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克隆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cDNA并构建核酸疫苗pcDNA3.1-EG95。根据GenBank中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序列(AF134378)设计引物并在上游引物起始密码子前加上Kozak序列(CCACC),提取细粒棘球蚴总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EG95cDNA,扩增片段克隆到pcDNA3.1(+)中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EG95后测序。重组质粒pcDNA3.1-EG95采用脂质体法转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并用G418筛选,RT-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转录。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目的基因包含了471bp的完整ORF并与载体连接正确。RT-PCR检测表明EG95基因在稳定转染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得到转录。成功构建pcDNA3.1-EG95核酸疫苗并可在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转录目的基因,可进一步用于活体动物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402.
王艳荣  赵利清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13-1417
2000~2002年对呼和浩特地区不同草坪的杂草种类组成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在3个不同管理水平的草坪中共出现80种杂草植物,其中管理水平较差、中等、较好的草坪分别有67种、37种和36种杂草,以菊科、豆科、禾本科植物占优势,不同草坪杂草群落的生活型谱有明显差异.根据危害度指数把草坪杂草分为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弱度危害5个等级,极度和重度危害杂草在管理水平较差、中等、较好的草坪中的种类比例分别为11.95%、21.63%和22.22%;在管理水平较差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早开堇菜和止血马唐,春季和秋季以早开堇菜的危害为主,夏季以止血马唐为主;在管理水平中等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赖草和止血马唐,赖草的高危害期在春秋季节,夏季以止血马唐为主要危害杂草;在管理水平较好的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鼠掌老鹳草、鹅绒委陵菜、赖草、欧亚旋复花,其中鼠掌老鹳草的危害度在整个生长季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03.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取鸡胚不同组织细胞,利用M199培养基进行原代、传代培养,经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绘制、分裂指数测定等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表明,鸡胚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从形态结构到生长周期都有明显差异。获得的躯体来源细胞、心来源细胞为成纤维型,肺来源细胞为上皮型;其中,躯体来源细胞生长能力最强,心来源细胞次之,肺来源细胞最慢,躯体来源细胞倍增时间最短;核型分析表明,该实验体外培养的鸡胚细胞染色体数目为78条。上述结果可为今后鸡胚不同组织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04.
哺乳动物雌性生殖细胞为胚胎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大量母源性遗传物质。受精一旦实现,所形成的早期胚胎通过细胞分裂与分化逐渐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全新个体。针对雌性生殖细胞(主要是卵母细胞)的相关研究既能解析其独有的生理学特性,又能为其他类型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作用。然而,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数量稀少,且不能在体外进行扩增培养,导致针对卵母细胞的相关研究难度极大。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研究也同样面临材料短缺的问题。在以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为材料的研究中,针对特定基因功能的失活或干扰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将结合他人和本研究组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细胞及早期胚胎中进行的基因功能敲除或敲减实验,对条件性基因敲除、RNA干扰、Morpholino、Trim-Away和抗体介导的蛋白功能干扰这几类技术的主要方法原理、案例、优缺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未来相关技术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为从事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5.
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 krylovii)群系是亚洲中部地区特有的典型草原之一, 也是生态适应性最广的草原类型, 向东可以在呼伦贝尔高原与草甸草原重叠分布, 向西可以在乌兰察布高原、天山等地区与荒漠草原形成复合分布, 向南可分布至黄土高原与暖温带草原镶嵌分布, 还可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与高寒草原混生。该研究调查了中国西北针茅群系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11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该群系的基本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针茅群系共有种子植物336种, 分属于36科131属, 物种数大于15的科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藜科和百合科; 物种存在度等级划分中, I级(0-20%)植物占比91.67%, 多为群落中的偶见种或稀有种, 最为常见的植物除西北针茅外, 也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 生活型组成上以地面芽植物最多, 占66.37%; 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最多, 占61.19%; 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植物占优势, 占33.33%。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 将西北针茅群系划分为6个群丛组, 45个群丛。  相似文献   
406.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连续干旱胁迫12 d及恢复浇水对2种黄芪生理状态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明显抑制了2种黄芪地上部生长,对其根系生长则无明显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连续干旱处理4 d后就下降,但2种黄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只有在中度干旱胁迫(连续干旱8~12 d)下才下降,且膜荚黄芪的下降幅度大于蒙古黄芪。(2)干旱胁迫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蒙古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低于膜荚黄芪。(3)干旱胁迫下,膜荚黄芪不同器官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叶茎根,而蒙古黄芪根、茎和叶之间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不明显;膜荚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含量表现为叶大于茎,在蒙古黄芪中则表现为茎大于叶;而且2种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在同一器官中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认为,蒙古黄芪的抗旱性高于膜荚黄芪,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器官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407.
该研究比较了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包头市固阳县、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和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5个不同种源的蒙古黄芪不同生育期生长情况及黄酮类成分含量积累,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1)随着生育期推进,固阳、浑源和赤峰种源的黄芪生长较快,根干重在9月份达到峰值,其他生物量指标种源间差异不大。(2)陇西和浑源种源的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较高,并在9月份达到峰值,而其他成分(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呈波动变化。(3)蒙古黄芪不同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其中根际细菌变化最为明显,9月份多样性更高,而真菌群落差异相对较小,不同种源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研究表明,蒙古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随生育期显著上升,故最佳采收期不宜过早,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可能是蒙古黄芪获得生长优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8.
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异源四倍体禾本科牧草, 利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的效率极低, 难以运用遗传转化方法进行品种改良。我们以羊草成熟胚为外植体, 使用适宜羊草愈伤组织生长的新型培养基配方, 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生根阶段的最适植物激素浓度、光照和温度条件, 从而优化羊草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羊草成熟胚诱导阶段2,4-D的最适浓度为2.0 mg·L -1, 变温暗培养, 诱导率可达74.1%; 分化阶段6-BA和NAA的最适浓度均为1.0 mg·L -1, 分化率可达57.1%; 生根阶段NAA的最适浓度为0.25 mg·L -1, 移栽后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409.
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ovarian cance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 OGR1)亚家族的OGR1、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cell death associated gene 8, TDAG8)、G 蛋白偶联受体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4, GPR4)及诱导细胞停滞于G2/M期的G蛋白偶联受体G2A(from G2 accumulation)4 种受体是最新发现的一类质子感知受体.除了质子,体内又有它们各自特定的脂质分 子配体活化这些受体来调节细胞机能.该类受体广泛分布于人的各种正常组织和肿瘤 组织细胞中,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细胞骨架重组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 正常表达时它们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但这些受体的异常表达或过表达使某些组织 和细胞恶性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在肿瘤组织的酸性微环境中,细胞表 达的质子(pH)感知受体对肿瘤发生与肿瘤转移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10.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or torque teno virus,TTV)是近年发现的一种DNA病毒,在健康人群、职业献血员和肝炎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TTV感染具有多样性,它可以直接经血液传播,同时还具有血液以外的传播途径,具有嗜肝性.目前对TTV的研究已在病毒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