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针对红托竹荪干品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降低商品性问题,探究了不同储藏条件(温度、气体微环境)对红托竹荪干品储藏品质的影响。以红托竹荪干品为原材料,考察了在气体微环境(空气、N2、CO2和脱氧)和不同储藏温度(5、25和45 ℃)下红托竹荪干品储藏品质的动态变化。在60 d的储藏期内,所有样品的褐变指数、剪切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酚、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增加,游离氨基酸、白度值、复水比均降低。与25、45 ℃相比,以上指标在5 ℃条件下均表现最优,5 ℃储藏条件下呈味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指标更接近于0 d;在不同气体微环境比较下,CO2储藏环境下干品品质保持最好,通过综合评分得出5 ℃低温结合CO2充气条件下干品品质最优,其次为N2结合5 ℃低温。结合经济成本,5 ℃低温结合CO2或N2充气可以作为红托竹荪干品延长货架期的推荐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3种用于检测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一步法实时逆转录PCR,用于本实验室G1、G2和G4型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设计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G1、G2和G4型轮状病毒特异性体外转录RNAs,建立实时逆转录PCR,特异性检测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方法。结果 3种实时逆转录PCR标准曲线R~2均大于0.99,扩增效率均在90%~110%之间。不同浓度体外转录RNAs重复性检测结果 CV均5%,且可以对单拷贝RNAs样本进行检测。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灵敏且重复性好,可以对轮状病毒VP7基因进行特异而有效的检测,为实验室轮状病毒毒株的分型和定量检测提供了特异而有效的检测方法,也为今后多重实时逆转录PCR的建立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3.
【背景】砂姜黑土地区存在秸秆腐解缓慢、秸秆还田后作物幼苗生长不良等问题。【目的】从砂姜黑土区农田筛选一株兼具秸秆腐解能力的玉米促生菌MC29,以促进秸秆腐解和玉米作物生长。【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液态摇瓶及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实际促腐、促生能力及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并且探究菌株的最佳生长及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条件;采用电击转化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导入菌株细胞,并通过PCR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验证。【结果】分离筛选的玉米促生菌鉴定为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该菌株MC29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酶活可达13.32 U/mL,产IAA量为8.63 mg/L。与对照相比,施用菌株MC29后秸秆腐解率显著提高24.8%;玉米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SPAD)值、植株总重、根表面积和根长分别提高7.6%、21.3%、30.9%和18.3%;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68.1%,土壤速效磷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8%及6.0%。菌株MC29最佳生长条件为pH 7.0、装液量为25/250 mL、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粉;最佳产IAA条件为pH 7.0、装液量为50/250 mL、碳源为果糖、氮源为硝酸钾;成功构建荧光标记菌株MC29-GFP,并据此追踪到其接入砂姜黑土15 d后定殖量为2.8×105-9.5×105 copies/g。【结论】所筛选的纤维化纤维微细菌MC29对于指导砂姜黑土区多功能秸秆促腐菌剂、微生物菌肥的研制及提升作物产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为探究其在砂姜黑土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利用抗淋球菌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的淋球菌酶免疫试剂(GONO-EIA)检测实验室已知淋球菌的阳性低限值菌数为6.25×10~4/ml。对脑膜炎奈瑟氏菌、微黄色奈瑟氏菌、卡它布兰汉氏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临床生殖泌尿系统标本484例,以淋球菌培养法对比,GONO-EIA的敏感性为81.43%,特异性为94.92%,,总符合率为92.97%。GONO-EIA方法简便,快速,整个实验不超过120分钟,是适用于临床实验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5.
