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HPLC法测定犬体内罗格列酮药物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乙腈固相提取, HPLC法测定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血浆药物浓度; 以3P97软件计算磷酸罗格列酮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在犬体内呈现1级吸收权重为1的一室模型规律; 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 V (c) 约 0 4231 mg/kg/ (μg·ml-1), T1/2(ke)约107 6 min, CL约0 0027 mg·kg-1·min/ ( g·ml-1)。  相似文献   
42.
灵昆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程宏毅 《生态学报》2005,25(11):3037-3043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温州湾的灵昆岛东滩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7门8纲21科。主要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其中高潮带25种,中潮带30种,低潮带14种。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成对t检验分析,结果认为各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布有明显差异,而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对定量取样中获得的21个物种以Shannon-W 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 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沙蚕(N ereis jap on ica)、纽虫和线虫的生态位较宽,均为2.80以上,它们之间的生态重叠值也较高,均为0.90以上。以密度数据四次开方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物种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潮间带广布种、中高潮带常见种、狭布种和偶见种,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也支持以上结果。3类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相关。研究表明,物种生态宽度、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43.
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囊膜较为致密,影响胶囊内外物质的交换,从而影响胶囊内细胞的生长。利用淀粉酶对致孔剂淀粉的降解作用制备了一种大孔型的纤维素硫酸钠_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实验表明胶囊的孔径和通透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将酵母和大肠杆菌作为模型细胞包埋于胶囊中分别通过摇瓶和鼓泡塔半连续培养,在鼓泡塔中胶囊内细胞的密度要高于摇床,表明氧气的传递是胶囊内好氧细胞生长的限制因素,大孔胶囊由于囊膜孔径变大,氧气的传递更为快速,在鼓泡塔中大孔型胶囊内的最大细胞密度比常规胶囊要高出20%~110%。由于对氧气的需求量的不同,大肠杆菌菌浓提高的程度要高于酵母。  相似文献   
44.
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的发掘、作用机理及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峰值骨密度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α受体基因、白介素6基因、副甲状腺素基因、Ⅰ型胶原α2基因、骨钙素基因、α2巯基糖蛋白基因是与骨代谢相关的7个重要的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检测这7个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样本为中国上海的361个无关、健康的绝经前女性,均为汉族人,年龄为20—44岁。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射线扫描仪对腰椎与髋部的骨密度进行了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每个个体的以下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Apa Ⅰ位点,雌激素α受体基因的PvuⅡ和XbaⅠ位点,白介素6基因的BsrB Ⅰ位点,副甲状腺素基因的BstB Ⅰ位点,Ⅰ型胶原α2基因的Msp Ⅰ位点,骨钙素基因的Hind Ⅲ位点,娃巯基糖蛋白基因的SacⅠ位点。采用二元方差分析对基因相互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介素基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PvuⅡ)的相互作用对髋部(P=0.019)、转子间区(P=0.016)和股骨颈(P=0.019)的骨密度有显著作用。在这3个部位,GGPp基因型携带者比GGpp基因型携带者的骨密度值分别高出18.0%、19.5%和14.8%。另外观察到醒巯基糖蛋白基因与自介素6基因的相互作用对股骨颈骨密度有显著影响(P=0.046)。GGSS基因型携带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值比GGSs基因型携带者高出18.8%。该项群体水平的统计分析表明:对于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遗传决定,白介素基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α2巯基糖蛋白基因的相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6.
骨大小是一种独立于骨密度(BMD)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风险因子。由于其高遗传率,充分了解控制骨大小的遗传因素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研究目的为检测中国人群中α2-HS糖蛋白基因(AHSG)多态性和腰椎及髋部骨大小变异之间的关联。我们总共征集了来自中国401个核心家庭(包括父母亲及至少一个女儿)的1260个研究样本,并且分型了AHSG基因第7个外显子的Sac Ⅰ位点多态性。该位点核苷酸的替换(C→G)引起第238号丝氨酸被苏氨酸取代,因此可能对基因功能有影响。在任何骨骼位点,没有发现显著的群体分层。发现-HSG基因SacⅠ位点多态性和转子间(P=0.019)以及全髋的(P=0.035)骨大小呈显著性相关。该多态性位点能分别解释转子间和全髋3.74%和3.16%的骨大小变异。连锁分析没有检测到显著性结果,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样本中同胞对的数目较少,统计效力较低,以及SacⅠ位点多态相对于微卫星标记对连锁分析提供的信息量少。结果表明,月HSG基因多态性可能和中国人群中髋部骨大小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47.
小鼠脂联素受体2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小鼠脂联素受体2(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及基因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小鼠AdipoR2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用RT—PCR方法扩增mAdipoR2基因cDNA,获得的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经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因特网生物信息学资源分析mAdipoR2基因序列。结果成功地构建了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一致。通过与小鼠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了mAdipoR2基因结构,其编码序列由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1个含7个跨膜区的膜蛋白,但该受体不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s)。mAdipoR2与人及大鼠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1%和95%。  相似文献   
48.
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白细胞,提取其总RNA,根据文献报道的IL1β的核苷酸序列合成5′和3′端引物,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了IL1β的基因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全菌的40%,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活性分析,获得了纯度大于98%的样品,该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一种新型多组份生物微胶囊体系——SA/CS-CaCl2/PMCG微胶囊。考察了PMCG和SA/CS-CaCl2/PMCG微胶囊体系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并用SA/CS-CaCl2/PMCG生物微胶囊进行了固定化培养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合成聚阳离子类似,PMCG组分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在制胶囊过程中以及在用SA/CS-CaCl2/PMCG微胶囊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培养过程中,都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作为整个体系来说,该微胶囊可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培养。    相似文献   
50.
人源性抗HBsAg抗体Fab段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分步整合的方式,将人源性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的轻、重链基因分步整合到巴斯德毕赤(Pichia pastoris)酵母GS115菌株的染色体上,经甲醇诱导,成功地分泌表达出抗HBsAg抗体的Fab片段,表达量达50~80mg/L。ELISA结果显示重组酵母分泌表达出的Fab具有较强的结合HBsAg的能力。通过抗Fab的抗体柱亲和层析,纯化出了纯度较高的Fab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