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源记忆是对信息来源(例如信息获取的媒介和感觉通道)的记忆.情绪刺激是能使个体产生正性或负性情绪的刺激.已有研究所揭示的情绪刺激对源记忆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情绪刺激对源记忆影响的研究成果,阐述注意资源缩减理论和优先捆绑理论,并基于情绪刺激增强、减弱和不影响源记忆三种实验现象总结现有相关实验研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2.
大脑需要稳态系统来维持神经元的正常活动。睡眠不足会影响到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清醒时不断累积的睡眠压力会迫使哺乳动物进入睡眠状态,长时间清醒(睡眠剥夺)则会延长或加深随后的睡眠,这一现象被称为睡眠稳态(sleep homeostasis)。探明睡眠稳态的电生理机制有利于改善睡眠,治疗相关疾病,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围绕睡眠稳态的电生理机制,首先关注睡眠稳态公认的电生理标志物——慢波活动,接下来介绍神经元放电率的相关研究,最后从脑区差异、睡眠阶段、学习记忆和物种差异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在中国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合成毒品使用人数已经超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且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情绪问题是诱发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复吸的重要因素.慢性使用甲基苯丙胺导致前额叶-边缘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及相应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损害,是成瘾者出现情绪加工障碍的原因.本文从情绪体验、情绪识别与表达和线索诱发的情绪反应性三个方面总结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加工障碍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环路基础.指出易激惹和愤怒攻击行为是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情绪问题,并进一步总结了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障碍的临床治疗和干预的潜在方法,包括药物手段、神经调控技术、认知与行为治疗等,特别是信息科学和脑科学的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整合多感觉通道的情绪信息,并结合神经调控技术可为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加工障碍的临床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4.
跨通道迁移是指将在一种感觉通道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另一感觉通道的能力。跨通道迁移的相关研究探索了大脑表征不同感觉通道信息的方式,为减少重复学习、提高认知加工效率提供了新的见解。为较好地概括跨通道迁移的特点和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物体识别、类别学习和时间知觉等不同领域对跨通道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之后介绍了支持跨通道迁移的表征类型和相关理论,梳理了跨通道迁移产生的理论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探讨跨通道迁移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影响跨通道迁移的因素。最后,对目前跨通道迁移研究成果及其潜在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人们通常所说的客观事物的大小,是指其相对关系而言。离开客体间的绝对尺寸的比较,也就无所谓大小了。所以没有比较就没有对客体大小属性本身的认识,因而也就不能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格式塔心理家认为在辨别学习中被试是学习了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试验中,被试不是对绝对刺激值进行反应,而是根据刺激的相对属性,在辨别学习中是如此,在泛化测验中更是如此。因此,被试在这里已经摆脱开具体对象的绝对属性,而将这些属性的关系作为线索,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刺激物的绝对属性是可能不断改变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往往是稳定的,于是被试就能够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而对这种关系作出较稳定的反应。这种关系之所以能同具体的绝对属性具有等值作用,无疑是得力于动物的初级概括能力。西方行为灵长类学家们把灵长动物的这种初级概括叫作“概念的形成”(Brown等,1958; Robinson, 1960; Hicks,1956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6.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形式,在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尤其是语言能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音意识是个体感知识别、分析和运用语音的能力,是预测儿童语言读写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梳理了近十年来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证据,并讨论了音乐训练可能促进语音意识的神经基础和解释模型。大量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在行为水平提高儿童在语音意识测量任务上的成绩。此外,音乐训练从两方面影响语音加工的神经基础:一方面通过影响皮层下基本听觉神经通路与大脑听觉皮层,促进儿童前注意水平的语音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语音加工大脑区域间的功能连接,促进语音编码,强化语音加工的听觉-运动整合功能。相关神经机制为音乐训练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综合的层级模型对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系统的解释,该模型认为音乐训练影响语音意识的认知神经机制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级,音乐训练通过影响基本听觉神经通路促进了语音的基本听觉加工,其中节奏训练促进对语音时长信息的感知,音高训练促进对语音频率信息的感知;第二层级,音乐训练通过影响语音加工的神经网络,进一步促进语音编码,其中节奏训练主要促进辅音、韵脚和音节的识别和编码,音高训练促进元音、韵脚和音节的识别和编码;第三层级,音乐训练通过增强听觉与运动脑区之间的信息整合,增强语音运动表征,以及听觉-运动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语音表征的质量。该领域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人类语言发展的认知神经机制,而且在儿童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考察被试对消极词和积极词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注意偏向,探讨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两类情绪词汇诱发的情绪信息所产生的注意选择与偏向问题。方法:以情绪词为材料,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情绪词汇的选择率和反应时。结果:(1)无意识注意阶段存在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2)在选择率上,被试对积极词汇的选择要明显多于对中性词汇或消极词汇,且女性对积极词汇的选择率要明显高于男性;(3)在反应时上,被试对消极词汇的反应时要明显快于中性词汇或积极词汇。结论:该实验结果说明,带情绪信息的词汇都较中性词汇更能引起被试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58.
