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张芳 《生物学通报》2010,45(12):39-40
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其内容涉及的大多是一些"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性实验,如果直接将这些实验告诉学生,比较枯燥、抽象,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缺少直观认识。因此,理解和接受起来有些难度,而且又会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上来,体现不了新课改的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利用橡皮泥等建构模型以及和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为了得到较高质量的胆木基因组DNA,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茜草科植物。本研究采用DX8Trial软件分别对PVP、β-巯基乙醇、Na Cl、CTAB、EDTA等胆木DNA提取因素进行设计,同时加入醋酸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胆木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到6种茜草科植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得出最优提取方案为5%PVP、3.25%β-巯基乙醇、4.24%NaCl、2%CTAB、3%EDTA,提取过程中加入75%乙醇720μL以及醋酸钠90μL,该方案同时也适用于6种茜草科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响应面法的应用为胆木植物DNA提取提供了依据,为其分子生药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概念图已成为各种教育背景下的学习工具,通过概念图可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对知识的理解。本文初步探讨了概念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4.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草丛、灌丛、次生林和原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分0~10、10~20、20~30 cm等3层获取群落活细根(直径≤2 mm),分析其生物量、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恢复阶段细根生物量为194.63~255.19g·m-2,集中分布在0~10 cm表层土壤中,占0~30 cm土层总生物量60%以上,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不同恢复阶段差异显著,随着植被由草丛向原生林正向恢复而逐渐降低;超过66%的根长和64%的根面积分布在0~10 cm表层土壤中,多数细根根长和根面积均在0~0.5 mm和0.5~1 mm径级,这两级根长和根面积占其总量的87%和72%以上.冗余分析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细根特征与土壤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和全氮对细根特征影响较大.这是植物长期适应生境条件形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5.
强化生物除磷(EBPR)被认为是一种最经济、可持续的污水除磷工艺。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系统中聚糖菌的大量繁殖会使除磷工艺性能变差或完全失败。介绍了聚糖菌的代谢机理和影响聚糖菌与聚磷菌之间竞争的因素(如进水基质、P/C、pH值、温度和泥龄等),便于更好地理解聚糖菌的特性,从而实现提高生物除磷系统运行的性能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体外培养的牛耳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吴健  张芳 《生物技术》2004,14(6):14-17
通过细胞体外培养,对牛耳成纤维细胞的周期分布进行了研究。不同代数的细胞在生长至70-85%汇合和血清饥饿72h两种状态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差异。对于体外培养的第8代细胞,生长至50-60%、70-85%和完全汇合时,细胞周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培养时间对血清饥饿培养和正常培养至充分汇合时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代数及培养方法不会明显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但同代细胞因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胞周期分布会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
用1959年全国海洋普查中网浮游动物标本,分析渤海水母类,枝角类,糠虾,毛虾和幼虫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水母类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冬季出现的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八斑芮氏水母;夏季种类较多,优势种为半球杯水母和嵊山多胃水母等,鸟喙尖头蚤为近岸高温低盐种,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数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箭虫是海主要肉食性种类之一,其数量高峰期出现在9月份,长住囊虫的季节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第1次数量高峰出现在5月份,第2次数量高峰出现在8月份。该种大部分时间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渤海出现的糠虾有长额刺糠虾和漂浮囊糠虾,其中长额否则糠虾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春,夏秋,各有一个数量高峰;漂浮囊糠虾在秋末数量明显增加,这两种糠虾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三叶针尾涟虫属于低温种类,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细长脚绒属夏季高温种,在6,7月份数量较高,该种的分布受盐度影响比较大,主要出现在受黄海海流影响的谪盐水域,数量较大的幼虫有桡足类的六肢幼体,多毛类海稚虫科的幼体,以壳类幼体和腹足类幼体,其中桡足类六肢幼体和海稚虫科的幼体在5月份出现较多,腹足类幼体在6.7月份数量较高,双壳类幼体在8月份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48.
