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静  闫巧玲 《生态学杂志》2017,28(5):1716-1726
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并影响森林的更新和演替.动物传播种子是种子更新的必经阶段,其对森林干扰的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未来的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对于明确森林演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森林干扰对动物传播种子有效性(包括动物传播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研究的生态学意义,全面揭示了自然干扰(火干扰、林窗干扰等)和人为干扰(生境破碎化、狩猎、采伐等)对动物传播种子数量、传播距离以及传播后幼苗更新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干扰通过影响动物种群动态,进而造成动物传播种子数量发生了改变,动物传播种子的距离对干扰的响应基本表现出轻微负相关;干扰对传播后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因干扰类型的不同而复杂多变,干扰迹地环境因子的变化也影响着传播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干扰对动物传播种子有效性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火干扰迹地恢复过程、增益性的干扰(如抚育、间伐、林窗)等对种子传播有效性影响研究的匮乏,以及忽略了温带森林内的干扰对动物传播种子的影响等.今后,应开展干扰对种子传播有效性的长期研究;对于干扰多发地带的森林,应高度重视增益性干扰影响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Cyt b)为分子标记,结合系统发育分析(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和遗传距离统计(JC遗传距离模型)等方法,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田鼠类动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从16个样点共采集到189个田鼠样品,成功获得所有个体的Cyt b全序列,长度为1 143 bp,共检测到248个变异位点和65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将65个单倍型分为三组(G1-G3),分别与已知的柴达木根田鼠(Microtus limnophil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和高原松田鼠(N. irene)聚为单系群,支持率都为100%。遗传距离统计显示,G1、G2、G3组内两两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分别为0.09%~3.04%、0.09%~0.70%、0.18%~1.95%;同时,G1与柴达木根田鼠参考序列之间、G2与青海松田鼠参考序列之间、G3与高原松田鼠参考序列之间遗传距离范围分别为0.61%-2.49%、0.53%-0.97%、1.77%-2.22%。结合系统发育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采集到的田鼠个体可以鉴定为3个物种:柴达木根田鼠(n = 135)、青海松田鼠(n = 30)和高原松田鼠(n = 24)。其中,柴达木根田鼠分布最广(10个地点),青海松田鼠(4个地点)和高原松田鼠(3个地点)的分布区则相对狭小;3种动物在分布区上重叠度很小,仅河南县同时发现有柴达木根田鼠和青海松田鼠分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至少有3种田鼠分布,种间遗传界限清晰,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为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田鼠类动物的物种分布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同时,为这一地区的田鼠类动物的分子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范边  马克明 《生物多样性》2015,23(6):802-12
在城市用地和保护地都快速扩张的背景下, 保护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在急剧缩小, 然而这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城市对保护地的负面影响具有尺度效应, 且随着距离的接近, 负面影响也将加剧, 因此保护地与城市距离的远近可成为衡量负面影响大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全球保护地和大城市及城市用地分布数据, 对全球、洲际、地区和国家尺度1950-2010年城市与保护地距离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在4个尺度上, 保护地与城市的距离都在不断缩小。欧洲和西欧是保护地与城市距离最近的洲和地区, 而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则是距离最远的洲和地区。在面积排名前20的保护地大国中, 中国是保护地与城市平均最近距离最小的国家, 其与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平均最近距离在2010年仅为143.5 km。(2)根据城市与保护地距离的现状及其变化, 可将保护地排名前60的国家分成5类: (a)距离很近, 靠近速度慢, 如西欧国家; (b)距离近, 靠近速度适中, 如中国、美国; (c)距离较近, 靠近速度快, 如沙特阿拉伯、厄瓜多尔; (d)距离较远, 靠近速度较慢, 如巴西、加拿大、俄罗斯联邦; (e)距离远, 靠近速度较快, 如澳大利亚、非洲大多数国家。(3)全球范围内, 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较高的保护地将面临被城市影响的境地。该结果以期引起大家对全球保护地与城市距离急剧缩短现象的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34.
范伟军  周敏  张钰雰 《昆虫学报》2012,55(6):727-735
【目的】为害态幼虫现场识别时, 幼虫常出现姿态弯曲情况, 使提取的特征向量失真, 影响幼虫的匹配识别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扇形变换的姿态不变胡氏矩特征向量提取方法, 提取的病害幼虫特征向量具有平移、 比例、 旋转和姿态不变性, 可以实现粗短弯曲姿态幼虫的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在幼虫图像细化的基础上采用最优一致逼近法确定了幼虫的弯曲区域和非弯曲区域。然后, 幼虫的弯曲区域采用扇形变换实现校正变直, 非弯曲区域经旋转和平移与扇形变换后的区域拼接组成完整虫体; 采用八邻域均值法填充变换后虫体区域中的空白点, 实现幼虫像的弯曲自动校正; 在此基础上提取胡氏不变矩具有姿态不变性, 采用最小距离分类器实现了多姿态幼虫的自动识别。最后, 以多种弯曲姿态的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棉铃虫Heliocoverpa armigera、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等病害蛾类幼虫为识别对象进行了识别验证。【结果】对于24种不同姿态的幼虫图像, 在80%的识别阈值条件下, 基于经典胡氏不变矩的幼虫识别率为25%, 基于姿态不变胡氏矩的识别率为10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种弯曲姿态的粗短幼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5.
