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取通量源区模型FSAM(Flux Source Area Model)利用2009年北京大兴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涡度相关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通量贡献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站通量贡献区随大气稳定条件增强而增大。除326.25°—3.75°方向生长季不稳定条件下外,生长季的通量贡献区范围普遍大于非生长季的贡献区范围;(2)通量贡献区与观测高度、冠层高度、地表粗糙度、风向以及大气稳定度有关,当风速风频较大,大气不稳定时,湍流扩散作用强烈,贡献区范围较小;(3)该观测场在2009年以不稳定大气条件为主,通量信息主要来源于距离观测塔50—400 m范围,且69.3%的信息来源于通量塔偏北风与偏南风方向,其中42.56%的信息来自于偏南风方向;(4)随着大气稳定程度加强,通量来源最少区从塔偏西方转为偏东方,在大气稳定度条件和风向的共同作用下,生长季时主要通量贡献区在塔偏南方向,而非生长季时主要通量贡献区在塔偏北方向。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用泰山虫草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活体黄粉虫,提取被侵染的黄粉虫体液,并测定不同侵染时间虫体液中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泰山虫草分生孢子能成功的侵染黄粉虫并长出子座;接种第2~4 d后即可导致黄粉虫体内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黄粉虫具有独特的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机制。  相似文献   
3.
不同寄主植物与棉蚜酯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通过测定不同越冬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α-乙酸萘酯(α-NA)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山东高密棉田棉蚜种群酯酶活力是北京花椒棉蚜酯酶活力的2.4倍,石榴、木槿上棉蚜酯酶活力是花椒棉蚜酯酶活力的1.3-1.5倍,不同寄主植物棉蚜α-NA酯酶和β-NA酯酶的频率分布表明:鼠李、花椒棉蚜的α-NA酯酶频率分布范围较集中,酯酶活力(每0.033头蚜虫的OD值)小于0.10时的频率分别为70%和62%,其个体累积率达50%时的酯酶活性(EF50)分别为0.08和0.085(每0.033头蚜虫的OD值);石榴、木槿和棉苗上α-NA酯酶频率分别为25%、31%和45%,其EF50分别的0.154、0.1368和0.1138,酯酶活力明显比鼠李和花椒棉蚜高;高密棉蚜为4%,EF50为0.2113,频率分布范围较宽。β-NA酯酶的频率分布,鼠李、花椒、木槿和棉苗上棉蚜酯酶活力(每0.033头蚜虫的OD值)小于0.10时为52%-62%的个体,EF50分别为0.098、0.084、0.102和0.091,寄主之间差异不大,而石榴和高密棉蚜分别为23%和3%,EF50分别为0.135和0.2136,与其它4个寄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金莹  冯国蕾 《昆虫学报》2001,44(2):182-186
测定敏感、抗溴氰菊酯(Del-R)、抗氯菊酯(2Cl-R)的家蝇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辛硫磷及马拉硫磷的LD50,α-乙酸萘酯(α-NA)酯酶动力学,酯酶的活性和酯酶的抑制作用。Del-R和2Cl-R的家蝇品系对三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倍数为0.966~7.190倍,均为低抗水平。三个家蝇品系的羧酸酯酶活性水平与抑制中浓度存在正相关性,说明羧酸酯酶在抗拟除虫菊酯家蝇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章平  金莹  张方 《动物学杂志》2018,53(6):841-848
2017年4月17日,在黄山浮溪完整地记录了2只雄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us)之间争夺领地的打斗过程、争斗鸣声以及其中一只蛙打斗后的鸣声,并用摄像机记录了此行为的过程。争斗大约持续了8 min,并产生了一个胜利者和一个失败者。实验共录了胜利蛙的争斗鸣声17声,打斗后鸣声7声,失败蛙的争斗鸣声6声,其中两只蛙同时鸣叫了1声。随后通过Praat语音软件获取鸣声的时域参数和频谱参数,并利用T检验来判断两只蛙争斗鸣声参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以及胜利蛙打斗时与打斗后的鸣声参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对两只蛙争斗鸣声的时域和频谱参数分析发现,胜利蛙以多音节鸣叫为主,其平均基频(8 150 ± 1 305)Hz、最大基频(9 741 ± 1 283)Hz、最小基频(5 809 ± 1 139)Hz以及最大最小基频差(3 932 ± 1 122)Hz都高于失败蛙,尤其是平均基频和最大基频(P < 0.05),而最小基频以及最大最小基频差二者差异并不显著(P > 0.05),但是胜利蛙的主频却要略低于失败蛙(P > 0.05);失败蛙的鸣声中非线性片段时长占总时长的百分比更大,甚至超过50%。将胜利蛙的争斗鸣声与打斗后鸣声进行比较,发现总时长、非线性片段时长和平均基频在争斗后都有明显减小(P < 0.05),最大基频、最小基频有略微减小(P > 0.05),而音节间隔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和大小基频差都有所增大(P > 0.05),这可能是为了在争斗过程中更快地击退对手。因此,推测胜利蛙获取胜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鸣叫率以及较低的主频。本文描述了雄性凹耳蛙争斗过程中的鸣声特征,可对凹耳蛙雄性之间的竞争过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生育力与体型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测量了黄山浮溪地区23只排卵后雌蛙的体重、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宽、前肢及指长、前肢长、后肢全长、胫长等9个体型参数,并计数每只雌蛙的窝卵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雌蛙的窝卵数和9个体型参数值均呈正相关性(P 0.05),体长和其他8个体型参数值均呈现正相关性(P 0.05),以体长为控制变量,偏相关分析显示,窝卵数和体重呈正相关性(P 0.05),故具有较长的体长、较重的体重特征的雌蛙,可以携带更多的卵,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不同雌蛙个体间的窝卵数差异较大,平均窝卵数为(646.5±37.6)枚(590~706枚)。大个体雌蛙具有更强的生育力、更大的繁殖输出,可能是导致凹耳蛙两性间异形程度较大(雌大雄小)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探究抱对雌、雄凹耳蛙之间的配对模式,测量了21对抱对雌、雄蛙的上述9个体型参数,分析显示,抱对雌、雄间9个体型参数值均不存在相关性(P 0.05),未发现凹耳蛙在性选择的过程中采用选型配对模式,雌性凹耳蛙可能倾向雄蛙非体型的品质特征,比如鸣叫声等。  相似文献   
7.
金莹  王生  袁成  刘姝文  张方 《动物学杂志》2019,54(2):196-206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在背景噪音刺激、雄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声音刺激以及雄性大绿臭蛙(O. graminea)声音刺激下ZENK蛋白在雌性凹耳蛙脑部的表达。结果显示,上述三种声音刺激下雌性凹耳蛙的端脑、间脑和小脑区域均未发现ZENK蛋白的阳性细胞。在雄性凹耳蛙声音刺激下,雌性凹耳蛙中脑的视顶盖、脚间核、中脑深部核、被盖、半环隆枕以及延脑的孤束核、中缝核、网状核、网状结构、上橄榄核部位均有阳性细胞分布,在大绿臭蛙声音刺激下,这些部位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本实验中ZEN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部位的一部分是位于与两栖类处理听觉信息有关的中脑半环隆枕、被盖以及延脑的上橄榄核,由此可推断,在雌性凹耳蛙ZENK蛋白与听觉信息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