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5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利用芽孢菌发酵废水培养小球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25℃、光照12h/d(4500lx)条件下,芽孢茵发酵废水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废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浓度为10%Ya发酵废水对小球藻的促进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近,纯发酵废水培养的小球藻最高密度为对照组的7.4倍。研究同时表明,小球藻对芽孢菌发酵废水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10d的培养,发酵废液中的COD下降95.53%,氨态氮下降81.27%,亚硝酸盐氮下降88.33%。  相似文献   
43.
采用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报道了中国柴胡属(Bupleurum L .)13种5变种2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其中4种5变种为首次报道,同时报道了5种1变种的细胞核型.除天山柴胡两个居群、紫花鸭跖柴胡一个居群和北柴胡一个居群是多倍体外,其它均为二倍体.主要结论如下:(1)秦岭柴胡和细茎有柄柴胡处理为独立的种更为合适;紫花阔叶柴胡作为大叶柴胡变种的处理是合理的;黄花鸭跖柴胡处理为紫花鸭跖柴胡的变种是不合理的.(2)紫花鸭跖柴胡和北柴胡可能都是还没有被完全认识的复合类群,需要进一步研究.(3)x=7可能是柴胡属的原始基数.  相似文献   
44.
姜宇  范昊明  侯云晴  刘博  郭芯宇  马仁明 《生态学报》2019,39(11):4080-4087
在我国东北地区,土壤不同程度的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冻融作用会改变土壤微观结构,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结构特征的改变反映了冻融作用对土壤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步辐射显微CT可以无损获取高分辨率、强对比度的内部结构图像,是研究土壤团聚体三维微结构的有效手段。采集了室内冻融循环试验下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土壤团聚体样品,应用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获取了3.25μm分辨率的团聚体内部结构图像,然后应用CT图像处理方法和Image J软件观察并定量分析了团聚体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孔隙度不断增大,瘦长型孔隙度占比与100μm的非毛管孔隙度不断增大;当冻融循环次数达到7次以上,团聚体孔隙连通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大。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孔隙度、孔隙形状、孔隙分级、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影响显著。该研究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水通道蛋白(AQP)在沙蒿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蒿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技术对其AQP基因进行扩增,获得沙蒿AQP全长克隆并对AQP蛋白进行结构预测和分析;采用qRT-PCR对沙蒿AQP基因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以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沙蒿AQP基因长746 bp的片段1和长534 bp的片段2,经拼接后得到全长cDNA序列,沙蒿AQP基因总长为864 bp。(2)亚细胞定位表明沙蒿AQP基因定位于细胞膜上;同源比对显示沙蒿与向日葵、莴苣、橡胶树等植物的AQP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构预测表明AQP蛋白含6个跨膜螺旋结构且亲水性较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AQP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构成元件。(3)qRT-PCR分析表明,沙蒿AQP基因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茎、叶中表达均上调,且叶中AQP基因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研究表明沙蒿AQP基因结构特征及其表达模式都是沙蒿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46.
以中国科学院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连续两年的试验平台为依托,以潮棕壤为供试土壤,开展了稳定性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N2O和CH4排放的影响研究,设置对照(CK)、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I)、秸秆还田(S)、秸秆还田+尿素(S+U)、秸秆还田+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S+U+I)6个处理.结果表明: 与CK相比,尿素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N2O和CH4累积排放及全球增温潜势.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与尿素配施可显著减缓N2O的累积排放.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N2O和CH4累积排放、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S+U+I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I处理产量略低于S+U+I,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小.秸秆单独还田处理作物产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东北潮棕壤发育的水田中,S+U+I和U+I是相对较优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7.
基于GIS技术及定西市安定区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开展乡镇尺度的林地转型来源、幅度、速度和转型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并探讨林地变化形式。结果表明:1995—2015年,林地转型数量处于增加态势,草地和耕地是主要来源; 1995—2015年林地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均呈先减后增趋势;整个研究时段内,林地转型空间分布有所差异,乡镇林地面积转型各不相同;林地转型变化随着坡度增加而不同,林地净转换量和转型幅度均先升后降,而转型速度与其相反,林地转型主要发生在坡度15°以上区域。  相似文献   
48.
首次报道了囊萼花属(Cyrtandromoea Zoll.)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茎花囊萼花(Cyrtandromoea grandis Ridl.),该种原记载产于泰国、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2019年在中国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地区发现有分布。茎花囊萼花与囊萼花(Cyrtandromoea grandiflora C.B.Clarke)最为相似,但前者聚伞花序生于老茎上,每一花序3~18朵花,二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49.
首次报道了萝藦科(Asclepiadaceae)球兰属(Hoya)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缅甸球兰(Hoya burmanica Rolfe),该种原记载产自缅甸和印度,2017年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有分布。缅甸球兰与琴叶球兰(Hoya pandurata Tsiang)最为相似,但前者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中脉在叶背面微凸起,花冠杯状,二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50.
探索和理解蛋白质折叠问题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终极挑战.未折叠的蛋白质应该存在一种普遍初始热力学亚稳态,否则无法解释蛋白质是如何在剧烈的热振动干扰下完成快速精确折叠的.本文通过分析水溶液环境和蛋白质折叠的相关性,揭示了一种由水分子屏蔽效应引起的未折叠蛋白质的普遍初始热力学亚稳态,该亚稳态的存在是水溶液环境中水分子的物理性质决定,并赋予未折叠蛋白质抵抗热扰动和避免错误折叠的能力.我们通过研究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和建立分子模型,找到了该初始热力学亚稳态存在的相关证据,并推测了该亚稳态导致蛋白质精确折叠的相关物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