遗传距离的错误观点和病毒进化踪迹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K)的演算,发现公式中的p和q应理解为转换率和颠换率;计算所得的K值是一个百分率,更适合于显示生物进化的时间概念.因此建议将遗传距离改名为进化率.并从进化率计算中的规律性变化,探索了病毒进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36.
济南市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济南市1989、1996和2004年SPOT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城市绿地分类图、道路图和水系图为基础数据资料,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可达性的概念与原理,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对济南市整体绿地系统和公园与广场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济南市城市绿地的可达性不断提高与改善;2)济南市城市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但仍不均衡、不太合理;3)城市绿地面积和斑块数量的不断增加、绿地分布格局的日益均衡和道路网的日臻完善是可达性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4)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目前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补充。因此,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结果可为合理调整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滇中几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滇中几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应研究表明,由不同树种构成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森林水文、地表土壤侵蚀控制、土壤改良和森林结构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用乡土树种造林能促进植物多样性.生态恢复变量间具有某种相关关系.草本植物盖度、群落均匀度、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有效钾、土壤容重、草本植物生物量、乔木材积、全钾、土壤侵蚀、土壤Si/V、枯落物凋落量、非毛管孔隙、穿透降雨是生态恢复主导效应变量.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处于生态恢复的中心位置.并用平均恢复距离指数及恢复距离树对几种生态系统恢复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8.
大仓鼠年龄组及性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技术, 采用多态位点率、Shannon 信息多样性指数和Nei 遗传多样性指数作为种群遗传变异的指标, 研究了1998 和1999 年大仓鼠种群性别群体和年龄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的结论是: 性别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 年龄组群体间分化较大; 年龄组相距越大, 遗传分化也就越大; 幼年组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老龄组的遗传多样性; 1999 年秋季种群的年龄组遗传分化和差异要比1998 年四季种群更为明显。大仓鼠不同年龄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支持遗传结构由于受时空上的选择压力而产生变异和适应性观点。大仓鼠幼体的遗传多样性比成体和老体的较高, 这一结果倾向于支持Ford 的假说, 说明种群繁殖出的幼体遗传多样性高, 其中有遗传质量好的, 也有遗传质量差的,但在生存过程中, 随着选择压力的作用, 种群趋于适应, 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类型遭到淘汰,低质的幼体由于自然选择压力的增加而从种群中消失, 致使成年和老年群体多态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9.
广东汉族22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美森  百茹峰  于晓军  唐剑频 《遗传》2008,30(9):1136-1142
调查了广东汉族群体22个 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 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通过自行建立的两组Y-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MultiplexⅠ: DYS505, DYS533, DYS576, DYS588, DYS634, DYS643; MultiplexⅡ: DYS461, DYS481, DYS504, DYS508, DYS607)和应用进口Powerplex Y System (DYS19, DYS389Ⅰ/Ⅱ, DYS390, DYS391, DYS392, DYS393, DYS385, DYS437, DYS438, DYS439), 对广东汉族216 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22 个STR基因座的复合分型, 用ABI310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统计22 个Y-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 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其他12 个群体“扩展单倍型”的数据资料, 分析广东汉族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3 组复合扩增系统均可成功进行分型, 基因多样性GD值在0.3299(DYS634)~ 0.9425(DYS385); 22 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的单倍型214 种, 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9。广东汉族和潮汕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近(-0.0030), 与东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远(0.0195)。22 个Y-STR基因座联合检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对建立Y染色体STR数据库, 研究群体遗传学和进行法医学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近亲繁殖回避现象是人类学者、生物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最关心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灵长类的社会特点和近亲繁殖回避假说,本文引入了三个主要假设:假设1)近亲繁殖可能会导致个体繁殖适合度降低等损失;假设2)近亲繁殖有利有弊,但是弊端可能明显大于利益;假设3)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动物应该进化形成回避近亲繁殖的机制,以减少该行为产生的损失。然后,本文综述分析了6科19个灵长类种群的现有繁殖数据,验证了灵长类的行为回避、迁移和繁殖抑制等机制,旨在强调灵长类回避近亲繁殖的必要性及其生物学背景,并为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跨学科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