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太行山草地建群种远东羊茅地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东羊茅地上生物量在10.80—979.30gFW/m2或5.00—351.33gDW/m2之间变动,峰期值在902.87—1092.15gFW/m2或331.45—370.53gDW/m2之间变动。地上生物量的季节生长曲线呈单峰型,峰值期出现在7月份。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生长高度的增长和投影盖度的扩大呈正直线相关(R=0.8929和R=0.9066)。地上生物量和生长高度的最高生长速率出现于同期,而两者的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值则出现在生物量峰值期之前。在生长季节期间,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6.2596+1.4089x(R=0.9250)。  相似文献   
32.
河北省白洋淀蓄水后的枝角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9年4月、8月、11月和1990年5月对重新蓄水后的白洋淀枝角类作了采样调查,共发现枝角类46种,隶属于18属6科,并对结果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3.
楼燕在华北每年春季繁殖、繁殖期在4-6月。每窝产卵3-4枚,卵孵期17-19d,育雏期约35d.分析育雏期食团含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及脉翅目等计40余种昆虫,多为农林卫生害虫。  相似文献   
34.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及18种常见种的落叶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a平均凋落量为4.630t·hm-2·a-1.凋落物具体峰值出现的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年际变化,雨季的4~9月和旱季的10~3月各有一个高峰期.植物的落叶习性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反映,根据不同种凋落叶高峰出现的时期可将植物分为3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种乔木优势种的热值及其季节变化。结果如下:5种植物各器官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因种在是异,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热值存在明显差异,干重热值受灰分含量影响变异增大。  相似文献   
36.
游动放线菌的培养与染色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动放线菌科放线菌的孢囊形状和大小,在一般斜面或平皿培养物上不易辨清。其菌丝体、孢囊、孢囊孢子及某些属种的分生孢子等用一般菌块拨离法直接观察,不能反映其自然生长和正常形态的特征,制作临时装片时,常因遇  相似文献   
37.
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2种平腹蛛进行重新记述:袜昏蛛 Phaeocedus braccalus (L. Koch, 1866)和软毛掠蛛 Drassodes pubescens (Thorell, 1856)  相似文献   
38.
韩希福  王荣  王军萍 《生态学报》2001,21(5):820-826
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率很小时,昼夜的垂直移动能使其获得最优的生态适合度。水流的增加或方向的改变会使其在底层的停留时间增加。在小拟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随着水流的增加及其随之而来的损失率增高,其垂直移动的倾向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9.
荧光标记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针菇(Flmmulina velutipes)为材料,经异硫氨酸荧光素(FIC)标记的金针菇单核W19菌株的原生质体与未经标记的单核Y7菌株的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的诱导下进行融合,利用显微操纵仪直接挑取一个带有荧光而另一个不具荧光的原生质体对,培养后,根据融合形成的汉核菌丝具有“锁状连合”这一形态学特征选择、鉴定融合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菌株具双亲互补酶带。经测定,多数融合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较亲株高,且出菇正常。  相似文献   
40.
Ti质粒对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Ipomea batatas)叶片和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与根癌农杆菌(Agrobateriuum famefaciens)T_(37)和B_6S_3菌株共培养。然后在MS_0培养基上(含唑啉头孢菌素钠250 mg/L,羧苄青霉素150 mg/L,氨苄青霉素150 mg/L)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1.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的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2~3周后长出新的愈伤组织(表1),而未经处理的则逐渐死亡。两株根癌农杆菌对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叶片。2.感染后在MS_0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