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江江豚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了一例患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长江江豚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过程。病原学鉴定采用鲜血琼脂平板对该江豚鼻腔拭子,在37℃下进行细菌需氧、厌氧培养和分离,并对所分离的细菌种类进行细菌学鉴定,结合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测结果,判定病原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依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对患病江豚进行治疗,预后良好。通过对整个过程的资料分析以及预后观察,得到如下提示:1)应做好饲养环境的消毒措施,防止江豚出现获得性PA感染;2)对江豚日常呼吸道和粪便中PA的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3)江豚呼吸系统疾病的治愈依赖于准确的病原鉴定和及时的治疗,药敏试验对于PA感染的治疗非常必要;4)行为学的改变在江豚呼吸道疾病发病初期以及预后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在长江河口九段沙盐沼湿地的一条潮沟中,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网目尺寸(4mm和8mm)的插网(fyke net)及日夜潮对游泳动物群落采样效率的影响。共捕获鱼类16种5476尾、虾2种4982只。采用方差分析、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非参数检验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分析对两种网目插网的捕获效率,样品的体长分布,群落结构及日夜潮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目尺寸对样品中游泳动物的物种数和鱼类的多度没有影响,但是小网目的插网对虾类有较高的捕获率。两种网目尺寸的插网均在夜潮中捕获较多的鱼类个体,但虾类在日潮捕获较多。在日潮中,网目尺寸对捕获物中五种优势游泳动物的体长分布无显著影响。在夜间,小网目的插网对斑尾复缎虎和脊尾白虾的较大个体具有较高的捕获率,但对较大个体鲅的捕获率不如大网目的插网。样品中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在日夜潮间存在明显差异,大网目捕获物的样本间差异比小网目小。  相似文献   
33.
长江三峡水库库区水生生物调查和渔业利用的规划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水利工程到处在兴建。伟大的长江流域规划也将逐步实现。特别是三峡大坝的建筑将形成一个发电、防洪、运输、灌溉和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34.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形成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城市群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探测城市群地区交通通达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机理对城市群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价值。基于多源数据分别测度了1995—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通达度以及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并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揭示了交通通达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降低态势,山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平原地区;(2)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交通通达度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二者之间主要的关系类型包括低交通通达度水平-低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高交通通达度水平-低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低交通通达度水平-高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三种类型;(3)空间回归结果显示交通通达度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恶化,而且交通通达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可以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生态系统健康保护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以及差异化管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2019-2020年,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136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地层剖面上。康家岭地点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底部的洪积碎屑层,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苏家岭地点有1件石制品出自MIS3阶段弱古土壤层之下的洪积碎屑层,光释光年龄为距今7.2±0.7万年。其余大部分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层,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其中凉泉沟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地层光释光年龄大于距今5万年。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此外还有少量燧石、细砂岩和硅质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个体大小以中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台面者为主,剥片主要采用硬锤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应用砸击法。石器有中小型的刮削器、凹缺器和大型的砍砸器,均属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产品。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有助于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6.
2018年8月下旬,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采集到11号石龙子科(Scincidae)蜥蜴标本。经形态比较鉴定,该批标本均为刘氏石龙子(Pleistiodon liui),是河南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也是该物种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发现。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刘氏石龙子可能存在雌雄性二态。基于COI基因658 bp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渡石龙子(P. capito)和黄纹石龙子(P. tunganus)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刘氏石龙子聚成一支系,支持先前基于形态数据的黄纹石龙子种组的单系性。  相似文献   
37.
长江江豚锌、铜、铅、镉和砷的摄入与累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室内饲养的3头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食物鲫(Carassius auratus)中锌(Zn)、铜 (Cu)、铅(Pb)、镉(Cd)、砷(As)的浓度值和饲养记录,推算出了饲养条件下江豚这些微量元素每日及每周估计摄入 量的范围。必需元素的需求方面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提出的人暂定每周耐受摄人量 (PTWI)相类似,可是毒性较强的元素Cd、As、Pb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人体的PTWI。对湖北天鹅洲故道收集到的一头 江豚的10种组织、器官的研究发现,摄入后的Zn、Cu、Pb、Cd、As显示出有组织、器官选择性累积的倾向。这可能主 要与鲸类组织、器官对相应的元素有特殊的要求相关。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出有必要建立饲养鲸类动物食物安全 管理规范以控制食源污染。更深入地研究各组织、器官中微量元素与生命机能的关系,应该是鲸类动物微量元素 的营养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8.
长江三峡地区上震旦统稳定同位素异常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素研究发现:1)碳,锶和氧同位素在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存在明显异常;2)碳同位素在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附近有负异常;3)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在剖面上的演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4)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的碳,锶同位素异常,与可能存在末远古纪的冰期,即所谓的“后Marinoan冰期”有关。  相似文献   
39.
长江中游江段四大家鱼资源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江是青鱼、草鱼、鲢、鳙四大家鱼的主要栖息、繁殖地 ,据余志堂调查 ,重庆到湖北的田家镇共有 30处四大家鱼产卵场 ,而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就有 1 1处 ,产卵量约占全江产卵量的 42 7% [1 ] 。 1 997年1 1月三峡工程已实现大江截流 ,随着工程进展 ,三峡工程将逐渐改变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将带来不利影响。 1 997— 1 999年连续三年对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家鱼产卵场进行了监测 ,并与 1 981年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资源进行了比较 ,其目的旨在为今后评价三峡工程对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铜陵长江大桥对豚类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道平  唐海滨  汪克来 《生态学报》2002,22(12):2079-2084
根据1987-2001年在铜陵江段所进行的18次豚类生态考察,统计历年考察记录中,在成德洲-梅埂段(以下称大桥河段)工作的天数及观察到的白Ji豚和长江江豚数量,分别计算其SPUE值(Sightings per unit of effort,以头/d计)。并于1989,2001年,在长江水位8.5m左右(吴淞 高程)测定了大桥河段断面A,B,C,D的深度(m)及流速(m/s)。根据汉道最大河宽(B),转折角(α),曲折率(S/L),以及汊道宽长比(B/S)的变化,分析河道与沙洲的变动对白Ji豚和长江江豚栖息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桥建成后,河段平面变形小,汊道分流比稳定,滩槽很少变动,流态稳定,水势复杂多样,仍具备豚类栖息活动必要的水文条件,但铜陵大桥对其上下河道,沙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期和悦洲与成德洲附近的滩槽冲淤明显,汇,分流区主流摆动不确定,不能形成稳定的水区,导致成德洲附近的白Ji豚和长江江豚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白Ji豚的活动路线中(太阳洲→梅埂)的羊山矶,历次考察中未观察到白Ji豚,总而言之,白Ji豚在大桥河段的SPUE值降低与其种群急剧下降是一致的,但在梅埂活动的次数下降不明显;长江江豚在局部水域(梅埂,横港)的SPUE值有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近期的河床演变及桥墩挑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