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对视觉功能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网膜变性是全球不可治愈性致盲疾病的重要原因,它由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失常所引起。因此,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是视网膜变性患者恢复视力的一种最有前景的手段之一。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多能干细胞(PSC)到有功能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化诱导技术已经成熟,其中包括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等。此外,从患者特异性iPSCs分化而来的RPE更能用于阐明发病机理并有针对性地个体治疗。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诱导得到RPE的移植不论在动物模型中,还是在临床试验里都已经得到了可喜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PSC来源RPE干预治疗视网膜变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62.
目的:探讨用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条件培养基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UC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通过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确定其多系分化能力;将hUCMSCs培养在猪RPE的条件培养液中并添加诱导因子来诱导hUCMSCs向RPE细胞分化。对照组与处理组Q-PCR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 hUCMSCs表达CD105、CD90、CD73、CD44和CD29,但不表达CD34,CD45和MHCII等分子标记,在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培养基中可分化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单独使用猪RPE条件培养液不能有效诱导hUCMSCs向RPE细胞分化,但联合应用猪RPE条件培养液和诱导因子(视黄酸,activin-A和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可有效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RPE细胞标记分子RPE65、Mitf和Ck8/18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1±0.4、6.8±1.3和2.5±0.3倍(P〈0.05)。诱导产生的RPE样细胞呈多边形,但不含色素颗粒。结论猪RPE条件培养液联合诱导因子可有效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可能会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63.
目的:检测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的培养条件对猴骨髓间充质细胞(BMMSCs)和人脂肪干细胞(hADSCs)生长的影响,旨在获得更适合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供体细胞。方法通过细胞形态观察、MTT实验、克隆形成率、PCR检测、以及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检测等,研究MAPC培养条件下猴BMMSCs和hADSCs的特征,并用DMEM/LG和MAPC培养条件培养的hADSCs进行RCS大鼠视网膜下腔移植,通过视网膜电图(ERG)和TUNEL检测,判断细胞移植治疗对视功能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培养基相比,MAPC培养条件能促进猴BMMSCs增殖,细胞变小,但传2代后,细胞变得宽大扁平,出现衰老征象;然而,MAPC培养条件下的hADSCs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率均增强,形成的克隆较大可稳定传10代以上,且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多向分化潜能,细胞表面标记物及细胞因子出现差异表达:CD140b、CD90、CD47、HGF和PEDF显著上调,CD73、CD105和IL-6显著下调。与对照组相比,移植DMEM/LG和MAPC培养条件培养的hADSCs(P4)3周后,RCS大鼠的B波波幅明显升高,外核层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MAPC培养条件培养的hADSCs显示出更好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适合用于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464.
目的:建立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fRPE)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流产胎儿RPE,并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传代,免疫荧光检测培养RPE细胞分子标志物。以β细胞增殖诱导剂(二芳基脲衍生物WS3)刺激RPE细胞增殖,并测量其生长曲线。3组细胞比较采用单因素F检验。结果源自不同胎儿的fRPE细胞在原代及体外增殖中并未表现出明显不同。在体外扩增的4代fRPE中,100﹪的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了体外扩增的fRPE细胞可很好的表达RPE细胞标记物。WS3未见有刺激RPE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培养后不同时间三组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9.437~234.368,P均=0.000)。结论 fRPE细胞可在非复杂的培养环境中实现体外大量增殖,这些体外增殖的fRPE细胞可以为RPE移植细胞治疗视网膜黄斑病变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65.
目的:研究人源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修饰的Müller(hEPO-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法构建hEPO和GFP的Müller细胞稳转株(hEPO-Müller和GFP-Müller);以体外共培养和体内细胞移植为研究体系,利用RT-PCR和冰冻切片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hEPO-Müller对RCS大鼠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干预作用。内核层与外核层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hEPO-Müller和GFP-Müller细胞系。将RCS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剥离并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两周后测定视网膜各核层厚度发现,与对照细胞裂解液共培养组的内核层(15.94±1.77)μm和外核层(24.81±3.03)μm的厚度相比较,两核层的厚度分别在hEPO组为(23.03±3.29)μm,(33.92±7.59)μm(P〈0.05);Müller 组为(24.81±2.02)μm,(32.15±3.03)μm(P〈0.05);hEPO-Müller组为(32.40±8.35)μm,(40.25±3.29)μm(n=3, P〈0.01);以hEPO-Müller组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0.05)。提示EPO和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变性都有干预作用且两者可以叠加。将hEPO-Müller和GFP-Müller分别移植到RCS大鼠的视网膜下腔,四周后取视网膜进行冰冻切片检测,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有更多的外核层细胞存活,且同样也是hEPO-Müller组的外核层细胞更多。此外,Müller移植并不会促进视网膜的胶质化。结论移植Müller细胞可以减缓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而经hEPO修饰的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变性有更好的干预作用。因此,Müller细胞可以作为一种供体细胞兼携带hEPO等营养因子的载体用于视网膜变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66.
目的:为了分离和鉴定人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干细胞。方法:收集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并植骨融合的标本。在解剖显微镜下清理软骨终板组织,并消化软骨终板,提取软骨终板细胞。获得的软骨终板细胞经过琼脂糖三维筛选系统培养后,选取细胞克隆团并进行体外扩增,扩增后的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标志物证实退变软骨终板中存在干细胞。结果:共聚焦免疫荧光提示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中存在干细胞标志物STR01、CDl05、CD73、CD90阳性的细胞。经琼脂糖三维培养基筛选的CESCs在免疫表型上符合干细胞标准。结论:在人退变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467.
黄翅大白蚁( Macrotermes barneyi)具有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其后肠内存在着丰富的共生微生物。采用活性电泳和变形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黄翅大白蚁后肠降解滤纸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活性电泳实验证实了此微生物群落纤维素酶的存在(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实验鉴定出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即7种细菌和3种真菌。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黄翅大白蚁后肠内与滤纸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种类,为进一步了解黄翅大白蚁纤维素的降解机制以及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8.
以马铃薯为原料,以CTA为醚化剂,研究得到制备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CTA添加量为商业淀粉的1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小时。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取代度可以达到:0.092。  相似文献   
469.
《工业微生物》2021,51(4):35-43
高通量测序研究河南三个不同酒厂的浓香型酒醅的细菌微生物菌群,逐次在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上分析入窖酒醅和出窖酒醅的菌群多样性,探究酒醅发酵后菌群的共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浓香型酒醅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异常球菌 栖热菌门。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有乳杆菌属、肠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节杆菌属、糖多孢菌属、葡萄球菌属。浓香型酒醅发酵后细菌菌群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杆菌纲、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γ 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高通量测序研究充分展示了浓香型酒醅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显示了浓香型酒醅发酵后细菌菌群的共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70.
陈长卿  李桐  姜云  李玉 《微生物学报》2014,54(12):1507-1514
【目的】明确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确定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菌群,为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准确高效监测发酵过程,解析发酵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及克隆菌株18S r 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不同阶段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不同处理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发酵高温阶段条带多样性较高,而且优势条带及相对含量也在发生动态变化。回收克隆不同发酵阶段的20个优势菌株中,9个菌株为非培养未知真核生物或真菌,其余克隆菌株为非培养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曲霉菌属(Aspergillus sp.)、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elanocarpus albomyc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根毛霉菌属(Rhizomucor sp.)、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sp.)、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和Trichosporon lactis真菌,其中14株(70%)克隆菌株为耐热真菌。【结论】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群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