比较分析人源CD137L在毕赤酵母、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差异,建立适合CD137L的表达系统并检测CD137L的生物学活性。设计PCR引物,以酵母表达质粒pPIC9K-CD137L为模板,扩增CD137L片段,分别构建枯草杆菌表达质粒及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再转化至相应的宿主菌并筛选阳性转化子;SDS PAGE电泳分析CD137L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差异;稀释复性法复性CD137L包涵体,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CD137L;T细胞激活试验检测CD137L的活性。CD137L在3个表达系统中均可以表达并且得到质谱鉴定,但是在毕赤酵母、枯草杆菌中的表达量微弱,而在大肠杆菌中CD137L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平均1 L培养液能得到0.8 g包涵体沉淀,200 mg变性蛋白。经复性纯化后得到的CD137L能有效激活T细胞增殖并且其刺激活性呈现浓度依赖效应。与毕赤酵母、枯草杆菌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CD137L蛋白,并且经稀释复性后CD137L保持了刺激小鼠T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比较原代地鼠肾细胞在转瓶、微载体、细胞工厂的3种培养方式的培养效果,为原代地鼠肾细胞选择一种易扩大规模、培养高质量细胞的培养方式,进而提高狂犬病毒的产量。方法消化取得的细胞悬液分别在转瓶、微载体、细胞工厂中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数等结果比对培养的差别。结果细胞工厂可以很好地培养原代地鼠肾细胞和狂犬病毒;而细胞在微载体上贴附性差,生长不好。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工厂可以取代转瓶,用于大规模培养原代地鼠肾细胞扩大狂犬病毒的产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流感病毒H1N1及其他亚型在Vero细胞系和MDCK细胞系高效增殖的最适条件,比较两种细胞系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差异及影响敏感性差异的条件。方法在培养好的Vero细胞系与MDCK细胞系用不同的病毒感染复数(M.O.I)、胰酶浓度、病毒吸附时间、病毒维持液血清质量浓度等条件进行流感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结果在M.O.I为0.01接种流感病毒,吸附时间为1 h,胰酶质量浓度2μg/mL,血清质量浓度为8%时,流感病毒血凝素在MDCK细胞系可获得较高的滴度。结论 MDCK细胞系是适于流感病毒培养的细胞,它作为生产新型流感病毒疫苗的主要细胞基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以萌发后不同时期的大豆子叶为材料,通过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时期子叶细胞的结构变化及子叶细胞内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时期的延长,子叶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在子叶衰老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首先消耗殆尽,淀粉的消耗速度较蛋白质慢;大豆子叶细胞在萌发后第18天时出现典型的植物编程性死亡的形态学特征,子叶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消耗诱发子叶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雄色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环境中峨嵋蔷薇节瘤结构、发生的情况、发生规律及其功能的生态学效应。结果显示:(1)峨嵋蔷薇节瘤是由木质部增生致密组织形成不规则的无髓的轮纹结构,节瘤膨大由于分生组织形成植物肿瘤,由大量大小宽10~15 μm×长25 μm×高30 μm的细胞组成。(2)节瘤的发生与植物自身的生长状况显著相关,节瘤发生的密度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不大.而与盖度和植株的高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81<0.01)。(3)研究区域尺度范围内,峨嵋蔷薇是区域内离散分布的重要种群,可见的节瘤枝干年龄大于9年,通过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的自疏作用,保持灌丛和整个种群的竞争优势。结论:峨嵋蔷薇的节瘤是与植物自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相对快速增长和死亡,实现灌丛内个体在疏减,该文丰富了自疏现象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0.
以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为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指标,分析了闽东北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种群聚集特性,探讨了种群聚集特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较高,种群主要集中于少数团聚的斑块,不同季节种群聚集特性差异显著,春季,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最低,种群主要由单一团聚的斑块组成;夏季,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平均拥挤度高,种群主要由4个斑块组成;秋季,种群聚集强度最弱,个体平均拥挤度较低,种群主要由7个斑块组成;冬季,种群聚集强度最强,个体平均拥挤度最高,种群主要由单一团聚的大斑块组成。随着个体生长速度的增大,种群呈现扩散的趋势,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底层水温是影响种群聚集强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