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境温度和体内储备物水平被认为是鸟类在静止状态下能量利用的重要调节因子(夜间体重降低).然而,以往的研究没有把环境温度和体内储备物对夜间能量维持加以明确的区分.为了研究环境温度是否是为煤山雀(Periparus ater)夜间体重调节的直接因子,在自由取食条件下,实验室控制日-日和日-夜环境温度.温度变化模拟西班牙中部地中海山区秋季日-夜温度的变化.夜间体重取决于黄昏时的体重以及前一天体重的增加值.当前一日白天煤山雀体重增加最大时,记录夜间体重最大降低的比率.然而,环境温度的不可预见性没有影响煤山雀夜间体重降低,可以解释煤山雀内在的生理能量平衡.这些结果提示,当一些环境因子如温度变得不可预见时,鸟类在狭小范围内保持体内储备物  相似文献   
42.
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世豪  巩婷  朱平 《菌物学报》2011,30(4):636-643
研究了1株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F62的活性代谢产物,经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真菌属于杂色曲霉。将F62菌株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在室温(约25℃)下静置培养45d,经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可鉴定出其结构分别为Alantrypinone(1)、洛伐他汀(2)、甲酯型莫纳克林K(3)、土曲霉酮(4)、土震素B(5)和麦角甾醇(6)。化合物1系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3的碳谱数据进行报道。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4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43.
杂色鲍齿舌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鲍的消化生理学、鲍的齿舌形态构造与鲍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石蜡切片、Harris苏木素-伊红染色,光学显微技术及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较全面地观察研究了杂色鲍的物理消化器官-齿舌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大龄幼鲍”和“成鲍”的齿舌齿式为:∞+5+1+5+∞,即齿舌由1列中央齿,每边5列侧齿和不定数的缘齿构成。随着鲍龄的增加,齿舌的长带状的基本形态保持不变,但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长度的增加是由其齿舌横排数目的增加,舌齿大小的扩大及邻近横排舌齿的间距的增加造成;齿舌宽度的增加是由其舌齿宽度的扩宽,第3到第5侧齿的定期增加,缘齿数目的稳定线性增加造成。  相似文献   
44.
海洋真菌杂色曲霉F62丁内酯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婷  董世豪  朱平 《菌物学报》2014,33(3):706-712
为了深入研究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大米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中共得到6个丁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丁内酯Ⅰ(1)、丁内酯Ⅱ(2)、丁内酯Ⅲ(3)、丁内酯Ⅳ(4)、丁内酯Ⅶ(5)、Aspernolides A(6),其中化合物1在10μmol/L时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为8.73μmol/L。  相似文献   
45.
色曲霉素(ST)是一种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已报道的检测ST的技术有TLC、HPLC、ELISA以及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技术。初步探索了酶生物传感器三电极系统对ST的电化学分析。在实验中,应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识别元件ADTZ的固定化基质和传感器的电子传递体构建了Au工作电极,对ST进行CV和DPV分析,结果表明:ST在-600mV位置有一明显的特征还原峰电位,线性检测范围是8.32×10-5~6656×10-5mg/mL,检测下限为8.32×10-5mg/mL,响应时间10s,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杂色鲍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的胚胎发育分为个阶段共32个发育期,其中,卵裂阶段有13个时期:受精期、第1极体放出期、第2极体放出期、2细胞分裂早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128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胚胎发育阶段有4个时期:原肠期、担轮幼体早期、担轮幼体晚期和担轮幼体孵化瞬期、胚后发育阶段有13个时期:担轮幼体期、面盘幼虫早期、面盘幼体中期、面盘幼体后期、匍匐幼体中期、铺匐幼体后期、围口壳幼体早期、围口壳幼体中期、围口壳幼体后期、上足分化幼体早期、上足分化幼体中期和上足分化幼体后期。幼鲍阶段有2个时期:第1呼吸孔出现早期,和1呼吸孔出现,须适宜水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孵化期相应缩短,在水温18-34℃条件下,受精卵不同程度都能孵化,但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则有很大差别。在水温18℃时,鲍卵从受精至开始孵化需经历11hr32min,孵化率占2.5‰,平均孵化期为26hr15min,孵化速率为0.0381,周限增长率为1.0010/hr;而在水温22℃条件下,经过7hr30min才开始孵化,平均孵化期为23hr5min,孵化速率为0.0415,周限增长率为1.0202/hr。鲍卵受精后,在水温为23.7-28.5℃、盐度为32.8‰-34.5‰(比重10223-1.0229)的条件下,只需经23-24d能发育为幼鲍(为第一个呼吸孔出现期)。  相似文献   
47.
