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85年,Sndth在《科学》杂志上提出构建"融合噬菌体",即在这种丝状病毒的包膜蛋白上表达融合蛋白[1].1990年,Scott和Smith山利用这种表面表达载体建立了随机多肽文库,可以很方便地筛选出抗体及其他功能蛋白的强结合配基[2].我们建立了十二肽的随机多肽库,将从中筛选出抗HIV-gP160抗体的抗独特型多肽.1材料和方法1.1质粒、菌株和培养墓噬菌粒成h血四、大肠杆菌XLI-Blue和辅助噬菌体VCSM13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王海涛教授惠赠.SB液体培养基:30gtmptone,20g酵母膏,10gMops溶于IL去离子水中,调pH7.0.枝…  相似文献   
32.
人抗体组合文库的构建和抗HBsAg噬菌体抗体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噬菌体表面递呈表达系统构筑建了人抗体组合文库,并同了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人噬菌体抗体(Fab片段)。以免疫球蛋白信号肽序列为引物进行半套式PCR所得到的产物在质和量上优越于以可变区5末端保守库列为引物进行PCR所得到的产物,经过3次亲和选择后,抗体阳性率为69%,抑制实验表明,所筛选出来的噬菌体本具有抗HBsAg的特异性,序更分析表明VH分别属于VHI亚群和Ⅲ亚群,其轻链VL分别属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由氮元素丰富至限制培养过程中脂质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离分析微藻中脂质。【结果】随着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逐渐处于胁迫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细胞大量积累贮存脂质—甘油三脂(TAG),组成生物膜系统的单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脂(SQDG)、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降低,而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二脂(DAG)、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则相对稳定。【结论】HPTLC可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微藻中脂质分离分析方法,为研究微藻油脂代谢途径以及甘油三脂(TAG)的调控积累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4.
目的:摸索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的最佳条件,建立一种批量制备拟胚体(EB)的方法。方法:研究mESC不同接种密度及生物反应器初始搅拌速度对EB形成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以细菌培养皿中形成的EB为对照,用抗坏血酸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比较两种培养体系对EB心肌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RT PCR对ESC来源的心肌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当mESC接种密度为1×105~3×105个/ml,搅拌速度设定为15~30r/min时,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能高效制备出大量相对均一的EB,EB中几乎没有坏死细胞。与细菌培养皿制备的EB相比,生物反应器培养的EB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率更高,并表达心肌特异性基因。结论: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促进EB的形成及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是一种更为理想的EB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35.
栗斑腹鹀的栖息地和巢址选择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高玮  王海涛  孙丹婷 《生态学报》2003,23(4):665-672
于1999到2001年5月至7月连续3a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林场,采用样地法和样方法,对栗斑腹鹀的栖息地选择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鸟的繁殖是在草甸草原+杏树环境下进行的,对栖息地样方和对照样方的对比分析得出,杏树最大高度、50 m半径圆内杏树数量、贝加尔针茅数量、大油芒数量、植物盖度、火绒草平均高度、贝加尔针茅最大高度、兴安胡枝子平均高度8个因子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通过对46个巢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栗斑腹鹀把巢建在贝加尔针茅下面,巢出入口方向多为东南45°和西南45°.对46巢的27个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植物盖度、火绒草高度、鸢尾数量、巢出入口方向、10 m内杏树数量、30 m内杏树数量、裸地面积这6个因子是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对46巢26个巢址和非巢址因子进行判别分析,植物盖度、大油芒、乳浆大戟高度、石竹数量、线叶菊高度和30m内杏树数量等6个因子,为巢位选择的主要因子 .两种分析结果基本相似.总之,栗斑腹鹀喜欢在植被盖度大、杏树相对多、贝加尔针茅和大油芒的密度大、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内营巢.  相似文献   
36.
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文洪  高玮  王海涛 《生态学报》2003,23(11):2246-2252
1996~1997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带对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的巢树和巢址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子进入判别方程的先后顺序检测因子的重要性,通过对Wilk’sλ值的检测确定各因子对判别模型的贡献率,根据生态因子的重要性和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两年共观测灰脸鵟鹰的巢址12处,其中83.3%(n=10)位于山坡的上部位置,66.7%(n=8)位于山北坡;在灰脸鵟鹰所利用的巢树中,松科(Pinaceae)植物占的比例最大,为75%(n=9)。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胸径大于30cm乔木的基面积、针叶林的基面积和灌木数量等生态因子是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37.
汉坦病毒糖蛋白G1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利用Ras募集系统(RRS)构建并鉴定含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I的诱饵载体。将汉坦病毒76—118株囊膜糖蛋白GI基因与Ras基因连接,构建嵌合基因Ras—G1及Ras—G1’(G1’无前导肽序列)。将两个嵌合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Met25,并转染至酵母温度敏感株cdc25-2,检测其对RRS系统的激活作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表明,Met—G1和Met—G1’载体构建正确。激活试验为阴性。说明Met—G1和Met—G1’载体可用于从cDNA库中筛选汉坦病毒受体。  相似文献   
38.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汉坦病毒糖蛋白(GP)和核蛋白(NP)的嵌合基因G2S0.7表达产物的免疫学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汉坦病毒含有G2S0.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融合表达并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微量细胞培养中和实验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应答效果,以研究嵌合基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用该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坦病毒NP及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3200及1:200;同时融合蛋白还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明确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汉坦病毒G2S0.7嵌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坦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进行汉坦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9.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巢式PCR从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NS2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T载体,各随机挑取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NS2全长基因,所测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互不相同.该慢性携带者HCVNS2区序列以完整读码框架(ORF)为主,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而该丙型肝炎患者以NS2N端发现终止信号的序列为主,其中三个于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一个于第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仅一个克隆的序列为完整ORF.对ORF完整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丙型肝炎患者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N端,蛋白二级结构模拟显示丙肝患者NS2与慢性携带者的优势二级结构类似.研究表明从我们选择的两例感染者的HCVNS2序列看,不同临床类型的HCV病人体内的HCV准种在NS2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存在于机体的状态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