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42.
大鼠成长期左心室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P  Li JL  Hou R  Han QD  Zhang YY 《生理学报》2003,55(2):191-196
为观察大鼠发育成熟过程中心脏生长与其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关系 ,应用超声心动术检测 8、10、12周龄Wistar大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 ,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心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大鼠从 8周龄生长至12周龄 ,体重增加约 45 7% ( 2 87± 13 gvs 197± 10g) ,前 2周和后 2周增加幅度相近。心脏左心室重量和室壁厚度分别增加约 2 7 7% ( 0 60± 0 0 3 gvs 0 47± 0 0 2 g)和 2 3 6% ( 2 0 4± 0 0 4mmvs 1 65± 0 13mm) ,前 2周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后 2周。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涉及细胞结构、代谢、氧化应激及信号转导等多方面的基因。 10周龄和 8周龄大鼠比较 ,变化的基因多数上调 ;12周龄和 10周龄大鼠比较 ,基因表达谱基本又返转至 8周龄水平。结果表明 ,大鼠在成长期的 4周内 ( 8- 12周龄 ) ,左心室基因表达谱发生的变化适应生理性心肌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43.
用添加了不同浓度的Al Cl3的培养基培养柳杉组培苗,研究铝胁迫对柳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51.0 mmol·L-1 AlCl3处理能显著提高柳杉组培苗的根长、株高及生物量,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当铝浓度处理为1.5 mmol·L-1时,柳杉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蛋白含量等指标仍高于对照,说明此浓度对柳杉有轻微的胁迫但柳杉能通过自身抗逆境能力缓解伤害;而在铝浓度达到2.0 mmol·L-1时,柳杉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由此推测,低浓度铝(<1.0 mmol·L-1)对该柳杉组培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 mmol·L-1 AlCl3浓度会影响该柳杉组培苗的正常生长,其耐铝阈值应在1.52.0 mmol·L-1之间。  相似文献   
44.
45.
云南血竭的化学成分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云南血竭为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脂,从中分离到5个芳香族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酰(1),7,4^′-二羟基黄烷(2),7-羟基-4^′-甲氧基黄烷(3),7,4^′-二羟基黄酮(4)和loureirin A(5)以及1个甾体皂甙(6),并对其中3个酚性成分进行了抗真菌活性检测。另外,用薄层层析法对云南血竭、广西血竭、海南血竭及  相似文献   
46.
在桃树桑白蚧一龄若蚧盛发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稀释液、防治1次,就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是抗治该蚧的理想药剂。对一龄若蚧防治效果为92.2%~96.3%,持效期长达3周以上,但毒杀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7.
48.
牙齿是肉食性鱼类重要的摄食器官。为探究鳜(Siniperca chuatsi)牙齿形态结构,采用解剖镜观察了鳜牙齿分布、形态与数量。并比较其与大眼鳜(S. kneri)、斑鳜(S. scherzeri)及中国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牙齿差异。采用茜素红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红外光谱观察并检测了鳜牙齿结构、元素组成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鳜牙齿具上颌齿、下颌齿、犁齿、腭齿和咽齿。其中,上颌齿前端有犬齿,其余为绒毛状齿;下颌齿最内列有犬齿,其余为绒毛状齿;犁齿、腭齿、咽齿均为绒毛状齿。鳜和大眼鳜下颌齿列数为3列,斑鳜和中国少鳞鳜为4列。茜素红染色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外层均为透明的牙釉质,内层为包裹髓腔的牙本质;组织切片显示,牙本质结构疏松,内有许多孔隙;牙尖部分形成牙釉质帽;中央为髓腔,内有牙髓组织。扫描电镜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表面均由釉柱组成,釉质层有釉柱横纹。X射线能谱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主要元素都为碳(C)、氧(O)、氮(N)、钙(Ca)和磷(P)。红外光谱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主要无机成分为碳酸羟基磷灰石。结果表明,鳜牙齿较发达,上、下颌齿有犬齿,犬齿和绒毛状齿结构与组成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9.
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为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受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捕捞过度的影响,斑鳜野生资源已呈下降趋势。为探明我国斑鳜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背景,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鸭绿江、海河、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分化。斑鳜65尾个体中,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比例为59.7%,并观察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条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长江群体最大(6.7%),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群体内的遗传距离。AMOVA分析表明,斑鳜6群体间的总遗传分化指数Fst= 0.7850(p <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斑鳜不同群体内的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6个地理群体明显分为南北两大群,鸭绿江群体和海河群体聚为一支,长江、钱塘江、闽江和西江四个群体聚为另一支。斑鳜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与其地理分布范围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积累了的大量突变有关。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其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推测横亘于我国内陆中部地区、呈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形成可能是东亚斑鳜最先出现南北间群体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害虫抗药性进化的遗传起源与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月平  沈晋良 《昆虫知识》2008,45(2):175-181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深入理解害虫抗药性进化的遗传起源,并根据解释基因新功能进化的基因重复理论,推测认为基因重复为抗性基因变异提供了原材料。最后,根据现有抗性报道的例子将抗性突变的分子机制进行归类,并发现在多样化的抗性突变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靶标位点的点突变导致抗性的机制是靶标抗性机制的主要形式,基因扩增或基因过表达导致的代谢酶活性增加是代谢抗性的重要机制,这种规律性与变异的适合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