2009年3-7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悬挂人工巢箱,对大山雀(Parus major)和褐头山雀(P.montanus;)的繁殖进行比较研究.野外共悬挂100个巢箱,其中19巢(19.0%)被大山雀、11巢(11.0%)被褐头山雀进驻,总利用率为30.0%.同域繁殖的大山雀和褐头山雀在窝卵数、孵化期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山雀的窝卵数(8.21枚±0.25枚,n=19)极显著大于褐头山雀(6.18枚±0.23枚,n=11),而褐头山雀的孵化期(14.22d±0.44d,n=10)极显著长于大山雀(13.17 d±O.83 d,n=12).两者在卵重、卵大小、出雏数、雏鸟出飞数上无显著差异(P>0.05).大山雀的繁殖成功率(27.0%)和营巢成效(63.2%)均显著低于褐头山雀(54.5%和100%)(P<0.01).表明大山雀可能采取高产卵数、低存活率的繁殖对策,而褐头山雀的繁殖策略则可能为低产卵数、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8.
闫云君  李晓宇 《生态学报》2005,25(12):3127-3132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杂色特维摇蚊(Tvetenia discoloripes Goetghebuer)和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 Lehmann)的生活史均为1年1代.杂色特维摇蚊种群现存量在1年中出现1次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出现3次.采用龄期频率法(1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杂色特维摇蚊,120.3058g/(m2·a),P/B为10.5;波特真开氏摇蚊,17.7554g/(m2·a),P/B为11.4.两种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在时间上重叠程度较大,比例相似性系数达0.63,重叠现象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杂色特维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95.81%,0.52%和3.67%;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2.38%和10.06%;波特真开氏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3.48%,0.68%和5.84%,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1.71%,2.97%和15.32%.  相似文献   
49.
2017和2018年每年的4至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巢箱中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共悬挂100个巢箱,两年共计招引到15巢黑冠山雀。此外,还记录到4个自然巢,分别位于干枯的糙皮桦(Betula utilise)树洞(1巢)、土坡的缝隙(1巢)和路边水泥护坡的出水管中(2巢)。黑冠山雀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内壁为兽毛夹杂少量绒羽,外壁为草茎须根和苔藓。5月中下旬为黑冠山雀的产卵高峰期,清晨产卵,日产1枚,产下最后1枚卵后开始孵卵。平均窝卵数为6枚(4 ~ 7 枚,n = 15),平均卵重(1.12 ± 0.02)g,卵长径(15.30 ± 0.10)mm,卵短径(12.09 ± 0.11)mm(n = 86)。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为15 d(14 ~ 16 d,n = 5)。产卵期,雌鸟离巢时有用巢材盖卵的行为,开始孵卵后则不再盖卵。双亲共同育雏,育雏期为16 d和17 d(n = 2)。所记录的18巢黑冠山雀的繁殖成功率为83.3%,人工巢箱(15巢)中繁殖成功率为86.7%,巢捕食者主要为鼠类。  相似文献   
50.
康炘冬 《化石》2006,(4):34-34
岛类为了争食可以从“大嘴”变成“小嘴”。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鸟类的研究证实,激发达尔文产生进化论思想的鸟类仍在进化中。这一研究成果也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公布了这个研究成果。■大喙变小喙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