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些中学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具备磁性黑板。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吹塑纸剪成染色体模型,根据磨擦产生静电的原理,在上课前用硬塑三角板将其磨擦产生静电。上课时由于静电的作  相似文献   
2.
许多慢性肝脏疾病都会发生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尚缺乏对肝纤维化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发现,Flk1(fetalliverkinase)阳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减轻四氯化碳(CCl4 )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取雄性BALB c小鼠骨髓,分离培养Flk1+ MSC ,用CCl4 制作雌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CCl4 损伤后立即或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Flk1+ MSC ,2或5周后检测受体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供体细胞的植入。结果发现,CCl4 损伤后立即注射Flk1+ MSC ,可以使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减少胶原沉积,使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而损伤1周后注射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受体肝脏中有供体细胞植入,呈上皮细胞形态,并表达白蛋白,但是数量很少。因此,Flk1+ MSC具有潜在的植入肝组织的能力,并可能启动肝组织的内源性修复,减轻CCl4 导致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刺参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刺参的生活习性、人工繁殖、人工育苗及养成,并简要介绍了获得受精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膜片钳细胞贴附式技术,比较研究SD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Kv)单通道电流活动的动力学特性,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出生不同天数的大鼠,其下丘脑神经元上Kv通道的电流强度和电导无显著差别(P>0.05),通道电导接近120 pS;单位时间内封接膜片上N个通道的开放概率的总和升高,由第1天的0.19±0.08(n=10)上升到第9天的0.30±0.09(n=10,P<0.05),单通道活动密度增加,由0.14 channel/μm2升高至0.26 channel/μm2。上述结果提示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在出生发育过程中,Kv单通道活动的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的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的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的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的分离—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的时间延长。②缝合侧的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的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溶藻弧菌的溶血现象,溶血素基因vah的分布及vah基因、vah启动子区对溶藻弧菌溶血活性的贡献.[方法]对46株分离自华南沿海水生动物体内和海水的溶藻弧菌环境株及溶藻弧菌标准株1.1587进行溶血实验;比较具有溶血活性的溶藻弧菌野生株ZJ051、vah基因大肠杆菌BL21重组表达株、vah缺失突变株和基因回补株间溶血能力的差异;检测vah基因在溶藻弧菌中的分布,比较溶血株与非溶血株vah基因及上游启动子区的序列差异.[结果]47.8%的溶藻弧菌菌株产生溶血活性,因此溶血现象普遍存在于溶藻弧菌环境株中;vah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溶血活性,vah基因缺失突变株不具有溶血活性,而vah基因回补株恢复溶血活性.vah基因普遍存在于溶藻弧菌中,且基因序列非常相似,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然而不同菌株的启动子区第188-190碱基位点存在差异.[结论]溶藻弧菌vah基因是造成溶藻弧菌溶血的直接原因,但溶藻弧菌溶血能力的差异并非是由vah基因本身差异决定,极有可能与启动子区第188-190碱基位点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林业清查资料的桂西北植被碳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 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 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相似文献   
8.
马从凤  罗春华  符冰 《蛇志》2013,25(2):246-247
目的 探讨护理量化考核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名临床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观察组采用护理量化表对护生实行全程跟踪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出科时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专科健康教育、医德医风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临床实习中运用护理量化表进行带教,细化了教学目标,规范了带教程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全面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1].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2].因此,寻求合理的临床护生带教模式,提高临床护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服务和需要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环境变化、季节更替和人为因素造成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鱼类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胁迫,对其能量代谢和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为考察食物资源短缺下暖水性鲤科鱼类能量代谢、个性与集群行为的应对策略及其可能的内在关联,选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饥饿组(2周)和对照组(维持日粮)在处理前后实验鱼的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个性行为(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以及实验处理后的集群行为(凝聚力和协调性)。研究发现:(1)饥饿组和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实验鱼SMR均显著下降,但仅饥饿组实验鱼SMR具有重复性;(2)饥饿导致中华倒刺鲃幼鱼勇敢性、探索性、活跃性均显著增加;(3)饥饿导致群体成员间距离缩短,游泳速度及其同步性上升。研究表明:饥饿后的中华倒刺鲃不仅适应性降低SMR以减少能量消耗,而且呈现出更高的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以利于获取食物资源;饥饿迫使中华倒刺鲃群体提高凝聚力和协调性,可能有助于提高群体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