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光合菌群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作为产氢底物,研究光合菌群产氢性能。考察了硫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等秸秆水解条件对产氢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并对不同脱毒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水解条件为硫酸浓度1%,固液比1:12,水解时间0.5 h,水解温度为110°C。采用Ca(OH)2脱毒方法的产氢效果要优于其他2种脱毒方法;NH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该光合菌群产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丹参分别配伍三七和川芎经水煎煮和70%乙醇回流后,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的变化,探究配伍提取后对丹参中可检测成分含量的转移规律。方法:丹参,丹参+三七,丹参+川芎,丹参+三七+川芎分别水煎煮、70%乙醇回流提取后,用TLC和HPLC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①全部水煎煮物中基本不含丹参酮ⅡA;②丹参单独醇回流和丹参+川芎混合醇回流加入三七后,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上升16.66%和54.97%;③丹参单独醇回流和丹参+三七混合醇回流加入川芎后,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下降57.34%和43.33%;④丹参单独醇回流加入三七+川芎后,丹参酮ⅡА含量下降33.89%;结论:丹参配伍三七显现中药的"相使"药性;而川芎对丹参则是"相恶"药性,但三七可缓解川芎对丹参的"相恶"药性。  相似文献   
34.
白桦开花位点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T及其同源基因在促进植物成花和发育阶段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了白桦FT基因的cDNA,全长为928 bp,其开放阅读框为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9.6 kDa,理论等电点为7.73。该预测蛋白序列含有保守的PEBP蛋白结构域,命名为BplFT,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JQ409561。该基因序列同其它16种植物的相似性为74%~93%,其中与无花果(Ficus carica)的相似度最高为93%,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相似度最低为74%,并构建了该基因序列的进化树。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BplFT基因在白桦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在营养器官的表达高于花器官,成熟组织要高于幼嫩的组织,在成熟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推测BplFT基因在成熟的营养器官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调控次生细胞壁的形成。另外,选择了白桦雄花序突变体进行该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该基因在突变体雌花序、雄花序、幼叶及幼茎中均为上调表达,预示着BplFT基因不仅仅参与营养组织发育,在花器官发育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基于CNKI和WOS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延德  樊蕊 《生态学报》2018,38(11):4077-4087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中1986—2016年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以非点源污染或面源污染(non-point pollution or Diffused pollution 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和模型(Model)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国内文献1474篇和国外文献1046篇。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同时结合CiteSpace、SPSS和Bibexcel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利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绘制出共词网络可视图,依据处理后的结果对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趋势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从多个角度对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发表文章的关键词、年代分布、发表期刊、著者、高被引文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国内外在非点源污染模型领域中的研究概况及研究热点,明确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探索方向,为以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常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诊断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合胞病毒感染的疾病。这一技术与鼻压片检出包涵体、白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鼻纤毛细胞破坏、四唑氮蓝还原试验等方法比较,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人认为该技术还不能代替常规的病毒学方法。本文采用了“疑似”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的咽部脱落细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华法令(Warfarin,WFN)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W)钙化组、8W钙化+8W MET 100 mg/kg治疗组、8W钙化+8W MET 200 mg/kg治疗组。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钙结节;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颈总动脉组织中钙沉积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壁中成骨基因Runx2及血管平滑肌标志物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壁中Runx2及自噬标志物LC3II的表达。结果:WFN干预8 W后,大鼠动脉中钙沉积含量显著增加(P0.01),MET治疗组主动脉钙含量与钙化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组(WFN组)动脉壁中层黑色连续钙盐沉积条带,而进行MET治疗后,黑色条带明显减少,对照组未见黑色条带。免疫组化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阳性,棕褐色染色较深,而α-SMA表达则显著下降,基本未见棕褐色染色沉积;MET治疗后能够逆转上述趋势。Western Blot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明显上升,MET治疗后Runx2表达被抑制。此外,钙化过程中伴随着自噬标志物LC3II表达轻度上升;随着MET浓度升高,血管壁中自噬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动脉钙化,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成骨样表型转换,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38.
采用RACE-PCR法,从‘小樱桃’文心兰中克隆到一个全长989bp的铁氧还蛋白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OnFd(登录号KX461907)。OnFd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465bp,预测可编码154个氨基酸;gDNA和c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OnFd基因不含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nFd具有1个典型的[2Fe-2S]结构域;同源分析显示,OnFd与玉米Fd3的相似度最高(64.29%)。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nFd定位于叶绿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OnFd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与根,在假鳞茎中表达量最低;接种病原菌研究显示,文心兰感染软腐病后,各个部位的OnFd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接种部位假鳞茎在接种病原菌1d后表达量便表现出极显著上调,并且在5个感病阶段的表达量是健康植株的2.83~3.98倍。研究表明,OnFd基因可能在文心兰响应抗软腐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前纤维蛋白影响花粉肌动蛋白体外聚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速离心沉淀及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等技术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 (ZeamaysL .)花粉内源前纤维蛋白对玉米 (ZeamaysL .)花粉肌动蛋白 (前纤维蛋白与肌动蛋白摩尔数比分别为 2∶1,1.5∶1,1∶1,0 .5∶1,0 .1∶1)聚合与解聚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显示 ,前纤维蛋白在各种比例下均可与Mg_ATP_肌动蛋白结合并抑制肌动蛋白的聚合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前纤维蛋白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其解离常数值 (Kd)为 (1.30± 0 .33) μmol/L。在本实验条件下尚未见到有前纤维蛋白促进植物肌动蛋白聚合的作用 ,表明玉米花粉前纤维蛋白具有螯合G_肌动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