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8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抗黄瓜霜霉病的“苦瓜”“津四”黄瓜为供体,用“长春密刺”为受体,进行外源DNA直接导入,获得突变体,并得到遗传。  相似文献   
42.
玉米酒精废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及大量的固形物,COD、BOD值极高(见表3),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利用其有机物培养单细胞蛋白,不但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厂家还因而受益,从而促进了饲料工业和各种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对“利用玉米酒精废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43.
版纳青梅种群结构动态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44.
Ca对小麦幼苗降低盐害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相似文献   
45.
<正> 1992年6月24日,山东省诸城市针织厂工人杨旭光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后报知诸城市博物馆到现场进行清理调查。化石点位于市区南2公里处,三里庄水库东岸的断崖上。产化石层为砖红色砂泥岩,上覆互相叠压的紫红色砾岩和红色砂砾岩,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倾角22°。化石距地表3.5米,距水面0.5米,汛期时没入水中。整窝蛋化石共有6个,二个保存基本完整,一个钝端缺失,另外三个只留有清晰的蛋痕窝。蛋呈半圆放射形排列,单层,每两个并列紧靠在一起为一组,组与组之间呈50°锐角,最近处相距6.5厘米。蛋的钝端向半圆的中心,尖端向外。经初步鉴定,蛋化石属于长形蛋科(Elongaiooli-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两栖类在冬眠期及其前后消化道嗜银细胞是否参与冬眠期的消化调节,本文以牛蛙(Rana catesbeiana)为实验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冬眠期前(n = 10)、冬眠期(n = 10)和冬眠期后(n = 10)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牛蛙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在冬眠期、冬眠期前及冬眠期后无差异,均为锥体型、梭型和椭圆型;牛蛙消化道各部位具有外分泌功能的锥体型和梭形嗜银细胞密度在3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椭圆型嗜银细胞密度(P < 0.01);3个时期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均位于空肠处,但低谷有所不同,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后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低谷位于食管,而冬眠期其分布密度低谷位于贲门;3个时期相比,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幽门处分布密度差异不显著(P > 0.05),其余部位均有差异,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中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在冬眠期显著高于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后(P < 0.05);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后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呈倒“U”型趋势,冬眠期分布密度呈现“~”型趋势。结合相关研究,推测牛蛙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改变可能与机体适应不同生理状态及消化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7.
核酶设计、合成与克隆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设计、合成与克隆人造核酶的新方法.通过在“锤头结构”模型中非保守性区域引入 Bgl I 切点,不仅维持了核酶切割活性所必需的二级结构,而且为核酶克隆的鉴定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另外还通过在核酶模板两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半切点,一步直接将核酶模板连接、聚合、克隆到体外转录载体上,大大简化了以往核酶克隆的繁琐操作,省时、省力,克隆效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8.
理论上认为胆固醇逆向转运的速率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序呈负相关。但目前尚无完善的测试血浆脂蛋白-胆固醇体内代谢的方法。我们运用同位素^3H-胆固醇示踪方法,建立房室模型,选取健康兔与AS兔对照,研究血浆脂蛋白转运胆固醇能力的差异,并结合AS兔主动脉斑块程度对比,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此法如改用短半衰期同位素或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胆固醇,就可用于人体,这可为临床判断AS程度提供一种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本研究利用无机磷培养基对富磷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根际微生物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对磷酸三钙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JL-1,经鉴定为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通过检测菌株JL-1在溶磷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磷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发现,该菌株在无机磷培养基中,发酵液pH值与葡萄糖酸含量、pH值与磷含量以及葡萄糖酸与磷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磷酸三钙颗粒表面存在被侵蚀痕迹,深入分析发现菌株JL-1通过分泌葡糖糖酸实现侵蚀磷酸三钙与溶磷的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等一系列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现,菌株JL-1溶解磷酸三钙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硫酸铵。葡萄糖含量、磷酸三钙含量和温度是影响菌株JL-1溶磷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葡萄糖29.8 g/L,磷酸三钙7.1 g/L,温度31.9℃的条件下,菌株JL-1在无机磷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达到最佳,溶磷量达到1 194.15 mg/L,是初始值的近3倍。在...  相似文献   
50.
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giihn)和禾谷丝核菌(R.E erealis Vande r Hoeven)的16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及来自}工苏大麦纹枯病的9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共68个菌株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立枯丝核菌主酶带数的变幅范围比禾谷丝核菌大;2.无论禾谷丝核菌,还是立枯丝核菌,各菌丝融合群或亚群之间的电泳图谱都有显著差异,但与各自对应的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的图谱则相似;3.44个大麦禾谷丝核菌CAG一1群菌株间的图谱也有差异,但都有一条共同的主酶带(E.);4.据主副酶带数目和位置,将禾谷丝核菌CAG一1群菌株再分为2个类型(1型和II型)和5个亚型(1a、Ib、Ic和Iia、Iib);酶谱类型与菌株的采集品种和致病性无关,但与采集地点似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