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国外已有短帚霉菌(Scopula...  相似文献   
42.
为了表达东亚三角涡虫RhoA蛋白,采用温控表达载体pBV220-IL1,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BV220-IL1-RhoA,转化到E.coli DH5α中,利用42℃热激诱导表达,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Western杂交鉴定,利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在涡虫体内的分布。SDS-PAGE电泳表明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18 kDa,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是目的蛋白,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RhoA蛋白在东亚三角涡虫神经系统处表达。  相似文献   
43.
对采自中国云南省的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13个地理种群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 I)的部分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以采自河南省的日本三角涡虫Luoyang种群为外群,用Clustal X 1.80、MEGA 4.0、PAUP*4.0、MrBayes 3.1.1等程序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系统树构建.结果表明:13种群的CO I基因片段A+T的含量差异很小,稳定在67.1%~68.8%之间,明显高于G+C的含量.序列间的成对遗传距离介于0.000~0.199之间,其中Yuxi、Dali2、Lincang1 3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Puer和Xishuang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99.最大简约树和贝叶斯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均以较高支持率聚为两支.结合云南省的地形地貌及丰富的水系特征,推测云南省日本三角涡虫可能是中部起源,扩散至边缘,也可能相反.究竟哪种推测更为可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是探索再生机理常用的模式动物之一.本实验利用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组织化学定位整体日本三角涡虫神经系统,对其方法做了改进,取得理想效果.结果表明:1)日本三角涡虫的AChE阳性(DjAChE+)神经系统结构由中枢神经及其分支神经...  相似文献   
45.
区域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化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在更宏观层次上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 ,设计了一种三角图方法。根据自然景观指数、半自然半人工景观指数和人工景观指数的相对比例及其变化 ,该方法把区域生态系统分为 4种景观结构类型以及 6种变化趋势 ,即自然型景观、半自然半人工型景观、人工型景观和混合型景观 ,自然化 -人工化趋势、自然化趋势、自然化 -半自然半人工化趋势、半自然半人工化趋势、半自然半人工化 -人工化趋势和人工化趋势 ,这些景观结构类型和变化趋势分别对应于三角图中的不同区域和演化方向。青岛城阳区、深圳龙华区及海口市的应用实例表明 ,该方法原理简单 ,计算简便 ,结果直观 ,可以很好地用于在较宏观层次上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论类三角蚌类——兼论藏东的景星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亚洲白垩纪广泛分布的非海相双壳类类三角蚌类的分类、演化和起源,并讨论景星动物群的时代及TPN动物群的组合划分.认为类三角蚌类分5个科,各科有独立的、相互平行的演化系列;该类群最早形成于特提斯东部边缘地区的边缘隔离体环境,根据有关内部构造研究,其起源可能与海相三角蛤类有关.类三角蚌类经历过3个演化阶段:早期阶段,即爆发性成种阶段,以景星动物群为代表;藏东的生物地层研究表明,景星动物群时代是Tithonian-Berriasian期;中期阶段,即辐射阶段,以TPN动物群为代表,时代为Hauterivian-Turonian期,或Valanginian-Turonioan期,此阶段还可再分出5个组合,可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晚期阶段,即衰退阶段,以Pseudohyria 动物群为代表,时代为晚白垩世中一晚期.  相似文献   
47.
利用实际调研走访与区域生态规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吉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研究区生态网架.结果表明:依据生态资源丰富度、生态恢复性、农田防护林体系、环境承载力、林业基础、生态系统完整性等因素,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低山丘陵生态区、中部平原生态区和西部平原湿地生态区3种区域生态功能区;在对研究区生态节点进行标识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态廊道(哈大线区域轴带、长春-吉林、长春-松原、吉林-松原、吉林-四平、松原-四平交通廊道)及区域生态网架(一环、三核、三带);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建构了包括区域生态保育区、区域生态恢复区和区域生态治理区在内的“吉三角”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框架.  相似文献   
48.
