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蜈蚣草耐铅、铜、锌毒性和修复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安志装  陈同斌  雷梅  肖细元  廖晓勇 《生态学报》2003,23(12):2594-2598
重金属复合污染是主要土壤污染类型之一。为了探明蜈蚣草修复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能力,土培试验研究了分别添加不同浓度铅、铜、锌条件下蜈蚣草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铅和较低浓度锌处理下蜈蚣草生物量呈显著性地增加,土壤Pb、Zn添加浓度分别为1750mg/kg和1350mg/kg,蜈蚣草生物量最大。说明蜈蚣草有极强的耐Pb、Zn毒性能力,能在较高有效态Pb或Zn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蜈蚣草具有一定的耐Cu毒性能力,在Cu耐性方面,蜈蚣草可能存在生态型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利用蜈蚣草修复萃取Pb—As,Zn—As,Cu-As等复合污染土壤上As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中国城市污泥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李艳霞  陈同斌  罗维  黄启飞  吴吉夫 《生态学报》2003,23(11):2464-2474
土地利用是城市污泥的重要处理处置方法,其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是土地利用中很受关注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城市污泥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结论并不一致,且缺乏系统的总结。通过系统搜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城市污泥相关的文献资料,重点评述中国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及其土地利用问题。通过29个城市污泥组成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城市污泥(不包括工业污泥)的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384g/kg,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27、14.3和7g/kg;有机质、全氮、全磷比纯猪粪分别高出1/3~2/3,但全钾比纯猪粪低1/3。中国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氮、磷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研究证明,城市污泥在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及园林绿地上使用,具有明显的肥效和改良土壤的效果。近年来,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越来越低,这有利用促进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但中国在有机污染物和病原体的危害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对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潜在风险仍缺乏长期的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3.
土壤溶液中的砷及其与水稻生长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陈同斌 《生态学报》1996,16(2):147-153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中砷的吸附试验,探讨了砷在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和溶解行为,并初步揭示了不同价态砷对水稻毒性差异的机理,以及土壤pH对砷的吸附作用和毒害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中国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关注的典型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泥土地利用是国内外城市污泥主要的处置方式之一,而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是污泥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国情,认为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污泥中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总含量一般在1 ~ 10 mg·kg-1,有的因污水来源复杂而超过了100 mg·kg-1;壬基苯酚(NP/NPE)在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在1~128 mg·kg-1.污泥园林绿化、林地利用、土壤改良等将是今后主要的利用方向,要实现污泥安全、环保的土地利用,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苯酚(NP/NPE)将是主要考虑的典型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45.
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与普通植物相比,超富集植物在地上部富集大量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生长,其富集重金属的机理已经成为当前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引人,关于重金属离子富集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与酵母突变株功能互补克隆到了多条编码微量元素转运蛋白的全长cDNA;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谷胱甘肽、植物螯合素、金属硫蛋白、有机酸或氨基酸等含巯基物质与重金属富集之间的可能关系.本文从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简要评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整合及区室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