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孔祥贞  陈复华 《昆虫知识》1994,31(4):226-227
大袋峨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泡桐基地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现将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经观察测定,大袋蛾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其历期温度列于表l~羊(雄蛹数据略)。(二)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自然变温条件下为:幼虫蛹蛹恒温条件下为:蛹(三)发生期检验在林间,1990年大袋蛾产卵高峰期为5月25日,1991年雄幼虫化蛹高峰期为5月1日,产卵高峰期为6月7日。我们利用获得的大经峨冬虫态的C、K值,根据1990…  相似文献   
32.
大平二号赤子爱胜蚓在10—30℃区间内,呼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呈增强趋势,30℃以上呼吸强度急剧下降,30℃时呼吸强度最大为77.9±0.75,而以20—25℃范围内呼吸强度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33.
温度对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的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基础上,本提出反S型曲线模型来描述种群存活率,探讨了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过程变化的特征参数,并得到不同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34.
粟穗螟滞育的形成和解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贤  程开禄 《昆虫学报》1993,36(4):451-458
粟穗螟Man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在川南地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的昆虫。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取决于幼虫发育期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在2s℃恒温下,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8分。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低龄期。 温度和食料效应只发生在每天14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下,低温有抵销长光照抑制滞育的作用,高温影响不显著;取食玉米的幼虫滞育率比高粱的高,并随寄主生育阶段的发展而增高。该虫滞育解除必需每天14-15小时的长光照;不利于滞育发育和解除,适宜温度为10一25℃。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滞育形成和解除的特点对发生规律的作用及在测报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温度对草地螟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3,36(4):459-464
在16℃、19℃、22℃、25℃.28℃,31℃和34℃的范围内,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成虫的产卵前期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靳谛曲线,产卵雌蛾数、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均以22℃为最高。初步确定19-25℃为草地螟蛾产卵的适温范围,22℃为最适产卵温度,16℃和34℃分别为产卵温度的下限和上限。成虫寿命与温度的关系为负相关(r=-0.91,P<0.01)。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但温度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一致,在28℃以下的温度内,雄蛾寿命比雌蛾长;在31-34℃的范围内,雄蛾寿命比雌蛾短。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草地螟发生为害区的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大叶黄杨巢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成炬  黄信飞 《昆虫知识》1993,30(4):231-233
本文研究了大叶黄杨巢蛾的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并与实际发生情况作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53±0.66℃,有效积温为1024.95±23.50日度。大叶黄杨巢蛾在温州地区全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5~6代,与实际发生5~6代一致。  相似文献   
37.
羊草呼吸作用与温度,光照和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羊草明呼吸率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暗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明呼吸速率与光强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在低光强下,明呼吸速率随光强升高而有较快的增加;随着光强的增高,其增加速度减慢。在温度低于羊草光合的高温补偿点的条件下,明呼吸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有一个下降阶段,而后又回升。羊草的暗呼吸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升高,且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38.
郑娇  李东  袁旭东  赵小祥  刘峰  田秋香 《生态学报》2023,(21):8704-8715
树线过渡带作为高山地区重要的生态过渡带之一,是响应温度变化的敏感区域。树线过渡带内土壤碳储量丰富,其碳周转在全球碳循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树线过渡带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地区土壤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青藏高原东南部贡嘎山树线过渡带(森林、树线、灌丛)的土壤为对象,在室内开展90 d不同温度(15℃和20℃)的培养实验,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计算单位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温度敏感性,并分析影响它们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受温度和样地类型的显著影响。升温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而不同样地类型间矿化速率差异显著,矿化速率大小表现为森林>树线>灌丛。本研究用单位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表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经90 d的培养,15℃下树线过渡带从森林、树线到灌丛单位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为12.33 mg/g、12.99 mg/g和10.53 mg/g, 20℃下则分别为19.16 mg/g、21.14 mg/g和16.26 mg/g,灌丛土壤单位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低于森林和树线土壤,这表明灌丛土壤具备更...  相似文献   
39.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滇中哀牢山、无量山是该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社会组织不同。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哀牢山高海拔栖息地中一个一夫一妻长臂猿群体的活动时间分配和食性季节性变化。2014—2015年,采用3 min间隔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长臂猿的行为和食性,468 h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行为比例最高38.1%,其次是休息行为36.4%,取食行为23.3%,最少为鸣叫行为1.9%和其他行为1.3%。3 784次取食行为可辨识食物类型,总体上叶类食物占41.1%,其次是果实类食物33.3%,花类食物21.0%,附生植物3.9%,其他食物0.6%。长臂猿的时间分配和食性在雨季和旱季均具有显著差异,在低温旱季,长臂猿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移动时间,提高叶类和花类食物的取食比例;在高温雨季,长臂猿增加移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和取食时间,取食更...  相似文献   
40.
冠层温度和气温的差与冬小麦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文  董振国 《生态学报》1993,13(4):377-379
作物冠层温度与气温的差(简称冠气温差,下同)可指示作物的水分状况,也可作为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关于冠层气温差指示作物生长的报道尚少,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87年和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土壤为壤质褐潮土,有机质含量在15.0g/kg左右,土壤持水量229.0g/ks。麦田按常规方法管理,春季以后浇3—4次水。设充分湿润(相对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