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高效利用水飞蓟种仁油脂和蛋白组分,比较了不同取油方式对水飞蓟种仁油脂提取率和油品质量,以及种仁蛋白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的提油率显著高于水代法(P<0.05),也高于压榨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在油品质量方面,压榨法油品酸价最高,且蛋白热变性扫描曲线与原料相比存在第一个吸收峰丢失和第二个吸收峰左移的特征,表明提取过程对种仁蛋白结构破坏最强,水代法提油过程温和不仅对油品中VE保存较好,而且对蛋白空间结构影响较小,有利于油脂和蛋白组分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2.
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43.
基于BAC重组酶系统构建莱航鸡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航鸡重复的rDNA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为靶位点,利用BAC重组酶系统构建含人干扰素基因的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莱航鸡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获得关键材料。首先构建BAC-TDN筛选载体,然后构建pYLVS-GID表达载体。将BAC-TDN筛选载体和pYLVS-GID表达载体共转化至大肠杆菌NS3529中,通过其Cre重组酶的作用形成BAC-TDN-VS-GID质粒,采用归位内切酶I-SceⅠ切除pYLVS质粒骨架,利用接头LS使之环化,构建成莱航鸡大容量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BAC-TDN-GID。每次克隆均经酶切或PCR、测序等鉴定DNA片段的插入及插入方向。以该载体为材料的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将提高基因定点整合效率,解决外源基因不能稳定表达、安全性等部分问题,突破了DNA重复序列不能作为外源基因整合靶位点的禁区。  相似文献   
44.
甘蓝型油菜若干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3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单株产量、有效分枝部位高度、主轴花序长度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调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花序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都有显著的遗传相关性,两者都通过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对单株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也较显著,高产品种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效分枝部位高度;总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虽小,但它具有最大的直接表型通径系数,它通过主序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对单株产量产生了两个较大的间接作用;要获得3130kg/hm~2的产量,重点应具备果多、枝多的特征,总角果数不少于657个,有效分枝数不少于18个.  相似文献   
45.
本文应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温度和pH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酶用量为1.569%、酶解温度在47.7℃、酶解pH为4.75。响应的薏苡仁油提取率为10.948%。油脂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薏苡仁油的性质。  相似文献   
46.
丙酮酸羧化酶(PEP)是控制油菜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一个种子的含油量.本研究利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花油5号(H045)克隆了PEP基因片段,并与载体pBI121-B构建了反义PEP基因的种子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激光微束穿刺法将其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目前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47.
介绍月见草的利用简况,月见草油对皮肤的活性研制营养霜过程及系列产品等。  相似文献   
48.
干旱区尤其沙漠边缘地区的风沙与植被相互作用对塑造地表景观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库布齐沙漠南缘的油蒿灌丛地为研究区,开展了植被调查、风沙流观测和表层沉积物粒度采样测试,分析了顺风向植被盖度、风沙流结构与沉积物特征的沿程变化,探讨了风沙-植被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表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流与植被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使植物生长状况与地表蚀积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顺风向景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自上风向裸地过渡到均匀分布的新生油蒿和油蒿灌丛再至斑块状分布的灌丛沙堆,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先增大后减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沿程不断增加且在过渡时其增幅最大,输沙率与沉积物粒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并在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最大处出现最小值。在沙漠边缘剥蚀高原上,起初适量风沙堆积促进油蒿定植与生长,均匀分布的油蒿灌丛进一步促进沙物质堆积,但当堆积厚度超过油蒿耐沙埋深度时发生退化,灌丛出现斑块状分布且风沙流在丘间地处侵蚀。据此,可理解为剥蚀高原风沙区景观异质性是风沙与植被相互协同与抑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油酸(C18∶1)是双低菜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之一,合理的高油酸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提高油酸含量是双低油菜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我国高油酸油菜品种选育相关研究进展缓慢,高油酸菜籽油产业化进程急需提速。围绕高油酸油菜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国内外利用理化方法成功创建的油菜高油酸种质资源及其高油酸性状遗传模式;油菜高油酸性状的控制基因及其突变位点;世界上高油酸品种的培育以及我国高油酸品种的发展趋势;当前高油酸品种的不足及今后高油酸油菜品种的改良途径。为油菜育种工作者较全面地展示了国际上高油酸油菜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我国高油酸油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0.
印楝油对印楝素的增效作用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楝油对印楝素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和印楝种子石油醚抽提物和印楝种子植物油分别按1:10(m/m)混用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共毒系数分别为150.17和226.87,印楝素B和两者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00和242.18。印楝种子植物油对印楝素具有保护作用,在54℃下热贮7d,印楝油(甲醇:印楝油=9-1,v/v)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6%和50.86%;热贮14d,保护效果分别为26.72%和38.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