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牦牛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cDNA 的分子克隆和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牦牛免疫基因并研究其免疫特性。方法以伴刀豆球蛋白A(ConA)激活的体外培养的牦牛血液淋巴细胞,提取激活淋巴细胞的总RNA,用RT—PCR方法,从中克隆出白细胞介素2cDNA,连接到T载体上测序,并亚克隆到pC,EX4T-1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进行了重组表达,纯化融合表达YIL2产物,MTT比色法测定其体外刺激牦牛血液淋巴母细胞增殖的免疫活性。结果YIL2cDNA序列分析显示:在其编码区442位点的一个碱基发生突变(由C突变为T),从而导致终止密码子(TAA)出现,使YIL2蛋白表达提前终止,与其它牛IL2蛋白相比少了8个氨基酸。MTT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牦牛IL2蛋白体外能显著促进牦牛淋巴母细胞的增殖。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牦牛IL2基因,其原核表达产物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这为研制新型免疫增强剂来提高牦牛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牦牛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2.
443.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微生物分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创区微生物分布情况 ,为临床防治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 3 9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拔牙患者 ,在术后即刻采取拔牙创的渗出物 ,按 1 0倍系列稀释 ,培养微生物 ,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菌。结果从标本中培养出 1 87株微生物 ,鉴定到属或种 ,共获得 1 1种不同的细菌 ,常见的 7种。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常见微生物依次为链球菌、萘瑟氏菌、梭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拟杆菌 ,韦荣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其中 ,链球菌、萘瑟氏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444.
孙悦华  王丽 《动物学杂志》2008,43(5):12-12,94
关于大会 自2000年以来,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的与会者从1000人稳步增加到超过1600人。会议作为全球保护生物学研究专业人士的聚集地,展示及讨论保护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前沿研究与进展。最为重要的是,大会将全球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联系在一起,并作为保护研究信息的重要平台,吸引着各界对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士。  相似文献   
445.
发育期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细胞的功能,包括细胞的迁移、细胞骨架的构建、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神经元“移居”体外后,失去了在体内所依托的组织学关系,必须黏附于一个固相表面才能生存,所以神经元只有在包被基质的培养器皿上才能存活,  相似文献   
446.
四种藓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石蜡切片法对四川壤塘的 4种藓类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扭口红叶藓Bryoerythrophylluminaequalifolium (Tayl.)Zand .、台湾拟金发藓Polytrichas trumformosum (Hedw .)G .Sm .和梨蒴珠藓BartramiapomiformisHedw .的中肋由多层细胞构成 ,并有明显的细胞分化 ,而长蒴紫萼藓GrimmiamacrothecaMitt.的中肋结构较简单 ,无明显的细胞分化。 4种藓类植物的叶片细胞都只有 1层 ,但台湾拟金发藓的叶片上有栉片 ,扭口红叶藓叶片细胞表面有细疣 ,长蒴紫萼藓的叶片细胞壁明显加厚。此外 ,4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和中肋厚度 ,及其细胞密度之间差异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47.
18-26S rDNA在4种重楼属植物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rDNA在重楼属Paris L.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4种重楼属植物 的18-26S rDNA进行了定位。所有植物均为二倍体,基因组由A、B、C、D和 E5条染色体构成。(1)滇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2n=10=6m+4t,C和D染色体的 短臂上各有1个18-26S rDNA位点;(2)长柱重楼P.forrestii:2n=10=6m+4t,B染色体的长臂 、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3)五指莲P.axialis:2n=10=6m(2sat)+4t(2sat) +1-2B,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在有1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B染色体没有信号点, 而有2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只有1个B染色体上有信号点,表明B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且其分裂 不均等;(4)大理重楼P.daliensis:2n=10=4m+2sm+2st+2t,C染色体的短臂上有1个位点。1 8-26S rDNA位点不仅出现在染色体的次缢痕上,也出现在非次缢痕位点。另外,4个种中C染 色体短臂末端均有18-26S rDNA。  相似文献   
448.
四种绒螯蟹分子分类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华绒螯解、狭额绒螯蟹线粒体16SrDNA片段,经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日本绒螯解16SrDNA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长为376bp的16SrDNA同源序列中有33个多态性核革酸位点(8.78%),其中种间多态性核苷酸位点28个(7.45%),种间差异远大于种内差异。引入方蟹科其它近缘种类厚纹蟹、相手蟹和张口蟹的16SrDNA同源序列与上述4种绒螯蟹比较分析,MP法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与台湾绒螯蟹聚为一支,狭额绒螯蟹则为相对独立的一支,且进化速度大于前3种绒螯蟹,但最后与前者仍聚在同一组,狭额绒螯蟹只是绒螯蟹属系统进化中的一个侧支,故本研究结果不支持Sakai(1983)和Guo等(1997)把狭额绒螯蟹和台湾绒螯蟹各自立为新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9.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膜上皮之下,随胚龄增大,EC逐渐由中胚层移向外胚层.而孵育至第14天后(16、18天)CAM毛细血管EC大都移至外胚层上皮之上,紧贴壳膜.PY可明显抑制EC移动,使第18天胚龄时早已该移至外胚层之上的毛细血管EC仍停留在外胚层上皮之下.(2)内皮细胞增殖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第10天胚龄的鸡胚CAM EC进行3H-TdR标记,标记率即反映EC增殖的程度.同时用血管生长抑制剂PY对比研究对EC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C 3H-TdR标记率分别为41.5±3.4%和20.3±1.5%,PY可使CAM EC的DNA合成减少,即抑制EC增殖.鸡胚CAM可作为研究EC移动和增殖的体内模型,用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450.
以1/4 Hoagland溶液为基础培养液,研究了0.5%、1.0%、1.5%、2.0%和2.5%NaCl处理对海滨锦葵[Kostelezkya rirginica(L.)Pres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海滨锦葵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达2.5%时种子不萌发,但NaCl胁迫解除后,种子的萌发率水平与对照相当。幼苗在含0.5%~1.0%NaCl的培养液中生长状况良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明显增高;但当NaCl浓度达1.5%-2.0%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下幼苗的MDA水平降低。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牛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海滨锦葵可通过种子休眠、增加根系活力、降低体内MDA水平来缓解一定的盐害效应.以适应盐胁迫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