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ATCC14067诱变选育获得的L-异亮氨酸高产菌XQ-4(AHV^rSuc^gSG^rEth^rα-AB^rIleHx^r)在连续培养中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以葡萄糖为限制性底物时,XQ-4菌株的生长符合Monod方程,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0.265h^-1,饱和常数Ka=0.789g/L.XQ-4菌株L-异亮氨酸发酵时菌体最大实际转化率Yx=0.499g/g,产物最大实际转化率Yp=0.379g/g。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理性改造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丙酮酸脱氢酶系E1p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编码基因aceE)和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有效供应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以提高L-亮氨酸产量。【方法】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底盘细胞,分析不同CS和PDHC酶活水平对L-亮氨酸合成的影响。随后,考查协同改造CS和PDHC或引入绿硫菌(Chlorobium tepidum)中ACL对L-亮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低强度的CS酶活(即重组菌XL-3 P_(dapA-R2)gltA)有利于L-亮氨酸的合成,L-亮氨酸产量达到17.5±0.6 g/L。而改变PDHC酶活水平不利于L-亮氨酸的合成。此外,以启动子P_(dapA-R2)控制CS表达,而以启动子P_(gapA)控制PDHC表达时(即重组菌XL-4),可实现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的有效供给,L-亮氨酸产量达到20.2±1.7 g/L,且显著降低副产物产量。若在重组菌XL-4中引入C.tepidum,ACL会显著抑制菌体生长而不利于L-亮氨酸合成,而引入到出发菌XL-3中因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得到有效供给,目标重组菌XL-5L-亮氨酸产量达到18.5±1.2 g/L,比出发菌株XL-3增加了14.2%。【结论】重组菌XL-4中因协同控制CS和PDHC酶活,从而实现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有效供给,促进L-亮氨酸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对后续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微生物合成L-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大肠杆菌aceE基因是编码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PdhR的关键酶之一。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MG1655的aceE基因后,阻断了丙酮酸流向TCA循环,导致丙酮酸的累积,也使菌体生长受到影响,在培养基中补加5 g/L KAc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菌株在生长上的缺陷。摇瓶发酵36 h,MG1655没有积累丙酮酸,MG1655ΔaceE∷cat菌株可以积累26.77 g/L丙酮酸,为利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丙酮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厌氧条件下的丁二酸产量,并降低发酵产物中副产物的含量。【方法】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为出发菌,首先敲除乳酸形成的关键酶乳酸脱氢酶基因(ldh),构建ldh缺失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然后以缺失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为出发菌,敲除该菌的丙酮酸脱氢酶系的E1p酶基因(aceE),构建一株双缺失突变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ΔaceE。【结果】与供试菌比较,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的丁二酸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了94.9%和32%,并且主要的副产物乳酸产量由出发菌产量的63.5 g/L降低到很微量的程度。丙酮酸脱氢酶的失活并不能完全消除副产物乙酸的形成,但乙酸的产量较ATCC13032Δldh降低了37.9%,丁二酸的产量略有提高。【结论】该重组菌具有较强的丁二酸生产工业化潜力,并且该研究方法为微生物代谢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特征并评价它们在脊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1例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的MRI资料,观测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强度、强化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1例脊膜瘤患者中,发病部位胸段14例,颈段5例,腰段2例.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与硬膜面夹角为钝角,脊髓面圆钝且分界清楚,肿瘤纵径均大于横径.T1WI上大多数病例(90.5%)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90.4%的病例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76.2%)呈明显均匀强化,13例(61.9%)出现"脊膜尾征".结论:椎管内脊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中病变形态、信号及强化特征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与免疫组化染色法定量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10d,10-15d,15-20d三个时间段行CTP及免疫组化微血管定量测定,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血流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鼠脑内C6细胞接种后5-10d,瘤内即有新生微血管,并随时间而继续增殖,于10-15d达到高峰,并稳定在一较高水平,15-20d肿瘤微血管有所下降.肿瘤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在5-10d内即有明显增高,10d以后继续增高,15d以后增高显著,并在20d内无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大鼠C6脑胶质瘤CBV、CBF与MVD呈显著线性正相关(CBF=0.730,rCBV=0.917,P<0.01),而PS、MTT值与MVD不具相关性(rPS=0.067,rMTT=0.002,P>0.05).结论:CTP各种参数中,PS值是反映肿瘤血管性质的较好指标,而CBF,CBV是反映肿瘤微血管数量的敏感性指标,CTP可以准确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F)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同时做了64层螺旋CTA和DSA脑血管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CTA诊断FTP的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A诊断FTP的准确性.结果:62例中,DSA诊断FTP10例,CTA诊断FTP13例,CTA诊断FTP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40%,准确性为96.77%.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A与DSA诊断FTA的结果高度一致(P<0.001).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无创性准确判断FTP的存在,对筛选FT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能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8.
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L 缬氨酸高产菌XQ 6(Leu1AHVrα ABhr2 TAhr)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4 ) 2 SO4 、KH2 PO4 、MgSO4 ·H2 O、玉米浆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 1 4 %、5 %、0 .1 %、0 .0 5 %、0 .5 %和2 5 μg/L时 ,经发酵培养 72h ,L 缬氨酸积累可达 5 8g/L ,最高为 62g/L。  相似文献   
39.
以玉米浆为培养基生产锁掷酵母,对干燥后锁掷酵母的质量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锁掷酵母中类胡萝卜素以及干酵母粉亮度值L、红色值a、黄色值b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持锁掷酵母中的类胡萝卜素,并且对其酵母粉的L、a、b值影响较小。选择-70℃冷冻干燥,干酵母粉的L、a、b值分别为64.55、18.44和32.71,类胡萝卜素的保持率达到88.87%。  相似文献   
40.
L-丝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张伟国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0061-0064k
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a)菌株A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和选育,选育出一株能够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兼性甲基营养型菌JW-01(Mth~R、Gly~R)。在含甘氨酸30g/L、甲醇1%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3d后L-丝氨酸产量为6.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6%。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