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Smith)是我国于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寻找对草地贪夜蛾有高致病性的昆虫病原真菌,本实验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湿地的感菌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若虫僵虫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采用浸虫法研究了该菌对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为GZSL-1菌株。菌株GZSL-1可侵染草地贪夜蛾6个龄期的幼虫,随孢子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到1×10~8孢子/mL时,1~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皆为100%,4龄和5龄幼虫也达到57.47%和55.06%,6龄仅25.28%。接菌6 d后1~5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32×10~3、3.42×10~3、1.01×10~4、1.61×10~5和1.23×10~7孢子/mL。幼虫LT_(50)值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而递减,在孢子浓度为1.0×10~4~1.0×10~8孢子/mL范围内,1龄、2龄和3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3.58~1.69 d、4.30~1.78 d和5.70~3.12 d;浓度为1.0×10~5~1.0×10~8孢子/mL时,对4龄幼虫的LT_(50)为5.45~4.85 d;浓度为1.0×10~7~1.0×10~8孢子/mL时,对5龄幼虫的LT_(50)为5.04~5.02 d。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鉴定的球孢白僵菌菌株GZSL-1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致病性,可为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02.
【目的】了解红树林有害生物风险及其防控,维护红树林健康生长,发挥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方法】2018—2019年,连续2年对广东省中山市红树林有害生物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并对薇甘菊和星天牛2种有害生物在中山市的分布状况、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防控难度等进行分析,结合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参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两者在中山市红树林的危害风险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调查发现,中山市红树林主要有害生物有23种,其中薇甘菊、星天牛最为严重,评估风险性R值分别为1.63和1.61,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结论】薇甘菊和星天牛目前仅在中山市红树林局部地区发生危害,但具有明显扩散蔓延趋势,应该建立以应急除治、生物防治、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生态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03.
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Vollenhoven)是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为害杜鹃花科Ericaceae的多个栽培种类,严重影响植株的长势及观赏价值。本试验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对杜鹃三节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鹃三节叶蜂在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一年发生7代,以蛹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蛹陆续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上中旬即开始产卵,4-9月份有明显的世代重叠,11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46 d。卵集中产在杜鹃嫩叶叶背与叶缘表皮之间。幼虫共5龄,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1-2龄幼虫群集取食,食量较小,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食量大增。老熟幼虫在植株基部周围的土壤中或枯枝落叶层间吐丝结茧化蛹,化蛹深度在距地表2-5 cm左右。  相似文献   
304.
“一带一路”的实施,对我国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影响深远,既给动植物检疫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对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要求更加准确、顺畅,防控更加高效,新型害虫防控剂的研究与开发面临更多机遇,农药、植保器械的市场需求加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属于植物保护学科,本文以植物保护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植保学科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关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建议从课程设置、小语种复合人才培养、植保国际班、跨文化交际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培养适合“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植保类新型人才,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植保领域的共同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30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