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泗棉3号棉花品种为材料,于2010和2011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设置铃期(7月13日-8月24日)增温试验,模拟全球增温条件下棉花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在铃期增温2~3 ℃(日均温31.1~35.2 ℃)条件下,植株总生物量下降约10%,单株皮棉及籽棉产量降低30%~40%.棉纤维品质变化显著,且不同纤维品质指标对增温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显著升高,纤维长度下降,而整齐度指数和伸长率无显著变化.棉株光合能力、干物质累积能力和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可溶性氨基酸、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及碳氮比均显著下降,而淀粉含量显著上升;增温条件下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多,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减少,经济系数随之降低.棉株下部果枝受增温影响较小,中、上及顶部果枝受增温影响较大.表明在增温2~3 ℃条件下,棉株大部分时间处于热胁迫状态,不仅光合能力下降,而且光合产物向“库”端的转运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其减产.  相似文献   
32.
【目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发生的重要农业害虫,其种群暴发会给农作物造成重大为害和减产。飞蝗种群发生动态受低温及变温的影响,但低温和变温如何作用于胚胎发育和是否诱导胚胎滞育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方法】本文在对飞蝗胚胎发育特点观察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胚胎发育中期恒定低温诱导、诱导后恢复、发育中期变温诱导及发育早期低温诱导等条件对胚胎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胚胎发育起点温度下非致死温度7.5℃处理促使胚胎发育历期变异增加,而25~30℃高温下胚胎发育整齐。7.5℃处理时间长短对胚胎发育影响不明显,但该低温培育时间长短影响后期常温下的胚胎发育,即7.5℃下长期低温可能促进25℃或30℃下的胚胎的发育。25℃以下变温温度影响胚胎发育进展,但影响胚胎发育的限制因子主要是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结论】因此,温度作为单一环境因子,其特定的低温和变温处理不仅没有诱导胚胎滞育的发生,反而促进后期胚胎在常温下的发育。本研究结果对揭示温度变化对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影响及预测飞蝗种群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导致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公路切割热带雨林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对野生动物造成致死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其次是阻隔野生动物的移动。另外,噪声、灯光和空气污染等造成野生动物回避公路,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发生改变,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小种群的出现,当道路密度达到阈值,可能导致种群的非线性降低或损失。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当前国际上主要措施有:合理规划路线;科学设置动物通道;针对道路致死、动物通道、路域动物活动等开展持续性监测与研究;构建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多渠道、多路径加强热带雨林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的管理。本研究提出了未来我国热带雨林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需重视的4个方面:(1)加强基础研究,开展技术攻关;(2)编制标准规范,更好指导工程建设;(3)多学科团队合作,参与公路建设全过程;(4)加强管理教育,降低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34.
基于滨海盐土5个试验点的土壤含水量和室内土壤表面高光谱反射率,综合分析了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比值光谱指数(RSI)、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和差值光谱指数(DI)确定了光谱参数,进而构建土壤含水量估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 滨海盐土原始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最大负相关出现在1930 nm(r=0.86)附近.对RSI、NDSI和DI的直线回归方程、幂函数回归方程进行对比,以RSI(R1407,R1459)为自变量构建的土壤含水量指数函数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最大(0.780),标准误较小(0.016),拟合方程为y=0.00001e9.72053x.估测模型能够更好地监测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状况.基于RSI(R1407,R1459)构建的模型可实现对江苏省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的精确监测.  相似文献   
35.
为了克服凝胶电泳技术的不足之处,即凝胶胶板质软,易断裂、干裂和卷曲变形,在上样和取样过程中容易损坏,而且难于长期存放。我们试制了NJ-型凝胶干定器。它适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凝胶的平板型电泳胶板的干燥定型。其干定温度自室温至80℃可调,干定时间0.5至12小时可调,最大干定面积200×300mm~2,平均功耗400W。其原理是:经染色处理后的凝胶胶板水平放置于有抽空设施的、温度恒定、可调的干定槽中的不锈钢筛板上,凝胶胶板的上表面覆盖质地柔软的硅橡胶板。抽真空开始后,凝胶胶板的下表面处于负压状态,上表面及四周边沿均被正压下的硅橡胶胶板所紧  相似文献   
36.
