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型蛋白,探讨准确的研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的体外释放和快速的测定蛋白活性的方法.方法:通过O/W乳液法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并用扫描电镜对纳米纤维表面进行了表征.以GM-CSF为模型蛋白,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考察纤维的体外释放行为;以BSA为模型蛋白,用SEC-H-PLC比较纤维制备前后蛋白的聚集情况;以β-半乳糖苷酶为模型蛋白,用ONPG法比较纤维制备前后酶的催化活性.结果:纤维表面平滑,直径均一,呈现互相连通的三维网状结构.纤维在5天内释放90%以上;纤维中回收的BSA单体比例为66.53%;β-半乳糖苷酶在纤维中的催化活性保持原活性的3.37%.结论: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型蛋白,能够准确的测定静电纺丝纤维的体外释放,快速的考察纤维中的蛋白活性,对于更好的研究蛋白药物纳米纤维支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考察透明质酸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并选择形态粘度适宜的高分子溶液制备透明质酸微针。方法:测定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溶液的粘度,确定适宜制备微针的溶液浓度。利用聚乙烯醇反复冷冻-解冻的物理交联方法制备透明质酸复合微针,并加入其他辅料考察微针针形的优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优化后透明质酸微针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10%透明质酸溶液适宜用抽真空法制备微针,聚乙烯醇优化后的透明质酸微针柔韧性更佳,刚性减小,易于揭膜。微针针形良好,不易断裂。体外释放实验中显示有缓释效果,8小时内可释放40%的理论载药量。结论:通过加入聚乙烯醇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辅料制备透明质酸微针,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又有较好的释放行为,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纯透明质酸微针的性能,可继续优化处方,具有更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将蛋白大分子药物以较高的担载量涂层于心脏支架,并在不发生蛋白聚集的前提下实现数周之久缓释的方法.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通过稳定的水相-水相乳液技术制备成多糖玻璃体颗粒,并将多糖玻璃体颗粒分散于聚乳酸溶液中喷涂于支架表面制成蛋白涂层支架,在37°CPBs中进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用SEC-HPLC比较了蛋白涂层支架制备前后蛋白的聚集情况,并用扫描电镜等对蛋白涂层支架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蛋白涂层支架在电镜观察下外观圆整,表面光滑,制剂过程中未产生蛋白聚集,且能从涂层中缓慢释放达50天以上.结论:稳定的水相-水相乳液技术及其基础上制备的蛋白多糖玻璃体颗粒应用于心脏支架涂层上,能在有效保护蛋白构象的同时实现蛋白的缓释,为具有抗再狭窄活性蛋白应用于心脏支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4.
发根农杆菌诱导甘薯发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阮龙  王钰 《生物学杂志》2008,25(2):23-25
通过诱导甘薯(徐薯18)发根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时侵染时间(10min、20min和30min)、培养基[MS、MSJ(MS BA0.1mg/L NAA0.2mg/L)和MSS(MS BA0.2mg/L NAA0.1mg/L)]、诱导材料(叶片、叶柄和茎切段)和除菌药物剂量(羧苄青霉素浓度0.5mg/L、1.0mg/L和1.5mg/L)进行优化.试验按L9(34)正交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然后通过PCR检测徐薯18和其发根中的rol基因.结果表明用发根农杆菌A4经20min侵染,通过MSJ活化的徐薯18的茎切段生成发根的发根诱导率最高,最佳的除菌羧苄青霉素浓度为1.0mg/L.PCR检测证明得到的发根是发根农杆菌诱导产生的.在此优化条件下诱导的发根诱导率高,得到发根的可靠性强,且生成的发根粗壮、生长迅速、分支众多.  相似文献   
35.
