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杆状病毒的出芽病毒具有两类不同的膜融合蛋白, 组 I类型的杆状病毒利用的是膜融合蛋白GP64, 而组 II类型的杆状病毒利用的是膜融合蛋白F。本文以组II类型的HaSNPV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I类病毒的GP64能否在组 II类病毒中正确表达和包装。利用 Bac to Bac系统, 构建了带有 AcMNPV膜融合蛋白 GP64 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HaSNPVgp64 egfp , 同时构建了仅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重组病毒 HaSNPVegfp , 通过对HaSNPVgp64 egfp 感染的HzAM1细胞及所产生的子代BV的Western blot检测, 证明GP64可在HzAM1中表达, 并被包装入子代BV。  相似文献   
32.
利用多靶点液相芯片(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MASA)技术对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的病原,包括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和B型(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 and B, RSVA、RSVB)、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流行 性感冒病毒A型和B型(Influenza A virus and Influenza B virus,INFa,INFb)、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Parain- fluenza virus 1 and 3,PIV1,PIV3)、衣原体(C.pneumoniae,CPN)和支原体(M.pneumoniae,MPN)进行了病原学 研究。我们采集并分析了140例患典型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咽拭子,发现在这些标本中至少被前述的一种病 原感染的标本有95例,阳性率为67.86%。结果显示这些标本中上述病原感染的情况分别为:RSVB感染的患儿 占35.71%、PIV3感染的占4.29%、INFa感染的占28.57%、INFb感染的占2.14%、MPN感染的占3.57%、CPN 感染的占17.86%,被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的患儿有17.14%。这些标本中都没有检测到RSVA、PIV1和SARS- CoV病原的感染。RSVB病原的感染率在3岁以下的患儿中明显高于3岁以上的患儿,而INFa的感染情况则相 反;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测到INFa病原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呼吸道感染,而RSVB病原感染的情况相反。 此外,我们发现在2005年3月-5月中造成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以RSVB、INFa、CPN为主,而 RSVB感染则又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和引起低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33.
杆状病毒的出芽病毒具有两类不同的膜融合蛋白,组Ⅰ类型的杆状病毒利用的是膜融合蛋白GP64,而组Ⅱ类型的杆状病毒利用的是膜融合蛋白F.本文以组Ⅱ类型的HaSNPV为研究对象,研究组Ⅰ类病毒的GP64能否在组Ⅱ类病毒中正确表达和包装.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带有AcMNPV膜融合蛋白GP64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HaSNPVgp64+egfp+,同时构建了仅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重组病毒HaSNPVegfp+,通过对HaSNPVgp64+egfp+感染的HzAM1细胞及所产生的子代BV的Western blot检测,证明GP64可在HzAM1中表达,并被包装入子代BV.  相似文献   
34.
SARS病毒N蛋白、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和膜蛋白(E)基因,将n基因和e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 KG上,并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N与SARS病毒抗体呈现特异性的反应,为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感染免疫应答机制和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基因组的HindⅢ-L片段的全序列.该片段全长2 635bp,包括5个有意义的开放阅读框HaSNPV ORF227,晚期表达因子10基因(lef10),vp1054基因,Ac55(AcMNPV ORF55的同源基因),Ac56(AcMNPV ORF56的同源基因).与其它6种杆状病毒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HaSNPV的lef10基因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MNPV)的同源性最高,为64%,与冷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MNPV)的同源性最低,为43%;HaSNPV的vp1054基因与SeMNPV的同源性最高,为65%,与OpMNPV的同源性最低,为49%.序列比较表明,HaSNPV的LEF10与VP1054蛋白与其它6种杆状病毒具有相同的保守区和亮氨酸拉链(1eucine zipper)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病理时相及HaSNPV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以5×103PFU的HaSNPV出芽病毒粒子(BV)注射4龄初的棉铃虫幼虫,石蜡切片的H.E染色表明,在感染后24h,病理变化不明显;48h后脂肪体、气管组织的细胞核开始肿大,细胞开始变形;72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细胞核肿大十分明显,组织结构松散;但中肠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变;96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肌肉组织变疏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感染后24h,未能检测到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感染后48h,多角体蛋白可在部分脂肪体、气管组织、血细胞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72h后,被感染的脂肪体、气管组织、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数比48h多; 96h后,多角体蛋白可以在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中大量表达,48h到96h间,被感染的血细胞数目基本不变,中肠组织和肌肉都未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幼虫死亡后,可在中肠上皮细胞的基底膜间隙中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肌肉组织中未见表达信号,其它组织全部被感染并且组织结构被破坏, H.E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7.
杆状病毒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大小为80~180kb.  相似文献   
38.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可导致人类产生卡波氏肉瘤(KS),即AIDS病人最为常见的肿瘤。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KSHV的流行与KS相似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型。为调查KSHV在汉族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我们以KSHVORF65编码的小衣壳蛋白(smallcapsidprotein)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ELISA)分析方法,对湖北地区560例汉族普通人群血清样品进行了KSHV抗体检测。在检测的560份血样中,KSHV抗体总阳性率为5.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7%,女性为4.5%。统计学分析显示,KSHV感染率在男女性别上无差异(P=0.542),但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10岁以下儿童群体较之10岁以上人群KSHV感染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6,OR=6.692,95%CI=1.710-26.198);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KSH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2)。上述结果表明,KSHV在这一地区的流行与西方成年人群的感染率相似,但在儿童群体中的相对较高的感染率与一些非洲地区的接近。由此提示在该群体可能存在特殊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9.
40.
在采用共感染和共转染的方法构建扩大杀虫范围的重组病毒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能诱导甜菜夜蛾细胞,Se-UCR发生典型凋亡,但不能诱导另一株甜菜夜蛾细胞Se-301产生凋亡。以5MOI的HaSNPV感染Se-UCR。在12h左右可以观测到少量细胞凋亡。24h能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凋亡细胞数量随时间不断增加,到72h基本上所有的细胞均发生凋亡,成为凋亡小体,基因组DNA片段化。同时发现HaSNPV诱导的甜菜夜蛾Se-UCR细胞凋亡能够被甜菜夜蛾多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capsid nucleoplyhedrovirus,SeMNPV)所抑制,进一步点杂交试验发现SeMNPV和HaSNPV共同感染Se-UCR获得了HaSNPV在该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