应小萍  罗劲 《中国科学C辑》2009,39(3):261-270
超自然概念是指那些基于对常识概念的违背和重组而产生的新的概念, 这些概念可以广泛地见诸于传说、神话、童话和宗教题材之中, 并被认为是构成神话乃至宗教概念的基础. 但是, 我们对于超自然概念形成过程的内在心理与脑机制却所知甚少. 本研究利用fMRI技术研究比较了三类动植物概念的构想和表征过程, 一是具有本范畴特征的动植物(如具有树特征的树或具有鸟类特征的鸟, 简称Violation[0]), 二是具有相对较小幅度的跨范畴特征的动植物(如具有花草特征的树或具有鱼类特征的鸟, 简称Violation[1]), 三是具有较大幅度的跨范畴特征的动植物(如具有动物特征的树或具有植物特征的鸟, 简称Violation[2]). 结果表明: 相对于静息状态而言, 三种想象过程均激活了包括额上回及内侧面的额叶(BA6,8)、左侧的额中回与额下回(BA46,45,47)、左侧楔前叶(BA7)、左侧颞中回(BA20)以及小脑等一些脑区活动. 而相对于本范畴特征的动植物表征(Violation[0])而言, 较小幅度与较大幅度的跨范畴表征(即Violation[1]与Violation[2])均伴随有更加强烈的左侧额中回(BA6)的活动, 这提示该区域可能是参与跨范畴表征的关键性脑神经结构; 而在Violation[1]与Violation[2]之间则并未观察到显著差别, 这说明脑认知机制的差别可能只存在于是否跨越范畴之间, 而并不存在于跨越幅度的大小之间.  相似文献   
59.
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人们常借助感觉-运动经验来获取具体概念,表明感觉-运动系统与言语系统存在紧密联系.隐喻是借助具体概念描述抽象概念的常见修辞方式,因此,探讨感觉-运动系统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抽象概念形成与理解的科学问题,进一步阐明感觉-运动系统与言语系统的关系.本文总结了研究感觉-运动系统参与隐喻理解所采用的实验范式,归纳了感觉-运动系统参与隐喻理解的影响因素,综述了与感觉通道、动作控制和执行有关的脑区参与隐喻理解时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感觉运动经验有选择性地参与隐喻理解,理解过程依赖与感觉-运动有关脑区的激活;感觉运动经验的模拟不是快速即时的,受到语言理解策略的影响;在"具身提取理论"的框架下,"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能进一步说明感觉-运动系统与隐喻的相互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语法规则、言语习得、运动障碍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研究服药自杀青少年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变化,及其与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服药自杀青少年81例(研究组),同时纳入8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VEGF和bFGF水平,并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lOSS)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以及体质指数(BMI)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吸烟者比例(16/81)和有家族精神病史比例(13/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81和3/81)(P<0.05)。研究组服药自杀青少年血清VEGF(699.72±103.42)ng/mL和bFGF(348.31±65.13)ng/mL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620.31±85.32)ng/mL和(265.37±35.23)ng/mL](P<0.05),并且与是否吸烟或有无家族精神疾病史无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服药自杀青少年血清VEGF和BFGF均与HAMD和SDS评分无相关,与SIO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78和r=0.302,均P<0.05)。结论:服药自杀青少年血清VEGF和bFGF水平升高,与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得分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