王肖颖  张芳  李娟英  林凌  高源  何剑锋 《生态学报》2014,34(8):2076-2084
对2012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的挪威海和格陵兰海两个断面的光合色素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级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分析软件(CHEMTAX)获得了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叶绿素a的贡献,进而得到该海域表层和次表层(30 m)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表层总叶绿素a的浓度为23.59 ng/L,低于次表层的30.38 ng/L,其中浮游植物根据粒径划分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由高到低依次是微型浮游植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植物。该海域同时存在葱绿叶绿素(Prasino)、墨角藻黄素(Fuco)、别藻黄素(Allo)、多甲藻素(Perid)、玉米黄素(Zea)、19-丁墨甲藻黄素(19’BF)和19-六已墨甲藻黄素(19’HF)等色素,其浓度和分布与温盐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粒径浮游植物色素组成显示,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中以S型定鞭藻(28%)、N型定鞭藻(21%)、硅藻(18%)和青绿藻(12%)占优;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为S型定鞭藻(53%)、N型定鞭藻(20%)和硅藻(12%);而小型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为硅藻(63%)和甲藻(17%)。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腺病毒介导的Her2基因RNAi栽体.方法:构建含有Her2基因片断的siRNA质粒Her2-pSuppressor,通过特异性酶切将目的基因与穿梭载体pshuttle相连,再通过特异性酶切位点将目的片断与腺病毒DNA相连,并用PCR和酶切鉴定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获得重组腺病毒DNA.以Pac 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包装含有腺病毒E1的HEK293细胞.以软琼脂平板上的空斑数量计算重组腺病毒的的滴度.结果:Xba Ⅰ Mlu Ⅰ双酶切鉴定Her2a-RNAi/pShuttle和Her2b.RNAi/pShuttle阳性重组子获得304bp的目的片段,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Her2a-RNAi和Adeno-Her2b-RNAi经PCR扩增出同样大小片断,经线性化后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观察到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达1.2× 108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Adeno-Her2-RNAi,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由BoHV-1感染引起,我国对该病的防控尚缺乏商品化标记疫苗,本实验室前期成功研制了BoHV-1 gG~-/tk~-基因缺失疫苗,并通过将BoHV-1和Bo HV-插入BoHV-1 gG~-/tk~-的tk位置,构建了重组病毒BoHV-1 gG~-/tk~-/g D+和BoHV-1 gG~-/tk~-/g D5+。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该重组病毒在兔体内5的免疫原性最好的糖蛋白g D的胞外区序列分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及对BoHV-1保护力和Bo HV-5的交叉保护力,以期开发出更为有效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标记疫苗。【方法】选用30只日本大耳白兔并随机分成6组,鼻腔接种和攻毒。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量和鼻腔排毒检测进行安全性评估。接种28 d后分别使用wt BoHV-1和wt Bo HV-5对兔体进行攻击,并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量、鼻腔排毒、病理组织学和组织病毒的分离鉴定进行保护力研究。使用间接ELISA、中和实验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水平对重组病毒免疫原性进行评估。【结果】接种BoHV-1 gG~-/tk~-/g D+和BoHV-1 gG~-/tk~-/g D5+后兔体均未出现显著临床症状,无鼻腔排毒现象,并且肺组织未分离到病毒;BoHV-1 gG~-/tk~-接种组有一只兔肺组织分离到病毒。攻毒后,BoHV-1 gG~-/tk~-/g D+和BoHV-1 gG~-/tk~-/g D5+可以减少临床症状、鼻腔排毒并维持正常肺组织形态,表现为对BoHV-1的保护力以及Bo HV-5的交叉保护力提高。与BoHV-1 gG~-/tk~-相比,BoHV-1 gG~-/tk~-/g D+和BoHV-1 gG~-/tk~-/g D5+免疫诱导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ELISA抗体以及PBMC增殖。【结论】BoHV-1 gG~-/tk~-/g D+和BoHV-1gG~-/tk~-/g D5+安全性良好,同时,与BoHV-1 gG~-/tk~-相比,免疫原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