首次报道了中国兰科新记录属三角兰属(Trias),并对该属及该属新种疣花三角兰(T.verrucosa Z.J.Liu,L.J.Chen et S.P.Lei)进行了描述与讨论。三角兰属含19种,分布于自印度的阿萨姆经缅甸向东南扩展至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向西南延伸至印度德干高原。它在云南西部的发现进一步表明了该地区与热带亚洲在植物地理学上的亲密关系。新种生于林下较阴蔽的石上,对其物候学与开花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发现该物种有大量世代重叠的克隆分株,未见结实的植株,克隆繁殖的发生与分株是否开花无关。花期自4月初至5月初,花在植株或花序上的开放毫无规律,而且单花的花期较短,仅有4~5d,未发现有结实的花。交配系统检测,人工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花未见有结实。由于该植物的花期常处于雨季来临之前,此时干燥,风力大,低温和弱光的生态条件对于植物的开花、传粉、结实显然是不利的。缩短开花时间和不结实可避免植株的能量在不利环境的无效消耗,将有限的能量用于其较为有效的无性繁殖,增加了在不可预测环境中繁衍的机会,以保障繁殖的成功。它的P/O(花粉/胚珠)值为187.4±22.4,显然是与它的花粉粘合成坚硬块状可在传粉中的高效利用有关,表明该物种仍然保留有性繁殖的特性。该种植物所采取强化无性繁殖,弱化有性繁殖生殖策略是对该地区较为恶劣生态条件的适应,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疣花三角兰能够在远离其同属近亲的地方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三角的形态学特点,为心脏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正常成人心脏60例,10%甲醛溶液固定;取新鲜成人心脏10例,制作出心脏的血管铸型标本。定点解剖显示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位置、数目、直径及角度,心大静脉的形态、位置,进行观测。比较前室间支、左旋支与心大静脉围成的三角的特点。结果: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与终末处的外径分别为4.18±1.36mm、4.79±1.53mm,主干长度8.99±1.26mm;左旋支、前室间支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3.30±1.02mm、3.31±1.03mm;左冠状动脉分别与前室间支、左旋支形成的夹角为173°±5.3°,117°±4.6°。对角支起于心血管三角的上角,有1-3支不等,其起始处的外径为1.78±0.32mm,长度为20.12±0.42mm。心大静脉与前室间动脉、左旋支呈深、浅相交,静脉行于动脉表面占56%、静脉行于动脉深面占44%。心大静脉、前室间支、左旋支两两相交形成心血管三角的三角与三边,其夹角分别为41.97°±11.9°, 65.05°±14.5°,70.17°±16.5°,前室间支的起始处与心大静脉相交处的距离23.04±5.36mm,旋支的起始处与心大静脉相交处的距离15.24±4.23mm,心大静脉横跨前室间支与左旋支的距离为26.28±6.31mm。结论:前室间支、左旋支与心大静脉在左心室前上部围成一闭合、开放、半闭合半开放、山峰四型血管三角。三血管以不同的角度两两相交,三角形的形状可分为A、B、C类。三角形内有数目不等的对角支及左心室前支,对角支分为Ⅰ、Ⅱ、Ⅲ型。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应充分考虑心血管三角的形态特点,尽可能避免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利用含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DAO EC1.4.3.3)的透性化三角酵母多倍体FA10(Trigonopsis variabilis FA10)细胞酶促转化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 CPC)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utaryl-7-ACA,GL-7-ACA)的反应过程和细胞中同时存在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通过水解H2O2而对转化反应产生的干扰作用及其对策。实验证明适量添加外源H2O2(6%)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抑制剂NaN3(0.13mg/mL)可使GL-7-ACA生成率分别为73.0%和70.1%。如果将透性化的FA10细胞在pH10.5~11.0,20℃条件下保温30min,CAT被不可逆性完全钝化,以无过氧化氢酶的FA10细胞进行CPC的酶促转化反应,GL-7ACA的生成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