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8 例高危非ST 段抬高型 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2 例,以氯吡格雷300 mg+ 替罗非班(用法同 观察组)治疗,观察组:96例,以氯吡格雷600 mg +替罗非班0.4 滋g/(kg·min)在30 min 内静脉注射。继以0.1 g/(kg·min)由微量泵 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 h,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 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 和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给药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术后24 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 h两组MPAR 均低于用药后2 h (P<0.05);用药后2 h时观察组MPAR 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 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 d内复合心 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 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 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2.
科尔沁温带草甸能量平衡的日季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1年9月—2012年10月涡度相关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科尔沁温带草甸能量平衡的日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涡度相关系统全年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77,不同时期能量平衡闭合度的大小顺序为:生长季裸土期积雪期.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净辐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其余分量的峰值出现时间都稍有滞后.净辐射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形式,年平均值为5.71 MJ·m-2·d-1.潜热通量季节变化趋势与净辐射相似,年平均值为2.84 MJ·m-2·d-1.感热通量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9月,年平均值为1.87 MJ·m-2·d-1.土壤热通量的最大值(3.47 MJ·m-2·d-1)出现在4月,9月以后开始转为负值.全年能量平衡各分量收支比例的大小顺序为: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的49.8%、35.8%和3.1%.全年波文比的季节变化近似"U"型,平均值为1.61;生长季数值较小且较为平稳,平均值为0.18;非生长季数值较大且波动较大,平均值为2.39.  相似文献   
43.
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株RSQMK-9的发酵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4个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4,6,8,22-四烯-3-酮-麦角甾烷(2)、啤酒甾醇(3)、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alternariol(5)、大黄素甲醚(6)、3-吲哚甲酸(7)、2,3,4-三甲基-5,7-二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8)、2-氨基苯甲酰胺(9)、2-氨基苯甲酸(10)、3-甲基苔色酸(11)、甘露醇(12)、chaetoglobosin A(13)及5'-epichaetovirdin A(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中发现,而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海虾致死试验结果显示:10μg/mL浓度下,化合物13和14对丰年虾的致死率分别为83.4%和54.3%。  相似文献   
44.
基于箱式法构建的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是植物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研究的常用方法,其在土壤和植物组织尺度的气体交换研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的气路结构,对闭路、半闭路、开路和半开路系统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汇总了目前常用的商业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并回顾了自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历程;最后简要探讨了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45.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冠层叶面积指数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长白山原始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的连续3年自动观测结果,结合便携式叶面积仪的季节观测,建立了以林冠上下光合有效辐射估算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的半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叶面积的季节动态. 通过3年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比较发现,该森林冠层叶面积的起始生长日期随气温稳定通过0 ℃的日期延迟而延迟,整个生长季的叶面积动态可划分成上升期、相对稳定期和下降期,每个阶段都与大于0 ℃的积温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分别用Logistic曲线和线性方程表达. 并对叶面积的观测和估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BIOLOG系统鉴定黄瓜根围促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明显促生防病作用的黄瓜根围促生菌CN11,CN31,CN45,CN1 16,CN129,XB120,XB5,XB41通过BIOLOG法进行了分类鉴定,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ndomonas aeruginosa),波纹假单胞菌(P. Corrugata),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荧光假单胞菌B型(P. Fluorescens type B),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荧光假  相似文献   
47.
时间序列修订对森林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生长季的涡动相关实测时间序列进行了去倾修订与超声风速仪倾斜修订,并分析了不同修订方法对森林CO2通量计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未修订时间序列计算得到的森林CO2通量(Fcraw)被高估.线性与非线性去倾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1.6%、1.8%,两者差异很小.平面拟合坐标变换与流线坐标变换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3.7%、4.7%,两者差异较大.对线性去倾后的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流线坐标变换与平面拟合坐标变换,二者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5.5%与4.6%.建议对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去倾与平面拟合坐标变换综合修订.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长江中下游不同湖泊中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程度,以洞庭湖、长湖、巢湖3个地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为分子标记,分别应用软件Dna SP 5.0、Arlequin3.1.1、MEGA5.0和Network 5.1进行了遗传参数统计和单倍型间分子变异分析(AMOVA),构建邻接系统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对长江中下游短颌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来分析的1 236 bp D-loop区序列中共90个变异位点,54个简约信息位点。长江中下游3个地理群体中共发现5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范围0.949~0.982,核苷酸多样性范围0.004 99~0.006 21,说明长江中下游3个湖泊短颌鲚地理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短颌鲚地理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65 95,呈现出中等程度的分化水平,主要表现在巢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处于中等程度分化水平。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图也出现相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49.
bax基因促进细胞编程死亡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ax基因促进细胞编程死亡的机理研究曾桂生,陈亚兵,温龙平,俞春东,蔡毓(厦门大学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厦门361005)1980年WyllieA.H.等通过糖皮激素诱导胸腺细胞死亡的实验,提出了细胞编程死亡(ProgammedCellDeath...  相似文献   
50.
锁阳和肉苁蓉都是中医药里重要的补益类药材,但由于过度采挖和采挖方式不当,目前它们的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肉苁蓉和锁阳分别是我国濒危和易危珍稀植物,研究二者寄生方式的特点与区别不仅可以促进锁阳和肉苁蓉的人工栽培,从而使野生药材得到一定的保护,而且对了解寄生植物在荒漠地区等极端严酷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锁阳和肉苁蓉分别在各自寄主植物上的寄生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锁阳的营养繁殖体在寄主植物根部呈串状分布,与寄主植物的连接方式属于非末端寄生;锁阳的吸器侵入寄主根系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一部分区域,但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大部分区域未被锁阳吸器占据,即有部分营养物质被锁阳“截取”。(2)肉苁蓉在其肉质茎基部长出新的芽体,与寄主植物的连接方式属于末端寄生;肉苁蓉的吸器侵入寄主根韧皮部和木质部全部区域。因此,锁阳寄生后,被寄生的寄主根依然能够向前生长,具有正常的功能;肉苁蓉寄生后,寄生点的寄主根失去根系的正常功能,成为一个为肉苁蓉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输送通道( Transport chann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