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刈割对苜蓿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刈割对苜蓿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在不同害虫种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刈割对苜蓿斑蚜、豌豆蚜和蓟马的控制效果非常明显.6月初第1次刈割能极显著降低其季节平均数量,并使其保持较低的种群密度水平,7月中旬第2次刈割对其季节平均数量的影响小于第1次刈割.刈割对盲蝽种群的影响有所不同,虽然第1次刈割初期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未刈割田,但刈割后盲蝽的种群数量回升较快,到8月上旬其种群数量显著高于未刈割田.第2次刈割对其季节平均数量的影响大于第1次刈割.  相似文献   
32.
NADP-苹果酸酶(NADP-ME)是C4型植物C4光合途径的一个分离得到了编码高梁(Sorghum vuklgare L.)C4型NADP-ME的全长cDNA.该cDNA全长为2 139 bp,其开放可读框为1 911bp,共编码636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GenBank登录号为AY274836).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水稻品种"农垦58".经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酶活性检测表明,高粱C4型NADP-ME可以在水稻中有效表达,酶活性可被提高1~7倍.对转基因水稻进行光合生理检测表明,转NADP-ME基因水稻CO2交换特征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中午强光条件下光抑制加剧.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基于表面肌电分解技术,分析伸膝动作中不同发力状态下大腿肌肉运动单元的解码准确性,并对比神经特征和肌电特征在肌肉激活程度估计中的效果. 12名大学生分别以2种发力速度和4种发力等级完成伸膝动作的等长收缩.实验同步采集受试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处的高密度表面肌电信号和伸膝动作收缩力.基于卷积核补偿算法解码肌电信号得到运动单元动作电位,提取神经特征用于收缩力的互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对于股内侧肌,2种任务及4种收缩力等级下平均解码得到(7±4)个运动单元,股外侧肌平均解码得到(9±5)个运动单元.它们的平均脉冲信噪比(pulse-to-noise ratio,PNR)为30.1 d B,对应解码准确率大于90%.股内侧肌的两种神经特征与力之间的平均相关性分别为(0.79±0.08)和(0.80±0.08),股外侧肌的两种神经特征与力之间的平均相关性分别为(0.85±0.05)和(0.85±0.06).综上可见,基于肌电分解技术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发力状态下大腿肌肉的运动单元放电活动,并且运动单元放电频率与伸膝动作力高度相关,研究结果可用于运动康复、运动训练及人机接口等领域.  相似文献   
34.
玉米S型CMS线粒体DNA R区及其orf77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S型CMS胞质育性基因被认为与其线粒体DNA高频重组R区相关。在多种S胞质不育材料中都观察到R区DNA的重组及其转录产物的变化。R区含orf55和orf77两个开放阅读框,其中orf77有3段与atp9同源。选用R区全长1.65kb DNA探针、254bp的orf77 DNA探针以及另外3个线粒体基因atp9、atp6和coxⅡ为探针,进行了Northern分析。研究发现:orf77与R区共转录;在不同核背景的S-Rf3rf3基因型试材的雄穗小花中,这两个探针均检测到2.8,1.6,1.1,0.9,0.7及0.4kb共6个转录本,而在恢复基因杂合的S-Rf3rf3基因型植株的雄穗小花中,2.8,1.6kb 2个转录本表达量减少或消失,1.1,0.9,0.7及0.4kb转录本则没有明显变化;另外T、C胞质材料的雄穗小花中则只检测到1.1,0.9,0.7及0.4kb4个转录本,没有2.8,1.6比2个转录本。以atp9为探针的Northern分析证明,所有以R区orf77为探针所检测到的1.1,0.9,0.7及0.4kb转录本实际上为atp9基因的转录产物,只有2.8,1.6kb的转录本为RNA区/orf77所特有。另外,atp6和coxⅡ探针在所有实验材料中均只检测到1种转录本,未发现RNA表达的差异。研究结果说明atp,atp6和coxⅡ基因与玉米S—CMS的形成没有关系,而R区或其中orf77是玉米S型CMS胞质育性基因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5.
