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武汉、汕头和湛江进行的螺旋藻室外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对藻种的选择,培养基调控,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极大螺旋藻FACHB438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和较稳定的生物量生产率;钝顶螺旋藻FACHB439在武汉地区和湛江地区的生物量生产率略低于极大螺旋藻FACHB438.但是在低温季节钝顶螺旋藻HB83在湛江地区仍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生物量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地区生产的螺旋藻粉产品质量相差不大。在不同地区或季节选用不同的藻种搭配是保持螺旋藻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的生物量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2.
33.
蓝藻结皮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广泛分布,它们在环境状态的维持和改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荒漠藻固沙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温度不仅影响藻类在培养池中的培养,还影响接种后藻类的生长。因此,摸清优势固沙藻类的温度生长特征及对不同温度的生长适应性,对于接种蓝藻固沙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实验分3部分:研究了室温培养条件下3种荒漠优势蓝藻-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纤细席藻(Phormidium tenue)的生长曲线,在不同温度(2、5、10、15、25、35℃)、开放式载体培养状态下3种蓝藻的生长状况及形态观察,以及爪哇伪枝藻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培养条件下的光合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和伪枝藻素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在液体培养基中,纤细席藻生长速率最快,高于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2)开放式载体培养条件下,藻株的生长速率低于液体培养,因此荒漠优势藻类的培养优先选择液体培养,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不易被细菌污染,纤细席藻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在培养该藻株时要考虑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抑制细菌过度繁殖;(3)爪哇伪枝藻短期培养(18d)宜选择相对较高的培养温度(25-30℃),而长期培养(30d)宜选择相对较低的培养温度(15-20℃)。    相似文献   
34.
产毒微囊藻藻粉的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达到对收获的微囊藻藻粉安全脱毒的目的 ,分别使用了调节pH ,NaClO处理和臭氧处理微囊藻干粉 ,并检测其脱毒效果和脱毒过程中蛋白质的损失率 ,以期找到一种可行的微囊藻藻粉安全脱毒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调节pH值的方法试剂用量大且脱毒不彻底 ;NaClO处理也因对藻粉的渗透性较差而效果不佳。臭氧水溶液处理藻粉 ,处理时间短 ,且脱毒彻底 ,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不同培养条件对具鞘微鞘藻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沙表面形成的藻类结皮,是流动沙丘固定的首要标志.一般来说,当流动沙丘上形成了荒漠藻结皮后,将经过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演替,在演替过程中,还将依次出现地衣、苔藓和高等植物[1],其中荒漠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6.
荒漠生物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高温是影响生物结皮中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生物结皮形成和发育中的重要优势种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 Born et Flah)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设置了25℃(对照)、35℃、40℃和45℃等不同高温处理,测定了短期(6h)和长期(15d)高温条件下,S.javanicum的光合活性、光合色素、多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javanicu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在35℃下表现出最大值。40℃高温明显抑制藻体叶绿素a合成,35℃处理促进了叶绿素a合成(高于对照值),而40℃处理明显促进了藻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高于对照处理和35℃处理。随温度升高,S.javanicum丙二醛、胞内可溶性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透射电镜切片显示,40℃高温明显破坏了藻体细胞超微结构,如原生质体出现絮状形态和空泡化,35℃处理则有利于细胞形态结构的保持和稳定。以上结果初步证实了S.javanicum能够较好地耐受适当的高温(35℃)。研究对于了解S.javanicum对高温环境的耐受程度及对高温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对利用荒漠蓝藻治理荒漠化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7.
黄河中游土壤藻类的种类组成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实验站研究了粘土、沙壤土、轻壤土等土壤中的藻类组成、分布和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共有56个种,其中分离纯化了33个种。藻类物种多样性随土壤中有机肥料或无机N.P.K肥的增多而增加。相同的种类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可以据此阐明土壤藻类群落组成变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利用鱼腥藻作为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藻粉作为肉鸡、全雌鲤、青虾和对虾的饲料研究结果表明:2%的鱼腥藻粉替代鱼粉作为肉鸡饲料试验,肉鸡的个体平均增重效果与对照相当,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都有所提高;同时还具有改善肉质色泽的效果。对重金属的含量分析发现,食鱼腥藻的鸡除锌的含量略高外,铜、铁、锰、镉及铝的含量都低于对照组。添加2%的鱼腥藻粉在网箱中进行小试和大面积试验,结果都表明鱼腥藻粉对全雌鲤的生长有明显的效果,并能提高全雌鲤鱼种的成活率和降低饵料系数,利用鱼腥藻粉配合饲料在网箱和大面积养殖青虾试验表明,具有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对虾试验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2%的鱼腥藻粉,饲喂45d后,对虾的体长增加了14.49%;体重增加了10.4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鱼腥藻作为家禽及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具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溶藻细菌DC-L5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滇池蓝藻水华集聚区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DC-L5,通过形态及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用小白鼠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小白鼠无中毒症状.研究表明当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溶藻效果最强,共培养5d使铜锈微囊藻的叶绿素α含量下降83.33%,使惠氏微囊藻、绿色微囊藻、水华束丝藻和水华鱼腥藻4种蓝藻叶绿素α下降率最高为67.6%,最低为58.5%,平均为62.25%.离心沉降后,发现沉淀菌体和无菌上清液对铜锈微囊藻都有溶藻效果,但溶藻效果不及原菌液,推测DC-L5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使藻细胞凝聚下沉及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同时存在抑制藻细胞生长的胞外分泌物.高温热处理后菌液溶藻作用不明显,推测高温可能使菌体或胞外分泌物质失活.  相似文献   
40.
人工藻结皮技术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它是指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