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麝的通讯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的通讯行为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化学通讯,以化学通讯为主。通讯行为存在于的每一个生活史阶段,在繁殖期和哺乳期,各种通讯联系更加频繁。通讯行为对科动物种群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于2001年3月—2002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场圈养马的刻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场的圈养马有刻板行为的发育,雌的刻板行为持续时间少于雄,但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野捕马幼年期的人工哺乳经历使其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相对小于场圈养下繁殖马。年龄对雌雄的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的效应相似,亚成体马的刻板行为表达较多,成体马体的刻板行为表达相对较少,老年马刻板行为持续时间最长,2.5和4.5岁是圈养马刻板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此外,能顺利繁殖的个体,其刻板行为表达的持续时间少于繁殖失败的个体。  相似文献   
33.
Moschus spp.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进行了再研究.结果 表明,不同的基因及序列长度、分析中不同的物种数目、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在用线粒体Cyt b、16S rRNA基因及二者的连接序列分别构建的NJ、MP树中,都支持与鹿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在使用γ干扰素核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的NJ树中,显示与鹿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MP树则暗示与牛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当选用包括林在内的18个物种,使用线粒体基因组重链上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串连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时,在NJ、MP、ML和BI树中都支持与鹿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与选用23个物种得到的支持为鹿科/牛科二者共同姐妹群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科与鹿科和牛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分歧时间较短,其分子片段所累积的进化信息较少,而且不同的分子片段进化速率不一致等造成的.因此,要彻底解决在偶蹄目中的进化地位必须要找到更适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掌握我国圈养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圈养内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抽样采集圈养新鲜粪样,采用循序沉淀法、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进行粪样中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的检查。从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等地24个养场中抽样采集了1049只的新鲜粪样,共查到9种(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总阳性率为71.21%。其中,球虫Eimeria sp.卵囊阳性率达44.61%,卵囊密度(OPG)为800~54 400;线虫卵(未定科属)阳性率次之,为11.73%,虫卵密度(EPG)为300~18 700;而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幼虫、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卵、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oides sp.卵、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mum sp.卵、绦虫Anoplocephalidae sp.卵、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卵和毛首线虫(鞭虫Trichuris sp.)卵的阳性率分别为6.01%、2.00%、1.81%、1.53%、0.95%、1.24%和1.33%。调查表明我国圈养感染的内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较高,其中以球虫和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  相似文献   
35.
安徽麝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80年代安徽[Moschus (moschiferus/berezovskii)anhuiensis]被发现以来,其分类地位一直众说纷纭。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安徽模式皮张标本进行了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属中其他种的遗传分化已经相当明显.分子系统学的分析表明,安徽是一个单系群,它同属其他种的DNA序列差异已达到种间分化的程度。因此,线粒体DNA序列的证据支持将安徽列为属中一有效种(Moschus anhuiensis),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原或林的亚种。  相似文献   
36.
王江 《生命世界》2014,(5):70-85
"我是谁?"是一个古老而玄妙的话题,于人是这样,于虫亦如此。在大自然里,同为虫,其形各异,要探寻生命的本源,破解形态的密语,需要悉心之人付出诸多的体力与精力。摄影师王江用他的仁心去感受,用他的金睛去发现,用他的独特视角呈现给人们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虫卵世界……  相似文献   
37.
药用植物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植物资源之一,昆虫传粉对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灰绒凤蝶( Byasa mencius)开展饲养实验,结合野外定点观察,记录访花、取食、化蛹和羽化等行为和习性,分析实验饲养条件下影响化蛹和羽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人工饲养方法。结果表明,灰绒凤蝶对多个科、属的多种药用植物具有访花和传粉行为,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食料的充沛程度、湿度和饲养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化蛹和羽化的成功率。该研究可为灰绒凤蝶的规模化养殖和蝶类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徐嘉  暴旭  刘振生  高惠  赵唱  孙玉姣  王继飞  滕丽微 《生态学报》2018,38(10):3705-3711
对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粪便进行采集,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二者秋季食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集高山和阿拉善马鹿活动区域内粪样和植物样本,分别获得两种动物40个复合粪便样本,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食性组成及组成比例。结果显示,高山秋季共取食植物20科30种(属),其中蓝锭果忍冬(11.96%)、秦氏黄芪(10.17%)、密齿柳(8.32%)、折枝绣线菊(6.82%)、内蒙野丁香(6.18%)组成了高山的主要食物;阿拉善马鹿秋季共取食植物12科29种(属),其中针茅(22.15%)、灰榆(21.14%)、早熟禾(16.90%)、小叶金露梅(11.62%)、山杨(10.00%)为阿拉善马鹿秋季的主要食物。高山和阿拉善马鹿共有9种食物重叠,生态位重叠指数为83.75%。秋季高山取食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ou均匀性指数、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和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阿拉善马鹿。  相似文献   
39.
麝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典型的林栖小型鹿类动物,具有极高的药用、经济和学术研究价值。概述了形态、分类、地理分布、栖息地、家域、食性、种群数量、繁殖、饲养、天敌与疾病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毕书增  贾林征 《兽类学报》1994,14(3):172-175
通过对甲状腺的超微结构观察,认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可由粗面内质网裹泡和由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器形成的分泌泡二条途径直接进入泡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