变异铁角蕨系(series Variantia Ching et S.H.Wu)主产我国,形态变异大.在标本室中,铁角蕨属(AspleniumL.)的鉴定非常紊乱,同一个种名下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细胞型或杂种.本文通过对该复合体的生物系统学研究,揭示它们在网状进化中亲缘关系的来龙去脉,并对它们的分类学位置提出讨论和处理建议.细胞学、等位酶、形态学和孢粉学证据表明:由3个基本的二倍体祖先种形成了共13个成员组成的华中铁角蕨复合体(Asplenium sarelii com-plex).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ii Hook.)应当被标定为二倍体,以往文献中所谓的四倍体"华中铁角蕨"实际上是来自二倍体华中铁角蕨和细茎铁角蕨(A.tenuicaule Hayata)杂交后加倍得来的异源四倍体产物,它被另外处理为新种武当铁角蕨(A.wudangense Z.R.Wang et X.Hou).北京铁角蕨(A.pekinense Hance)是二倍体华中铁角蕨加倍后得来的同源四倍体.泸山铁角蕨(A.lushanense C.Chr.)是云南铁角蕨群中的惟一二倍体祖先种,不应处理为四倍体云南铁角蕨(A.yunnanense Franch)的异名.变异铁角蕨(A.varians Wall.ex Hook.et Grey.)很可能是细茎铁角蕨的同源四倍体.3个天然四倍体新杂种及其起源被发现,它们是:龙门铁角蕨(A.×longmenense(=A.pekinense×vzrians)),京云铁角蕨(A.×jingyunense(=A.pekinense×yunnanense))和吉多铁角蕨(A.× kidoi(=A.pekinense×wudangen.se)).另外3个天然三倍体新杂种也被发现并给出了推断的亲本,他们是华武铁角蕨(A.×huawuense(=A.sarelii×wudangense)),泸云铁角蕨(A.×luyunense(=A.lushanense×yunnanense))和细变铁角蕨(A.×tenuivarians(=A.tenuicaule×varians)).本文阐明了华中铁角蕨复合体成员间在网状进化中的错综复杂关系,同时表明等位酶比较结合细胞学观察是揭示多倍体和杂种起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6.
粳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和籼稻(O.sativa ssp.indica)对光抑制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它们的叶绿体光反应中心Ⅱ核心蛋白D1的稳定性不同。以菌落原位杂交法克隆了粳稻“9516”和籼稻“籼优63”叶绿体D1蛋白的编码基因psaA。核苷酸序列同源比较显示:两在启动子枢和5′-UTR完全相同。编码区存在着个别碱基的差异,但均位于三联体密码的第三位,不影响氨基酸编码特性,在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上没有差异,在3′-UTR内存在寡聚U4长度的差异。因此,粳稻和籼稻D1蛋白对光抑制作用敏感性的差异与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构无关,可能与调控psaA基因表达的上游因子或光保护机制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7.
手的污染及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在传播感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手上的细菌分为常住菌和暂住菌。完整的皮肤可保护身体内部不直接接触微生物。人群中手的带菌量相当高,革兰氏阳性菌在皮肤上生存能力比革兰氏阴性菌强。洗手在手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手消毒分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38.
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营巢和产卵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生育力与体型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测量了黄山浮溪地区23只排卵后雌蛙的体重、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宽、前肢及指长、前肢长、后肢全长、胫长等9个体型参数,并计数每只雌蛙的窝卵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雌蛙的窝卵数和9个体型参数值均呈正相关性(P 0.05),体长和其他8个体型参数值均呈现正相关性(P 0.05),以体长为控制变量,偏相关分析显示,窝卵数和体重呈正相关性(P 0.05),故具有较长的体长、较重的体重特征的雌蛙,可以携带更多的卵,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不同雌蛙个体间的窝卵数差异较大,平均窝卵数为(646.5±37.6)枚(590~706枚)。大个体雌蛙具有更强的生育力、更大的繁殖输出,可能是导致凹耳蛙两性间异形程度较大(雌大雄小)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探究抱对雌、雄凹耳蛙之间的配对模式,测量了21对抱对雌、雄蛙的上述9个体型参数,分析显示,抱对雌、雄间9个体型参数值均不存在相关性(P 0.05),未发现凹耳蛙在性选择的过程中采用选型配对模式,雌性凹耳蛙可能倾向雄蛙非体型的品质特征,比如鸣叫声等。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丰富有尾两栖类MC的生物学资料,用不同固定和染色方法对商城肥鲵消化系统及其他部分器官的肥大细胞进行了观察,并对消化道和舌的MC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输卵管和肾外,在3种固定方法中,改良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