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31.
董昌金  赵斌 《菌物系统》2003,22(4):599-603
本文研究了从本校分离的丛枝菌根真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的孢子萌发和萌发孢子的细胞核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染色。结果显示,G.constrictum孢子直径为179.5-198.7μm,顶生于产孢菌丝上。经表面消毒处理后,孢子在水琼脂平板上7天开始萌发。DAPI染色后,经稀释荧光计数,单个孢子细胞核数目约为5300,在孢子中无序分布,细胞核直径约为9.9-11.2μm。孢子萌发过程中,细胞核总数无明显变化,只是部分细胞核从孢子流向了萌发伸长的菌丝。  相似文献   
32.
于永光  赵斌 《菌物学报》2008,27(2):209-216
设计在不同pH水平(4.3、5.1、5.8、6.8)下两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进行单接种、混合接种及无接种对照的盆栽实验.对紫云英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根部侵染率、SDH和ALP酶活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生长效应与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及两种酶活成明显相关性.土壤pH升高,单接种Glomus mosseae和混合接种的侵染率也随之升高,而单接种Gigaspora margarita的侵染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设计了特异性扩增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的引物gml和gigl,在混合接种实验中,nested PCR扩增结果显示:在低pH水平下(4.3-5.1)大多数根段为Gigaspora margarita所侵染,在高pH水平下(5.8-6.8)Glomusmosseae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并没有检测到两种VA真菌存在于同一条侵染根段;对比单接种实验,在低pH水平下,Glomus mosseae显著抑制了Gigaspora margarita的侵染,而在高pH水平下Gigasporamargarita明显促进Glomus mosseae的侵染.  相似文献   
33.
AB-QTL法定位广东高州野生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高州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在栽培稻粤香占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BC3F1群体,共计245个株系.选择117对在双亲间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BC3F1株系进行了基因型分析.利用AB-QTL分析法对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长宽比以及粒重4个性状共检测到23个QTL,分布于水稻第1、2、3、4、5、6、8和11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范围为3.77%~28.67%.其中有6个QTL的贡献率超过20%,分别是控制粒宽的qGW-11-1,控制长宽比的qLWR-2和qLWR-11,控制粒重的qGWt-5-1、qGWt-5-2和qGWt-11-1.与现有的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相关研究比较,本研究所定位的基因数目较多,表明高州野生稻亟需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34.
程乙  任昊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李耕  刘少坤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521-3528
在两种肥力条件下设置超高产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农民习惯处理(FP)和不施肥对照处理(CK)4种栽培管理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以肥料投入为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黄淮海区域不同肥力农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通过培肥土壤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与低肥力田块(LSF)相比,高肥力田块(HSF)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高、分形维数低,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各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优化施用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可增加耕层土壤团聚体的粒径、降低其分形维数,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对高肥力田块的影响大于低肥力田块;二者亦可提高有机碳和全氮在大团聚体中的含量与分布,其中,对>5 mm团聚体的贡献率的影响在低肥力田块大于高肥力田块,对5~0.5 mm的各粒级团聚体的贡献率的影响在高肥力田块优于低肥力田块.  相似文献   
35.
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果实的主要害虫,通过研究其对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物体选择的差异,可为利用其视觉信息控制沙棘绕实蝇的行为奠定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磴口县沙棘林样地,分别悬挂不同颜色、形状、表面积的实验材料,测试沙棘绕实蝇成虫的选择性;采用野外采集的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引入有不同颜色产卵器的饲养箱内,观察记录成虫在不同颜色产卵器上的产卵量。结果显示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对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表面积球体的趋向性为:橙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不同表面积、相同颜色和相同形状的野外引诱实验中,大球的引诱量显著高于中球和小球,正方体的表面积越大引诱能力越强,且不同正方体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形状、相同表面积和相同颜色物体对沙棘绕实蝇的引诱实验中,4种形状的引诱能力为:正方体正三角体长方体球体,但形状之间的诱捕效果差异未达显著性。沙棘绕实蝇雌成虫在产卵期对颜色的偏好性依次为橙色绿色黄色红色浅绿色蓝色。沙棘绕实蝇成虫对不同颜色和表面积具明显的趋向选择性,对不同形状没有明显趋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36.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研究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正常光照、开花至收获期遮阴和开花至收获期增光)对夏玉米叶片光合、荧光性能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粒期遮阴影响叶绿体排布及内部结构发育,基粒个数和基粒片层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下降,PSⅡ反应中心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增加,导致产量降低;增光后叶绿体结构良好,基粒片层排列紧致、清晰且数量增加,PSⅡ反应中心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上升,叶片光合性能增强,产量增加.即花粒期遮阴破坏了夏玉米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降低了叶片光合能力,产量下降;花粒期增光增加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基粒和基粒片层,导致基粒片层排列紧密有序,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37.
胡旦旦  张吉旺  刘鹏  赵斌  董树亭 《生态学杂志》2018,29(10):3229-3236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选用‘郑单958’(ZD)和‘登海605’(DH)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LD,67500株·hm-2;HD,97500株·hm-2)设置单播(SZD、SDH)与混播(M、1∶1、2∶2)处理,研究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混播对植株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混播较单播处理无显著优势,但在97500株·hm-2下,两品种混播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混播促进茎等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产量增加,主要因为千粒重显著增加.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混播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干物质的分配状况,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可见,混播栽培可显著增加黄淮海区密植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8.
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海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在因特网下发布的Web数据库,用戾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www.ibsfu.fudan.edu.cn来进行检索和查询。目前提供的主要数据库:鸟类资源 、两栖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库:5个专类生物多样履数据库:绿化植物相关技术也在文中作了详细阐述。最后,就目前关于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9.
本文应用大鼠外周血G0期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对铬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价太铬具有不同的诱变性。与常用的短期致突变测试法的实验结果相一致,本方法作为环境诱变剂的短期初筛试验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是一种基于病毒DNA复制而发明的新技术。近些年,RCA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 miRNA)的检测。在miRNA检测研究领域中,鉴别高度同源的家族miRNAs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瓶颈。本研究引入新型的RCA技术来增加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家族miRNA鉴别的灵敏度,滚环扩增的程度用相对荧光强度来表示。研究结果显示,T4 RNA连接酶2可在RCA的环化过程中实现最大的环化效率,从而提高RCA的检测特异性。本文利用优化的RCA技术,实现对let 7高度同源的家族miRNAs高灵敏度的鉴别,灵敏度可达5 fmol。let 7a的滚环探针对Let 7a这一miRNA扩增后的相对荧光强度为1 550,而对其他的家族miRNA相对荧光强度仅为260。其他的家族miRNA探针在鉴别时相对荧光强度也显示了较大的差异。而依靠传统的RT-qPCR方法的鉴别灵敏度是4 pmol,与本研究相比,灵敏度低了近1 000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RCA技术鉴别高度同源性miRNAs是高效灵敏的,此前未见相关研究的报道。RCA技术可能被应用于miRNA高灵敏度检测和鉴别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