旨在研究重组融合多肽hEGF-AWRK6(EK)对烫伤模型小鼠感染创面的治疗功效。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融合多肽EK,抑菌实验检测EK抑菌活性;构建小鼠II度烫伤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实验组创面滴注EK(30 mg/L),以PBS、庆大霉素(30 mg/L)、烫伤膏(10 mg/L)为对照,计算烫伤后创面愈合率及菌落数;伤后10 d,取各组小鼠的伤口及周边皮肤进行HE染色及胶原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创面病理组织结构。实验结果纯化得到了具有抑菌活性的重组表达融合肽EK;伤后6 d始,EK组小鼠创面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EK组小鼠烫伤愈合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EK组小鼠创面真皮层细胞排列规则,再上皮化较快,毛囊生长较多,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果表明EK具有抑制小鼠烫伤创面感染、促创面愈合功效,具有开发成为治疗烧伤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6.
正绿孔雀(Pavo mutic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南部及西部地区,国内关于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繁殖生物学资料较为缺乏,仅郑作新(1979)、杨岚等(1995)对绿孔雀的巢与卵等有简单描述记录,但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尚无确切的野外绿孔雀巢的影像资料发表。2017年5月20日,在元江上游绿汁江流域的楚雄市双柏县(23°25′55″N,101°11′13″E,海拔1 132 m)境内进行样线调查时惊飞绿孔雀,从而发现1处绿孔雀繁殖巢(图1、2)。该巢简陋,无明显边界,几乎无巢材,仅  相似文献   
37.
目的:考察了采用实验室常用的磁力搅拌法和改进的机械搅拌法后,聚乙烯醇胶体溶液中抗坏血酸的分布均一度。接着,在机械搅拌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抗坏血酸粉末与抗坏血酸溶液在胶中分散的均一性。方法:分散混合方法:机械搅拌法,磁力搅拌法;均一性检验方法:以单位质量胶载药量RSD值作为指标;统计学分析方法:t检验。结果:采用磁力搅拌法不能够较好地混合抗坏血酸与PVA胶体溶液;而机械搅拌法RSD值控制在10%以内,说明胶中抗坏血酸均一分布,符合生产要求。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药物溶于水后分散更为均一。结论:解决药物在高粘度溶液介质中均匀分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外形特征、孔径、孔隙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构建具有缓释功能、高孔隙率的担载细胞因子的新型复合明胶支架。方法:本文利用冷冻相分离法和S/O/W法先将b-FGF水溶液包裹于PLGA微球中,然后埋置于明胶溶液中制备为多孔复合明胶支架。分别对微球的形态和复合明胶支架的基本形态、孔径、孔隙率进行表征,通过Elisa法测定b-FGF在复合明胶支架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成形态良好的三维复合明胶支架,其孔隙率为82.90%±1.45%,孔径范围为150~300μm,复合明胶支架中b-FGF在体外缓慢释放20余天。结论:担载蛋白微球复合明胶支架不仅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还能有效缓释细胞因子,为细胞和组织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为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9.
云南省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11月和2008年4~5月,对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84种,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收藏的该地区标本和文献记录的种类,保护区内共记录鸟类330种(另13亚种),隶属47科(另4亚科),18目,占云南省所录鸟类种数848种的38.92%,全国鸟类种数1329种的24.8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种,二级保护物种29种.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iouschistos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类.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留鸟230种和亚种,占所录鸟类种和亚种数的67.05%.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物种为主,有182种,占繁殖鸟类总种数的66.42%.亚区级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的鸟类以西南山地亚区的种类为主.结合该区鸟类生境分布的特点,提出云南松高山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寒温性暗针叶林的保护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0.
利用发根农杆菌A4转化甘薯品种徐薯18和胡萝卜品种天红2号的发根,建立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线虫(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单寄主培养体系。通过该体系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行为进行观察以及繁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马铃薯腐烂线虫在甘薯和胡萝卜发根上都能正常发育和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2)培养4周和8周后,在甘薯发根上线虫繁殖倍数分别为2.6和50.6倍;在胡萝卜发根上线虫繁殖倍数分别为1.7和9.9倍;相同培养时间内,线虫在甘薯发根上的繁殖数极显著高于在胡萝卜发根上的繁殖数。(3)利用发根系统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便于研究其行为,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线虫在发根上活动情况,这对研究发根和线虫相互关系十分有利。基于上述结果,初步证实构建甘薯发根单寄主培养体系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是可行的,且优于胡萝卜发根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