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陕西牛背梁保护区兽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有55种,隶属于6目26科,其中,古北界种16种,东洋界种25种,广布种14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兽类总数的29%、45%和26%,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二级9种,从动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点看,牛背梁区的兽医共系表现为东界种植稍多于古北界种的过渡特征,在生态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三个不同垂直分布带。  相似文献   
42.
本文将丙铜湿润的褐藻酸与乙酐反应,制备了乙酰褐藻酸,可以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相同的催化剂量下,乙酰褐藻酸的产率随反应时间加长而提高;当反应时间相同时,其产率随催化剂用量加大而提高。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乙酰褐藻酸的[η]无明显差异。本文用红外光谱对乙酰褐藻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3.
巩会生 《四川动物》1992,11(3):40-40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我国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吴家炎等(1990)对羚牛的骨骼进行了解剖,认为羚牛腓骨只保留近端,骨远端体消失,近端即腓骨头与胫骨外髁愈合,远端形  相似文献   
44.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巩会生  杨兴中 《四川动物》1997,16(3):118-126
1981-1996年经野外采集与鉴定,确定佛坪自然保护区已知鸟类211种,隶属于15目40科。其中东洋界种77种,古北界种96种,广布种38种,分别占鸟类总数的37%,45%和18%,呈古北界种稍多于东洋界种的区系特征;在鸟种组成上留鸟114种,夏侯鸟59种,冬候鸟5种,旅鸟33种,分别占鸟类总数的54%,28%,2%和16%,因而鸟类主要由留鸟和夏候鸟组成;与生态适应变幅相关,随季节的变化鸟类分布与迁移变化较大;对2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与数量统计显示,保护区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资源宝库,尤其是雉科为鸟类中的优势种资源。  相似文献   
45.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10~5—5.39×10~7个/m L之间,二者丰度随水深的增加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水平分布趋势不明显。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与温度、p H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活性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海域细菌和病毒数量受到上述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分析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相互关系发现,VBR(Virus to bacteria ratio)平均32.23,最小值位于S11站位25m层,最大值则位于S7站位75m层,分别为4.80和264.63,VBR值小于100的站位占到调查站位总数的95.6%。VBR值除与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0.05),说明该海区细菌是病毒的主要寄主,病毒可能主要是以噬菌体的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46.
铜绿丽金龟对不同光谱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月丽  武予清  李彤  巩中军  段云  苗进  郭予元 《昆虫学报》2015,58(10):1146-1150
【目的】旨在获得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敏感的波谱范围及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室内行为学的方法,测试了在波长为340~610 nm的14个单色光刺激下铜绿丽金龟的趋、避光行为反应,并计算趋、避光反应率曲线。【结果】观测显示,各单色光均能引起铜绿丽金龟产生一定的趋、避光反应,其雌雄虫的趋光敏感光区位于紫外光(405 nm)、蓝光(460 nm)和绿光区(505和570 nm),性别对趋光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仅存在于趋光反应率曲线波峰的大小,而对波峰的位置没有影响。铜绿丽金龟的避光行为反应,在雌雄之间无明显的性别分化,其避光敏感光谱为紫外光(380 nm)、蓝光(440 nm)和绿光区(492和505 nm)。【结论】铜绿丽金龟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存在差异,性别对其光谱行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铜绿丽金龟光视觉的深入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利用其趋光性对该金龟甲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WUSCHE-相关同源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 WOX)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干细胞分化调控、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马铃薯WOX基因家族鉴定与功能研究,将为马铃薯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资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拟南芥、番茄、烟草和水稻WOX蛋白序列,利用HMMER 3.0和BLASTP鉴定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使用MCScanX软件分析WOX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种内及种间的共线性,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ExPASy、GSDS等软件分析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motif、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基于PGSC数据库中马铃薯转录组数据,分析StWOXs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可能参与离体再生过程的StWOX5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具有不同离体再生能力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得到11个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分为WUS、中间和古老共3个进化分支,不同分支中StWOXs基因...  相似文献   
48.
杨文杰  巩前文  林震 《生态学报》2021,41(15):6051-6063
生态涵养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北京市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基于改进的生态资产估算模型,获得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资产时空分布格局,基于栅格尺度数据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检验了生态资产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涵养区4期生态资产呈先快速增长后缓慢降低的趋势,森林生态系统积累生态资产价值占比长期保持在70%以上,是生态涵养保护的重要支撑,但2015年其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2)气候变化中年均降雨量对生态资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年均气温的升高对低分位水平下的生态资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高分位水平的生态资产有正向推动作用;人为干扰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对生态资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像元单位空间人口的增加对生态资产有阻滞作用;像元单位空间GDP的增加对生态资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陡坡地和斜坡地的生态资产均在每年360亿元以上,远高于其他坡度的生态资产;南坡面积占比最大,其生态资产积累最高,东北坡次之;低山丘陵地带占比高达71.45%,生态资产的年均值远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49.
生态源地与廊道识别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环节,以往研究较多关注物种迁移和扩散最优路径的选择,忽略了物种对路径选择的随机性,致使其结论未能客观地反映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以衡阳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InVEST模型生境质量分析模块结合Circuitscape 4.0筛选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继而通过Linkage Mapper评估相关生态要素重要性及连通性,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划定生态修复优先区域。结果表明: 研究区生态源地共有85处,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少量为坑塘和滩地,主要分布在蒸湘区西南部、雁峰区西部、珠晖区东北部和中南部,总面积为11.8 km2,其中,中心度大于100的生态源地有60处,占比70.6%。生态廊道有217条,潜在生态廊道有5条,主要由林地组成,其中,灌木林和疏林地比例最高,重要性较高的廊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清除障碍点后,区域连通性得到明显改善,幅度最高为54.9%。根据累计电流值的提升程度,将生态修复优先区域分为3级:高级区主要涵盖4.3 km2的障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蒸湘区西南部、珠晖区东北部和中南部;中级区以夹点区域和中心度小于100的生态源地为主,面积为12.9 km2,主要分布在蒸湘区中部、珠晖区东北部和中南部;低级区包括51.8 km2的剩余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珠晖区中南部。本研究通过耦合InVEST模型生境质量分析模块和电路理论构建了面向生物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可为生物保护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给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低温暴露死亡率和冷识别温度(80%死亡率时的温度)等昆虫耐寒性指标评价低温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该虫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各发育阶段的SCP变化范围为-27.10~-12.23℃,SCP为1龄若蚜>2龄若蚜>有翅孤雌成蚜>无翅孤雌成蚜>4龄若蚜>3龄若蚜,其中1龄和2龄若蚜的SCP均显著高于3龄和4龄的SCP(P<0.01),3龄和4龄若蚜的SCP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翅孤雌成蚜与其它发育阶段蚜虫的SC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虫态的低温存活率和冷识别温度分析表明,在-10~-8℃不同低温下,荻草谷网蚜1龄若蚜低温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初羽化有翅成蚜的低温存活率(P<0.05),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的冷识别温度分别为-8.5℃和-7.9℃;两种虫态在0℃经过4 h冷驯化后,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在2 h的存活率提升最高,分别为62%和64%,均显著高于无冷驯化的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荻草谷网蚜具有极强的耐低温适应能力,结合河南新乡近5年冬季极端低温数据,本文推测该虫能在冬季极端低温高于其冷识别温度的年份在当地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