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田间实地测了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分析和比较了各类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各类苜蓿草地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别为10.84%、7.07%和5.45%,明显低于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和荒草地土壤湿度值,土壤水分过耗量分别为540.2、641.1mm和455.0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度分别为61.2、101.9mm/a和99.0mm/a;3种类型区各类苜蓿草地年降水入渗深度分别为187.8、144cm和173cm,降水入渗深度以下深层土壤湿度保持稳定的干燥化状态;土壤干燥化强度随苜蓿草地生长年限延长而加剧,3年生苜蓿草地为中度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达到500~760cm,4年生以上苜蓿草地已达到严重干燥化和强烈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超过940~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分别需要6、11a和18a以上。  相似文献   
37.
两种白斑小鼠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本中心ENU诱变获得的两种白斑突变小鼠W-4Bao与Kitl-1Bao为研究对象[均为C57BL/6J(B6)背景],遗传试验表明它们都为单基因显性遗传,W-4Bao及Kitl-1Bao突变基因纯合子小鼠的表型分别为全白色及“黑头白”;将白斑杂合子小鼠与DBA/2(D2)交配获得具有白斑表型的F1小鼠,F1小鼠再回交D2繁殖[(B6×D2)F1×D2]F2小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F2代小鼠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W-4Bao与微卫星D5Mit356、D5Mit308之间的LOD值分别为56.82、51.50,从而把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D5Mit356与D5Mit308之间;Kitl-1Bao与微卫星D10Mit70、D10Mit68之间的LOD值分别为27.37、21.20,从而把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D10Mit70与D10Mit68之间。经过检索小鼠基因组数据库确认它们的候选基因分别为kit及kitl。  相似文献   
38.
乙烷基亚硝基脲诱变获得两例新的被毛突变小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烷基亚硝基脲 (Ethylnitrosourea ,ENU)诱变获得人类疾病的小鼠模型。用 1 0 0mg/KgENU腹腔注射 1 8只 8- 1 0周龄的雄性DBA小鼠 (G0 ) ,每周一次共三次 ;将在后代小鼠 (G1 )筛查到的突变个体与同品系配种 ,若异常表型传代则可能为显性突变 ;选择表型正常的G1 雄鼠与C5 7BL/ 6配种得F1 ,将F1 随机互交得到F2 ,依据F2 是否有突变鼠出现确定可能存在的隐性突变。结果表明 ,在 35 2只G1 小鼠中 ,1 4只出现异常表型 ,但均未传代 ;对 30只G1 雄鼠的隐性遗传试验获得 2只稀毛突变小鼠 ,均表现为被毛稀疏、幼鼠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39.
为了制备得到高纯度的罗汉果醇以及阐明罗汉果醇的代谢特点,采用酸水解法从粗罗汉果皂苷 V (含量50%)制备得到高纯度的罗汉果醇,用大鼠灌胃给药(100 mg??kg-1)方法以及通过 HPLC-ESI-IT-TOF-MSn研究罗汉果醇的代谢特点。结果表明:在粪便中能发现较多氧化产物,在血浆中也能检测到代谢产物。说明罗汉果醇灌胃给药后,能经过吸收和代谢进入血液从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0.
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C57BL/6J雄鼠睾丸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雄鼠睾丸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分析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探索ENU处理雄鼠后的最佳配种时间.方法 将8~10周龄的C57BL/6J雄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ENU 100 mg/kg,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首次注射ENU后的第1周至12周,每周分别取4只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其睾丸附睾称重及精子计数.记录死亡小鼠数量,并对其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对死亡小鼠剖检发现胸腔纵隔内有巨大肿块,明显压迫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睾丸和肝脏有明显病变.实验组小鼠睾丸从ENU处理的第2周起开始萎缩,第9周开始恢复;精子数量第4周至第9周稀少.结论 ENU为小鼠的一种强诱变剂,纵隔肿瘤是导致雄鼠死亡的主要原因,雄鼠注射ENU后最佳配种时间应在首次注射后的第9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