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从皖北盐碱地土样中分离到 0 1 1菌株 ,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以及胞外碱性蛋白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0 1 1菌株符合地衣芽孢杆菌种的特征 ,但该菌芽孢端生、孢囊膨大、中度耐盐、高度耐碱 ,可在NaCl浓度为 1 3%和pH1 1的培养基中生长 ,这些特征又不同于该种几个模式株 ,因而将 0 1 1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Bacilluslicheniformissubsp .dangshanensis)。该菌在发酵培养基中能产生较高产量的胞外碱性蛋白酶 ( 72 5u/mL)。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60℃、pH9.0 ,该酶在pH6.0~ 1 1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52.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分别测量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如,大小及形状)及巢址特征等(如,距地面和屋顶距离)参数,以探究:(1)家燕巢特征在乡村及城市生境是否存在差异?(2)家燕巢特征在年际间是否存在变化?并为城市家燕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所测量的巢特征参数在城乡之间、年际间的差异,并对组间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发现,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1)与乡村相比,城市巢距离屋顶更远,距地相对更近(P<0.05);(2)城市巢更浅(P<0.05);(3)从2016到2019年,城市和乡村巢都变得更深,半径更大(P<0.05)。根据这些发现,推测城市楼房建筑的楼道为家燕繁殖提供了相对更为封闭、安全的环境,旧巢及较为丰富的支撑物为家燕提供了适宜的巢址,有可能节省亲鸟在营巢上的繁殖投入;但同时应当警惕门窗关闭、资源受限、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的生态陷阱。  相似文献   
53.
新(亚)种的模式标本除标明者外均存作者所在单位。1.贵州棘蝇Phaonia guizhouensis Wei,新种(图1) 雄:体长6mm。眼具淡黄色密长毛。额宽至少等于触角第三节宽。间额黑灰,约为一侧额的5倍宽。侧额狭,粉被暗银灰色。额鬃上达单眼瘤前,仅前方的3对发达,后大半细如眼毛。侧颜黑,下侧颜暗红,粉被银灰;侧颜至少如触角第三节宽之半。触角黑,第三节约为第二节的2倍长。芒短羽状,最长芒毛约为触角宽之半。颊蓝黑,粉被灰褐,前上缘具一列上弯的鬃;颊约如眼高的2/7。口上片突出于额前缘。中颜板  相似文献   
54.
高山毛顶蛾新亚种及其生物学观察(鳞翅目:毛顶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振国  刘香慧 《昆虫学报》1990,33(3):351-354
毛顶蛾科Eriocraniidae属较原始的小蛾类群。世界已知19种及1亚种,采自全北区桦树适生带,北纬45°—70°N之间,以北美、欧洲的种类最丰富。亚洲所知甚少,惟日本记载过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2种,即:Erioerania sparrmannella(Bosc)和E.semi-purpurella(Stephens)。我国迄至1980年,才由杨集昆先生描述了发生在华北的这2个广布种。现增记青海产一新亚种,标本保存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55.
本文记述了采自四川邛海湖的红鲌属鱼类一新亚种,命名为邛海红鲌,新亚种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qionghaiensis suhsp. nov.。本新亚种与长身红鲌E. mongolicus elongatus He et Liu较接近。其差别在于本新亚种鳃耙多(25—28对22—24);体较高(4.3—4.9对4.5—5.6);尾柄较短(6.6—8.5对6.2—7.4)。另外,本新亚种与它的差异还表现在头后背部隆起程度不同,前者明显隆起而后者不明显隆起。本新亚种与指名亚种E. mongolicus mongolicus(Basilewsky)相较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6.
湖北省蟹类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划线以31°N上下为过渡区,中部以汉水为界,113°E以东则逐步转向黄淮平原区,因此该省不仅是南北的转折,也是东西的交接地带。文中报道了两个新亚种:Sinopotamon denticulatum styxum S.depressum obliquum。  相似文献   
57.
玉米8个栽培亚种(类型)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报道了玉米8个亚种、2个亚型和2个杂交品种的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所有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主要由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染色体短臂均具随体,但大小不同。所有材料均显示有亚端带和端带,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显示有NOR或/和随体带。C-带的分布、总数目和总长度各不相同。其总带数变异于6至18之间,C-带总长度为5.65—11.40%之间。在核型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数目及C-带总数,罕见栽培或原始的类型通常多于广泛栽培的类型。此外,有关核型和C-帝的变异和进化也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8.
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提高细胞分裂素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粉红孢类群的泾阳链霉菌与淡紫灰链霉菌不液化亚种的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的结果。利用单亲灭活和双亲株的遗传标记筛选细胞分裂素的融合子,融合率为 10-4—10-2。在所得的融合菌株中,F1211菌株的CTK效价为292μg/L,F1613的CTK效价为857μg/L,比低产原始亲株提高2—7倍,比高产亲株提高0.3--3.0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59.
本文绘图描述了大齿大尾骚的一新亚种,定名为长毛大尾溞Leydigia macrondonta longiseta subsp.nov.新亚种与其它亚种的主要不同是:后腹部每簇侧刚毛中的3—4根刚毛自前至后趋长,并且都比较长。  相似文献   
60.
色木槭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92,12(3):229-234
色木槭(Aeer mono Maxim.)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变异极大的种。本文报道了7个亚种:色木槭(原亚种)(subsp.mono);海岛色木槭(亚种)(subsp.marmoraturn(Nichols.)T.Z.Hsu);毛萼色木槭(亚种)(subsp.glabrum(Levl.et Vant.)T.Z.Hsu);里光色木槭(亚种)(subsp.trichobasis(Nakai)T.Z.Hsu);金沙色木槭(亚种)(subsp.tricuspis(Rehd.)T.Z.Hsu);弯翅色木槭(亚种)(subsp.incurvaturn(Fang et P.L.Chiu)T.Z.Hsu);粉绿色木槭(亚种)(subsp.glaucum(Koidz.)T.Z.Hsu),讨论了其变异式样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