不育)基因型材料雄穗的转录本则与上述三者不同,其转录本在5'端缩短了近238 b的长度.R区的另一模板链与coxⅠ或coxⅡ基因的模板链毗连,转录方向相同,这条链的转录不受核基因型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不育和恢复基因型材料的黄化苗及雄穗中的转录本完全相同.将orf77进行体外表达,制备抗体后对线粒体蛋白质进行Western杂交分析,未能检测到R区中ORF77蛋白质或多肽.推测orf77无翻译产物而且这可能与R区的双链转录有关.RT-PCR及Western分析结果表明玉米CMS-S可能与R区5'端DNA的转录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57.
红锥基因组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A.DC.)嫩叶为材料,应用改良的CTAB方法成功提取了红锥基因组DNA,并对影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红锥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在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0.8 ng μl-1,10×Buffer 2.5 μl,Mg2 2.0 mmol/L,Taq DNA聚合酶0.8 U,dNTPs 0.35 mmol/L,随机引物S42 0.28 μmol/L.PCR循环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然后94℃ 30 s,39℃ 1 min,72℃ 2 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58.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新发害虫, 2011年曾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全面暴发, 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种群动态, 探讨北京北部二点委夜蛾种群是否为迁入虫源, 2012年, 在华北地区的河北省栾城县、 北京市区和北京延庆县等地, 利用高空探照灯诱虫器、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等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了监测, 并结合气象资料, 对北京延庆的虫源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作茧后可在北京延庆越冬。2012年, 北京延庆诱集二点委夜蛾累计33 951头, 可划分为3个世代。第1代成虫的诱集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 且在姊妹灯下的数量差异符合迁飞种类的特点。在当地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 北京延庆监测点第1代成虫日均诱虫数量高于条件相对适宜的河北栾城。在北京延庆, 第1代成虫的逐日诱集数量与空中风向密切相关。雷达监测还表明二点委夜蛾可能是雷达回波的目标。综合以上证据表明, 北京延庆第1代成虫包含从周边迁飞而来的个体, 二点委夜蛾可能是一种兼性迁飞昆虫。本研究可为二点委夜蛾成虫能否远距离迁飞提供例证, 对今后提高其预测预报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如何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野外实习效果,是很多高校生物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山地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
灰茶尺蠖对三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留兰香Mentha spicata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依浓度而变化的触角电位反应,随着精油浓度的升高,触角电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00 mg/L浓度下;雄虫对土荆芥和留兰香精油的EAG值大于雌虫,对黄花蒿精油的反应则相反。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土荆芥和黄花蒿精油对灰茶尺蠖雌、雄虫定向行为不显著,留兰香精油表现为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灰茶尺蠖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其中留兰香精油对其具有显著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