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广东省2000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62阀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104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5和宗谱8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为优势宗谱;宗谱4和12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14.4%和9.6%,为亚优势宗谱;其余的29个菌株,分别归属于其它10个宗谱,其中有5个宗谱是单菌株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性:遗传结构呈由北向南多样化的趋势;各个稻作区甚或亚区有其特异性的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也显示分明的生长季节特性:来源于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后者的遗传宗谱要比前者的复杂、多样。研究还表明,虽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2000年度与1998-1999年度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两者仍然具有良好的相承性和可比性。如何进一步验证和把握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所表现出的时空特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2.
选择来自广东佛冈县地处山林区远离稻田的一个普通野生稻生境中的25份野生稻样本,以国外多年生、一年生普通野生稻7份样本和广东地方栽培稻8个品种为对照进行种植观察,调查了21个形态生物学性状,对调查数据作方差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1个性状表现显著差异.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25份样本分为4类,各类与对照材料之间表现不同的遗传差异,说明该生境野生稻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从形态生物学和生育期观察,从中尚未发现一年生型、栽培型、粳型等变异类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 xinchangense Duan sp. nov.)。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南北绵延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44.
选择来自广东佛冈县地处山林区远离稻田的一个普通野生稻生境中的25份野生稻样本,以国外多年生、一年生普通野生稻7份样本和广东地方栽培稻8个品种为对照进行种植观察,调查了21个形态生物学性状,对调查数据作方差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1个性状表现显著差异。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25份样本分为4类,各类与对照材料之间表现不同的遗传差异,说明该生境野生稻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从形态生物学和生育期观察,从中尚未发现一年生型、栽培型、粳型等变异类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45.
为建立小叶兜兰的繁育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无菌播种的方法,辅以TTc生活力测定等方法,比较了小叶兜兰种子在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率,对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探讨种胚发育程度与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阶段对萌发的影响最大,授粉后255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90.71%),该阶段种子仍呈白色但微干燥,种胚刚发育至球形胚阶段,胚柄尚存。1/4MS和1/2MS为小叶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mg·L^-1的土豆汁对小叶兜兰的无菌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利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Orbitrap质谱(Q Exactive)的非标定量(Label-free)技术,对小麦抗病单基因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10和背景品种Taichung29叶片的蛋白质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经MASCOT软件搜库,在两个样品中共同鉴定到2 257个蛋白,其中有准确定量信息的蛋白共1 549个,含量变化大于2倍的差异蛋白有102个。对102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分析,发现他们多数定位于细胞基质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具备结合、催化等功能,主要参与代谢、细胞过程、应激等生物学进程,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甲硫氨酰氨肽酶、溶酶体-β-葡萄糖苷酶和铁蛋白等可能与小麦抗病单基因近等基因系Taichung 29*6/Yr10的抗病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纳豆枯草杆菌培养滤液(culture filtrate,CF)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离体回肠标本,分别记录肠平滑肌的正常收缩张力和收缩频率作为给药前对照,然后按累积剂量分别加入CF小剂量(每次0.2mL)、CF大剂量(每次0.5mL)、肉汤(每次0.5mL),给药间隔3min,共给药8次,并描记收缩曲线。观察不同剂量cF对肠平滑肌的作用。另取肠段按毛果芸香碱、CF或阿托品、再毛果芸香碱的顺序给药,观察CF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结果CF小剂量组在累积给药达1.6mL时,CF大剂量组在累积给药达3.5mL和4.0mL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下降,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F小剂量组在累积给药达1.2、1.4、1.6mL时,CF大剂量组在累积给药达4.0mL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频率明显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各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F或阿托品可明显对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的增加(P〈0.05或P〈0.01),同时CF还能使其收缩频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纳豆枯草杆菌CF能明显抑制兔离体肠平滑肌蠕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M胆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8.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广金钱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条件下广金钱草的株高、地径、种子产量、药材干重及夏佛塔苷含量。结果表明:施肥组生长状况及产量与不施肥组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施钾肥30g·m-2的广金钱草株高及药材干重最高,分别为174.04cm、94.50g;单施氮肥40g·m-2地径最粗,达到16.79mm;施氮、磷肥各80g·m-2,钾肥30g·m-2种子产量最高,增产率达到179.30%;施氮肥40g·m-2,磷肥80g·m-2,钾肥80g·m-2夏佛塔苷含量最高,达到0.175%。由此可知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够促进广金钱草的生长并提高产量,同时影响夏佛塔苷的积累。以株高、地径、种子产量、药材干重、夏佛塔苷含量为评价标准。根据氮磷钾肥料多元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得出氮最佳施肥量:42.4~64.5g·m-2,磷:49.5~59.0g·m-2,钾:30.0~41.0g·m-2。氮磷钾最佳施肥组合为N∶P∶K=5.4∶5.5∶3.7。  相似文献   
49.
利用微局域机械力刺激,快速实时观察机械力引起的细胞间钙波传递,系统地研究了BV-2小胶质细胞间钙通讯机制.结果表明,在细胞种植密度较小且彼此未接触的情况下,旁分泌途径可介导BV-2小胶质细胞间钙波传递.在细胞密度较大且相互接触的情况下,旁分泌和间隙连接两种途径可共同介导胞间钙波传递.更为有趣的是,在体外发现BV-2小胶质细胞间存在通道纳米管类似物连接,也可介导小胶质细胞间钙波传递.综上所述,小胶质细胞间钙波传递可通过旁分泌、间隙连接和通道纳米管类似物连接三种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5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的挥发物成分有10种,F2代及BC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6种。(2)月桂烯是尾叶紫薇与杂交子代共有的挥发物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在亲本及各世代中均不高,分别为0.69%(W1)、3.16%(F1)、0.51%(F2)、0.75%(BC1)。(3)亲本及子代的香气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尾叶紫薇、‘多花粉’与杂交子代(F1、F2、BC1)具有较高相对百分含量的挥发物成分分别为异香叶醇(26.21%)、1,1-二甲基-3-亚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0.34%)、α-法尼烯(11.37%)、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4.67%)及反-α-香柠檬烯(16.19%)。(4)尾叶紫薇、‘多花粉’与F1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脂氧合酶途径的脂肪酸衍生物,F2及BC1子代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紫薇香气成分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