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饱和转移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山莨菪碱对重组鼠脑(Ba~++K~+)-ATP酶旋转运动的影响.从鼠脑纯化的(Na~++K~+)-ATP酶经马来酰亚胺自旋探针标记,再重组于大豆磷脂脂质体.结果表明,(Na~++K~+)-ATP酶旋转相关时间为6—12微秒左右,山莨菪碱加速重组后的(Na~++K~+)-ATP酶的旋转运动.Arrhcnius图示出在10℃左右出现—明显折点,关于山莨菪碱抑制重组(Na~++K~+)-ATP酶活性与增加酶蛋白的旋转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采用碱性磷酸酶(ALP)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在高压氧条件下小鼠肺毛细血管ALP活性的分布、活性强度与超微结构改变之间的联系,并用计算机图像定量测量方法对酶活性变化进行了21个参数的定量分析。文中介绍了多参数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3.
南药立体经营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化的南药立体经营模式,本试验选用适宜南方种植的4种药用植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已有的杉木林下,构建4种林药立体经营模式,分别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艾纳香模式(Blumea balsamifera)(简称SMA)、杉木+梅叶冬青+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模式(简称SMG),杉木+梅叶冬青+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模式(简称SMC),杉木+梅叶冬青模式(SM)),以杉木纯林(简称CK)为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内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式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纯林)相比,4种林药模式下的土壤容重均显著下降,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0~20 cm土层各模式土壤容重降幅分别为:模式SMA13.4%、模式SMG 14.1%、模式SMC 20.8%和模式SM 22.3%、;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各处理降幅为7.0%~15.5%。各模式土壤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显著提高(P<0.05),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均是以模式SM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54.9%、100.1%、88.6%、44.9%和36.8%;20~40 cm土层,均以模式SMG最大,分别是对照的61.5%、67.6%、69.7%、43.4%和44.0%。(2)0~20 cm土层pH呈下降趋势,降幅0.7%~6.2%,20~40 cm土层中各处理pH差异较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除全钾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各模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和镁以及阳离子交换量均以模式SMC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79.7%、69.5%、30.3%、91.4%、279.4%、166.1%、91.6%、677.0%和70.3%。全钾含量以模式SMG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6.9%。(3)各处理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与对照相比,各模式土壤的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模式SMC活性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7倍和1.6倍,蔗糖酶活性各模式皆低于对照,降幅59.3%~69.4%;酸性磷酸酶活性模式SMA最高,比对照提高78.7%。20~40 cm土层中,各模式及对照间仅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南药立体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综合排序为,模式SMC(2.811)>模式SMG(1.293)>模式SMA(0.111)>模式SM(-1.544)>CK(-2.671)。  相似文献   
44.
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对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柚木人工林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揭阳14~16年生不同林分密度(650、900、1 050、1 200和1 450 株·hm-2)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植被的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和20~40 cm土样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来评价不同林分密度下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盖度整体表现出降低趋势,草本优势物种由阳生性到中生性,逐渐向阴生性的过渡,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同密度下,表层土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下层土,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理化性质整体呈现出先改善后退化的变化过程,不同林分密度间柚木人工林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速效K、速效P、全P、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等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基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是:1 050 株·hm-2(4.82)、900 株·hm-2(1.58)、650 株·hm-2(-1.30)、1 200 株·hm-2(-1.81)、1 450 株·hm-2(-3.29)。因此,说明适宜的林分密度(1 050 株·hm-2)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在柚木人工林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林分的密度。  相似文献   
45.
朱光玉  吕勇  林辉  石军南  张江 《生态学报》2010,30(21):5862-5867
地位指数法是当前立地质量评价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评定方法。在同一立地上,实现不同树种地位指数之间的转换,建立地位指数互导模型有助于立地质量的评定.譬如,在某一立地上现时生长着马尾松,欲知在马尾松被采伐后营造杉木林的生长潜力,这时就可利用上层木树种间地位指数的关系进行立地质量评定。以雪峰山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配对样地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的常规线性模型、对偶回归模型和度量误差线性模型,从建模精度和模型适用性检验两方面,对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精度均比较高,模型效果差异不明显,其中,常规线性模型、度量误差模型和对偶回归模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39%、5.39%和5.54%。由于杉木地位指数和马尾松地位指数均存在度量误差,因此,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和对偶回归模型比常规线性模型更适宜,这是因为,前两种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可以存在度量误差的,而后者的因变量是没有度量误差的。此外,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的相对误差比对偶回归模型的要小,所以,3种线性模型中,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最优。研究结果实现了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地位指数和马尾松地位指数的互导,为不同树种间的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记述了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 chrysippus(Linnaeus)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饲养的方法.该蝶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全年发生、世代重叠,1年发生15代左右,完成1个世代冬季需29~37d,夏季14~18d.成虫抗逆性与生命力强,耐高温,嗜食的寄主植物有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和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L).金斑蝶色彩艳丽、飞翔姿态缓慢优美,宜在生态蝴蝶园与喜庆等场合放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金斑蝶规模化饲养成功的关键,而幼虫饲养是它规模化饲养的重要环节.成虫卵散生,幼虫5龄,初孵幼虫宜室外套网袋饲养,5龄后期用塑料盆室内饲养并使之化蛹于盆盖上,将盆盖挂入羽化室内,通过空调和喷雾装置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0~80%,使蛹能正常发育和羽化.  相似文献   
47.
蜂毒素分子的改造及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保留有抗菌活性而降低溶血作用的蜂毒素,对蜂毒素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改造。将第5位的Val变为Arg,第15位Ala变为Arg,删除了第16位的Leu。用PCR技术获得了改造后的蜂毒素基因,将其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Za-A-MEA。该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甲醇诱导下表达,发酵上清液经抑菌活性、溶血活性测定及亲和层析纯化,结果表明,蜂毒素基因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经改造后表达的蜂毒素保留了抗菌活性且溶血活性显著降低,经纯化后用Bradford法测定表达蜂毒素的含量约为0.29mg/ml。  相似文献   
48.
鹅掌楸苗期动态生命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了鹅掌楸在苗圃播种后的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根据定期观察数据编制了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出苗率都很低(1.64%~3.05%),比其各自的饱满种子率低得多;天然种源的出苗率高于栽培的种源,但前者的出苗数占饱满种子数的比例却低于后者。至一个生长季以后,幼苗存活率仅占出苗数的16%~27%,而黄山种源与庐山种源的交配后代则高达60%,明显地高于其亲本和其它种源。种子大小对于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没有直接影响。最后讨论了遗传因素和生存环境对幼苗存活的影响,并认为种子和幼苗适合度低是鹅掌楸致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蚊虫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炳辉  徐岑南 《遗传》1979,1(4):29-30
研究蚊虫的染色体,对于开展蚊虫的遗传 防治、种群分类及研究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 性的机制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蚊虫又是研 究细胞分裂的很好动物。目前所研究过的各种 蚊虫的染色体数都是三对(2n=6),蚊虫的辜 丸和卵巢可显示分裂图型,幼虫唾液腺染色体 大而明显,由于每个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量少, 因而容易展开,这些都是研究观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0.
对蜂毒素基因进行改造后,通过PCR方法获得新蜂毒素基因(ME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a—A,而后将重组表达载体pPICZa-A-MEA转化GS115,筛选获得重组酵母菌.对GS115-ME经甲醇诱导表达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对改造的蜂毒素进行了溶血活性、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蜂毒素基因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经改造的蜂毒素在保留了抗菌活性的同时溶血活性降低20倍左右,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