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烟粉虱在七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参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恒温25℃下,组建了烟粉虱在黄瓜、茄子、番茄、烟草、辣椒、甘蓝和菜豆等7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各寄主植物上以1,2龄若虫和成虫死亡率最高,3龄和伪蛹期死亡较少甚至不死亡;各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在0.2445~0.3424之间,以番茄上的rm最大,菜豆上的rm最小。讨论了烟粉虱的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害虫。其种群消长受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和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菜蛾也是抗药性最强的害虫,几乎对所有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针对小菜蛾的生活习性和抗药性,统一规范了田间种群系统调查和抗药性监测方法,为其种群动态及抗药性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3.
谷氨酸门控的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s, GluCls)或抑制性谷氨酸受体(inhibitory glutamate receptor, IGluR)是阿维菌素类药剂(avermectins)主要的作用靶标, 目前人们对于昆虫的IGluR知之甚少。本实验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IGluR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中双链RNA(dsRNA)的最佳注射量分别为50.6 nL和71.3 nL。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结果表明, 2龄和3龄幼虫在注射dsRNA 36 h和24 h后IGluR基因的转录后水平分别下降了32.67%和49.30%。幼虫发生RNA干扰后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 注射了IGluR dsRNA的幼虫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结果说明, 小菜蛾IGluR是阿维菌素的潜在靶标之一, 为进一步阐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靶标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烟粉虱B型和Q型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20年来,烟粉虱B型传入世界各地并暴发成灾,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入侵害虫; 烟粉虱Q型则是近几年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的入侵生物型,目前已传入许多国家并造成一定危害。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烟粉虱B型和Q型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引物H16对烟粉虱B型不同种群扩增的特异带,能有效区分烟粉虱B型和Q型、浙江非B/Q型种群;(2)烟粉虱Q型种群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比烟粉虱B型的要高;(3)我国烟粉虱Q型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可能性比来自中东地区的可能性要大。另外,聚类分析结果提示,RAPD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烟粉虱不同生物型,但可能不适用于生物型之间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45.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外来入侵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化学药剂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手段。为了实现对烟粉虱成虫防治用药的科学快速筛选,本文拟研究并优化联苯菊酯对烟粉虱毒力的快速测定技术。【方法】优化了一种烟粉虱成虫对联苯菊酯敏感度的毒力测定方法——玻璃管药膜法。具体方法是:在玻璃指形管的底部1/3处均匀涂抹配制好的一定浓度的杀虫药液,晾干后引入烟粉虱成虫,根据药剂作用特性确定合适的时间来观察试虫的死亡情况。应用该方法测定了联苯菊酯对室内饲养的烟粉虱成虫进行快速毒力测定,确定药剂的诊断剂量,最后检测了制作的玻璃管药膜放置于不同条件下对烟粉虱的检测灵敏度。【结果】优化的玻璃管药膜法测定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快速测定化学药剂对田间烟粉虱成虫的毒力;4°C条件下避光存放制作的药膜玻璃管一个月后,仍可以保持其稳定的检测灵敏性。【结论】本研究中优化的玻璃管药膜法,操作及测定方法简便快速,试虫需要量少,1/3玻璃管内部涂药还可减少试验的用药量,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具有飞行能力的昆虫毒力测定试验中,为田间害虫的科学选药提供一种快速测定手段。  相似文献   
46.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吴青君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昆虫知识》2005,42(1):11-14,F002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最早发生于北美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园艺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早在1996年,西花蓟马就被我国农业部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潜在的危险性害虫,2003年夏季西花蓟马在北京部分保护地首次发现。该文从分布及危害、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4个方面对该害虫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研究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高抗Cry1Ac种群DBM1Ac-R(抗性倍数大于1000)及敏感种群DBM1Ac-S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特征情况,组建了两种群的生命表,并对其适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M1Ac-R的产卵量、卵历期、孵化率和化蛹率、蛹重及雌雄比(♀:♂),均显著低于DBM1Ac-S。DBM1Ac-R相对于DBM1Ac-S的相对适合度为0.5762,表明Cry1Ac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48.
2009—2010连续两年,对山西省十字花科甘蓝、萝卜和杂草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对11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受特殊气候条件影响,山西省2009与2010年的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不太一致。2009年,田间始见小菜蛾成蛾为4月1日,虫口总量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下旬出现一大一小2个发生高峰,秋茬作物上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第一代小菜蛾卵始见期为5月8日,第一代茧始见期为5月18日,卵总量和若虫总量分别在5月13日和9月1日、5月23日和9月16日各出现2个发生高峰。2010年,田间始见小菜蛾成蛾为3月15日,虫口总量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上旬、10月中旬出现3个大小不一的发生高峰;第一代卵始见期为5月26日,第一代茧始见期为6月5日,卵总量和若虫总量分别在5月15日和9月25日、6月15日和10月10日各出现2个发生高峰。两年调查结果,蔬菜上的小菜蛾发生量均高于杂草。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5%氟虫氰悬浮剂和5%茚虫威乳油等11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的触杀毒性最高,LD50为0.01μg/头;10%溴虫腈水乳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5%氟虫氰悬浮剂的触杀毒性次之,LD50分别为0.34、0.28和0.10μg/头;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97%巴丹可湿性粉剂的触杀毒性最差,LD50分别为91.53和84.36μg/头。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且进行温度梯度PCR和二次PCR,最终筛选出适合扩增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中肠APN3(氨肽酶N3,Aminopeptidase N3)片段的引物和温度,这为研究APN3的基因功能、APN3同APN其他同工酶之间的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电泳图谱,发现APN3在小菜蛾中肠中的表达量远远低于APN1、APN2和APN5的表达量。小菜蛾中肠APN同工酶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APN3同APN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APN2的亲缘关系最远。以上结果对于揭示Bt毒素作用于小菜蛾的机理以及小菜蛾对Bt毒素的抗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0.
小菜蛾高效Bt菌株的分离、生化特性及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哈尔滨田间采集死亡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从中分离出1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小菜蛾幼虫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死亡率均在85%以上,其中DBW902毒力最强,48h的LC50为13.99mg/L。菌株cry/cyt基因检测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cry1A或cry2A基因,这与其高毒力的特性基本吻合。生化检测与分析表明,菌株DBW904、DBW93、DBW962与已报道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山东亚种B.thuringiensis subsp.shandongiensis的生化特性一致,但是其它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已报道菌株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