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三棱栎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三棱栎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孟连、澜沧、沧源、西盟和勐腊等地。通过对三棱栎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三棱栎种子的萌发温度在20℃-35℃范围内。种子在土壤中埋藏越深,其萌发越慢,萌发率越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光照组(12h/d)的萌发率略高于黑暗组。说明光照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2.
Buddleja macrostachya (Buddlejaceae) is a widespread shrub native to the Sino-Himalayan mountains and beyond. It has been found to occur at two ploidy levels, hexaploid, 2n=6x=114 and dodecaploid, 2n= 12x=228. To determine i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might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ploidy levels, we measured floral and fruit length, relative and absolute leaf size, trichome density on both leaf surfaces, and stomatal density and length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orB. macrostachya. In general, flower and fruit length, absolute leaf size, and stomatal length in,eased with an increase at ploidy level (P〈0.01), whereas adaxial cell and stomatal density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at ploidy level (P〈0.01). We found no conspicuous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leaf size (P〉0.05)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Other characters studied such as trichome type, cuticular membrane and ornamentation of stomata, cell and stomatal shape, and anticlinal wall pattern were quite constant in this species. Thus it appears that flower and fruit length, absolute leaf size, and stomatal frequency and length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hexaptoid from dodecaploid cytotypes either in the field or in herbarium specimens.  相似文献   
33.
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种质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省西北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杜鹃花属植物为重点调查对象,记录该区域内杜鹃花属植物种类及具体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共有6个亚属、4个组、11个亚组的33种杜鹃花属植物(包括亚种和变种)。这些种类分布于海拔1 300~1 800 m之间,其水平分布呈现集中连片分布,个别种类呈现不均匀分布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对33种杜鹃花的的生境类型和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最后,针对目前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种类的种群结构老化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杜鹃花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名称通常是根据其生物学特征来命名的,弄清这些名称与科学特征的关系是进行科普和自然教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引种栽培的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 Linn.)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收集分析了该物种叶片的挥发性臭味成分,并与人工饲养条件下鸡的排泄物(鸡粪)的臭味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鸡矢藤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以2-己烯醛(34.3%)、2-己烯醇(19.7%)和二甲基二硫(6.9%)为主,而鸡粪的臭味成分以吲哚(22.6%)、二甲基三硫(15.5%)和苯酚(9.5%)为主,二者存在很大差异。鸡矢藤和鸡粪均呈现臭味,植物分类学家基于对臭味的信号识别将鸡矢藤俗称为"鸡屎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严格意义上鸡矢藤和鸡粪的臭味组成成分差异显著。本研究为科学普及和开展自然教育,激发公众好奇心,促进公众探索未知自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5.
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集紫花含笑(♀)×钙土含笑(♂)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顶芽和侧芽,置于H+0.25mg·L-16-BA+0.125mg·L-1NAA+0.10mg·L-1KT+0.05mg·L-1IAA上培养,不定芽诱导率可达115%;诱导的不定芽在H+0.3mg·L-16-BA+0.3mg·L-1KT培养基中增殖及生长较好。经过壮苗后的芽条在H+2.8mg·L-1NAA上的生根率可达100%,且单株根数多,芽条生长健壮。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明显促进根的发生,但对根的后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组培苗移栽至红土:腐殖土: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中,60d时成活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36.
根乃拉草(Gunneramanicata)为小二仙草料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近圆形,叶缘有刺,深绿色,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叶片直径可达150厘米。株高3一4米。花序圆锥状,淡绿色,初夏开花。由于该植物叶巨大,株形优美,在英国等欧美国家作为一种奇特的观叶植物广为栽培。根乃拉草原产智利等南美洲国家,喜潮湿、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霜冻,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保水性好的碱性或微碱性栽培基质为佳。由于株型高大,栽培场所要求相对避风,以防强风折断。在较寒冷地区,枯叶后可用上覆盖保芽越冬。1994年,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高…  相似文献   
3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仿栗油脂体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仿栗油脂体中得到11个化合物,占成分总量的97.6%,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棕榈酸)和十八碳烯酸(油酸),分别占36.0%和35.0%.已有研究表明,这两种脂肪酸为蚂蚁所喜好.通过观察及实验证明,在昆明植物园,获得油脂体回报的大头蚁(Pheidole sp.)是仿栗种子的潜在传播者,而油脂体对其他取食者的趋避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三棱栎的分布现状、种群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孙卫邦  周元  赵金超  陈革 《生态学报》2004,24(2):352-358
三棱栎是现存壳斗科植物的原始类群 ,是受国家 2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树木。调查表明 ,三棱栎在云南孟连、澜沧、西盟、沧源及泰国北部清莱 (Chiang Rai)等地仍有小面积分布 ,在云南呈现单株散生、萌生林、单优次生种林和共优种林 4种群落类型。单株散生、萌生林和单优次生林是当地人群不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和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共优种林属原始植被 ,但未见大面积单优势种群落 ,常小斑块状镶嵌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被严重破坏后进行封山管理的植被中发现一株高 16 m的三棱栎孤立木 ,其周围 90 0 m2内有 16 8株三棱栎小树和幼苗 ,并开始形成小种群。三棱栎结实量大 ,而有胚种子比例仅 9%~ 11% ,种子萌发不困难 ,有胚种子的发芽率达 70 %以上。迁地保育试验显示 ,三棱栎在昆明可露地栽培后表现出速生性。目前 ,分布区土著民族仍在不同程度地对三棱栎进行砍伐利用 ,加上紫茎泽兰等外来植物对种群的入侵 ,使其面临严重威胁。建议在自然保护区外建立三棱栎保护点 ,扩大异地繁育栽培面积 ,进行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9.
对紫花含笑(Michelia crassipes)、灰岩含笑(M.calcicola)及其杂种F1代花粉生活力进行了研究,为基于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杂种F1代的含笑属观赏植物新品种培育与种质创新提供科学数据及研究资料.研究发现,亲本(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新鲜花粉萌发率均可达90%以上,杂种F1代花粉萌发率从38%到79%不等,平均为57.7%,低于双亲.亲本及其杂种F1代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温度过高花粉管的伸长受到抑制,并导致花粉管顶端破裂.亲本及多数杂种F1代的新鲜花粉在100 g/L和150 g/L的蔗糖浓度下萌发率都较高;经-20℃贮藏后的花粉对蔗糖浓度的敏感性要高于新鲜花粉.杂种F1代及其亲本的花粉在离体培养中均会出现双萌发管现象.番红染料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花粉有致死和染色作用,有利于统计杂种F1代及其亲本的花粉萌发率.  相似文献   
40.
陈高  孙卫邦 《云南植物研究》2011,33(2):235-238,24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动态吸附法收集的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密蒙花中分离出16个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出其中的11个,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44%。其中丁基醋酸乙酯(81.57%)、苯甲醛(4.92%)、3-已烯-1-醇(3.26%)、欧洲丁香醛(2.34%)和芳樟醇(1.05%)为主要成分。该研究阐明了自然条件下密蒙花的花香成分及组成,其结果为今后定向创新醉鱼草属新香型观赏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