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因治疗已经发展成为处理各种疾病的理想治疗模式.病毒载体是将基因递送到体内或体外的分裂和非分裂细胞的有效工具.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在临床环境成功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严谨和持续地调控基因表达.目前,已经报道的无毒且严谨的调控转基因表达系统中,四环素转录调控系统是在体内和体外研究最好而且高效的调控系统.Tet调控系统已经被编码在慢病毒属、腺病毒属、腺相关病毒属和逆转录病毒属,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基因进行调控.将主要讨论已经在Tet调控系统调控下递送基因的主要载体系统及其在基因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电离辐射可导致DNA双链断裂,从而使组蛋白H2AX迅速在双链断裂处磷酸化为γ-H2AX。检测细胞中γ-H2AX聚集处形成的焦点数目可用于评价DNA双链断裂情况,且与辐射剂量相关。因此,γ-H2AX可作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标志物,用来评价电离辐射的致突变能力,亦可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用于估算个体受照剂量。γ-H2AX检测技术在辐射生物学研究、辐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与医学处置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将重点阐述近十年来国内外基于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γ-H2AX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调查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情况以及病原菌分布,并探讨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将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感染组,未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盆腔感染41例,感染率为10.68%,培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35株,占64.81%,真菌5株,占9.2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手术持续时间2h的比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开放手术的比例、术前化疗的比例、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比例和术后卧床时间7d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开放手术、术前化疗、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卧床时间长均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较容易并发盆腔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种因素可增加术后盆腔感染的风险,临床应加强防控措施,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PHB解聚酶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青霉(Penieillium sp.)DS9713a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酶活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5株,其中DS9713a-CS01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高于对照97.42%,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四种碳源(蔗糖、乳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九种氮源(玉米面、麸皮、马铃薯、大豆粉、酵母粉、蛋白胨、硝酸钾、硝酸铵、尿素)对黑盖木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不同代数的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多糖含量、分子量分布范围及单糖组成。结果表明:黑盖木层孔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玉米面,最优碳氮组合为蔗糖和玉米面的组合。不同代数的菌丝体多糖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6.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 3种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 (PHB)的菌株 ,编号分别为DS970 1、DS971 0和DS971 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3种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 ,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菌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 ,但酶活力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为 96h。 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均为 40℃~ 45℃ ,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团藻目(Volvocales)4个属的10个种和变种,其中包括3个新变种:单胞衣藻分离变种Chlamydomonas monadina stein var.separntis,假球四鞭藻穿孔变种Carteria pseudoglobosa Ettl var.perforata,戈利翼膜藻钟形变种Ptermonas golenkiniana Pascher var.campariformis,5个中国新记录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变种。  相似文献   
38.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相关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染泥中分离筛选出3种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菌株,编号分别为DS9701、DS9710和DS971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3种菌株产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蓖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但酶活力达到高的时间均为96h。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为40℃-45℃,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9.
绿色鞭毛藻类的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在四川、广东、湖北等地发现了一些中国罕见和新的绿色鞭毛类,文中报道了其中团藻目6个属的5个新种,10个中国新记录,其中喙藻Myochloris和肾爿藻属Nephroselmis为中国新记录属,具孔衣藻、四川衣藻、纵纹衣藻、椭圆红球藻、中华拟四鞭为新种。  相似文献   
40.
浓度高于毫摩尔级的铯离子即可对一般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多株可以耐受铯离子的细菌,一些细菌耐受铯离子的浓度甚至超过200毫摩尔,这对于揭示细菌耐受铯离子机制,开展微生物修复铯污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在筛选耐受铯离子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这些菌株耐受高浓度铯离子的分子机制,展望利用微生物进行铯污染环境修复的前景,以期为探索放射性铯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